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上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路……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9 22:46:02

每經記者 吳澤鵬  彭斐  張寶蓮  金喆    每經編輯 梁梟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vAiag8iavZYoNiaym6WrClETUibw9XRFcvXpx7cIqaA6ojCv9zmwc9rmhQ.jpg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Hh4jCvEHsxbdkVE52vEWcfHNA7AO69oQQPXM06UgW3YaIwgFp1hH3w.jpg

與往年相比,2023年的春節來得有些早,元旦假期之后,人們便陸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來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數據顯示,1月7日(農歷臘月十六,2023年春運首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3473.6萬人次,環比增長11.1%,比2022年同期增長38.9%。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回家過年是國人最大的期盼,回家的路也是國人心中最美的風景。然而,過去三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不少人只能就地過年。也因此,兔年春節人們歸家的心情更為急切。

于是,我們看到,2023年春運啟動之后,全國每天發送的旅客數量、同比數據都在增長。1月14日、15日,深圳北站連續打破該站建成運營以來旅客日發送量紀錄;廣州南站1月16日發送客流超2019年春運同期;鐵路上海站(注)1月7日至16日共發送旅客280萬人次,同比上升37.7%。

這些數據背后,是一袋袋沉甸甸的行囊,滿載歸家的思念與牽掛;是一個個披星趕月的你我,克服困難疲憊踏上歸途;同時,這些數據背后也飽含了“回家過年”與賺錢、陪伴、理解等等之間的平衡與考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5位普通人,圍繞不同主題,聽聽他們分別講述自己的故事。

不管你走了多遠,總有人在過年時等你回家。我們也祝愿每個人都能早日平安到家,陪家人度過一段溫暖時光。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關于金錢:

關掉日進萬元的面館回家過年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2019年以來,春節還沒在家待過。”老孫說,雖然平時每隔兩個多月就回去一趟,但春節畢竟不一樣:有一種幸福,叫“回家過年”,走得再遠,也要常回家看看。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cEZjOib9sB1w2ELa6y3fHX7vGaLJTSUYqXcby54jAGpib9lYUOW1Pm1g.png

即將踏上回家旅途,老孫的心可能早已回到了兩千里之外的家人身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作為一名黑龍江人,老孫卻在濟南經營著一家安徽特色的板面店。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把掙錢養家視為第一要務。這些年來,他也一直在外打拼,“什么賺錢干什么”。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p2FzHslLusibWylMlfYS8KyP0GQbApQrHt1W9CwO75rKesXweJTvTGQ.png

對普通人而言,煙火氣的回歸,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老孫把家從黑龍江綏化搬到了內蒙古。生活在蒸蒸日上,但回家過年成了他的心結。

元旦過后,濟南市商務局發布的監測調度巡查情況顯示,濟南市2023年元旦節日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有序。全市重點監測的66家零售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3.1億元,同比基本持平。

老孫于2022年9月正式營業的面館也是如此。盡管開業后時常因配合防疫關店,但隨著濟南新冠感染高峰過去,按照正常的營業收入,這家位于濟南東部商圈的面館,每天的流水“萬兒八千”不在話下。

不過,為了回家,老孫寧愿放下“一天比一天好”的面館生意。1月12日,農歷臘月二十一,距離除夕還有8天時間,其面館所在商圈大部分商鋪還在營業,老孫卻選擇回家過年。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Hu0GFcJBRicCPEamzcY8hHTD0MXAbw8CiavVyozD0jdxCMoPqvHvh9ng.png

雖然近來生意回暖,老孫還是選擇回家過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從山東省會濟南到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百度地圖上顯示的距離有1000公里。這一千公里路程,沒有動車車次,老孫并未選擇坐飛機,而是搭乘20個小時的火車。

至于原因,老孫說:“春節機票太貴,夏天回去才坐飛機”。從一座城奔赴另外一座城,老孫和眾多春運大軍一樣,顯然不只為趕上除夕夜的那頓團圓飯。雖然在交通工具上想著省錢,到家后的老孫決定“奢侈”一把,他準備給老人、孩子都包個大紅包,“老二有兩歲多,老大已經12了”,提起孩子,他興奮起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至于紅包能有多少,他沒有明說,但他自信的眼神告訴記者,應該少不了。

在本篇報道發布時,老孫已經回到了內蒙古。作為一個樂天派,他顯然也不想把工作上的煩惱帶回家,相比于2022年餐飲人的不容易,他更多想和家人分享來年的計劃。

“我們這是濟南第一家店,相當于旗艦店,計劃春節過后在濟南多開幾家店。”對于未來,應該就像在采訪結束時老孫用最樸實的東北話所說的那樣:給俺們好好寫寫,來年肯定比現在更好。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關于健康:

父母身體好,在哪都能團圓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過年了,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備上一桌好菜、洗去一年的風塵……在樂天派的老孫心里,闔家團聚是最大的滿足,而張越要考慮的不止這些。

“老人年齡大了,前幾天還陽了。”兔年春節臨近,因為三年疫情的緣故,張越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對父母的牽掛更深了。

張越在濟南工作,這里距離老家臨沂市蘭陵縣近300公里。相比于春運期間往返數千公里也要回家的人來說,這段距離已經足夠短,但對于剛過而立之年的張越而言,這段距離有時候卻又太長。

參加工作以后,張越大多數的法定假期是在老家過的,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他回家的頻次明顯少了。

“2022年,要么有疫情、要么有其他因素,只回了一趟,還是因為父親摔著了。”張越說,當時是7月份,他回去在醫院陪了四天床,老家的朋友突然打電話通知要封城,只能趕緊走。

從那以后,雖然每天都保持一次通話,但張越沒有再見過父母,即使老人的身體已經康復,這已經成為張越如今最掛念的一件事。

“剛才你打電話那會兒,我正在開會。”1月11日(臘月二十)這一天,開會的張越明顯走了神,他在想著會后打個電話給父母,確定一下來濟南過年的事情。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A18S2tlCCmOvdLz6ic3slGEiaVFznLibR8C86c39eLicH2mVPqgFpdXBmQ.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249588

這也是張越的父母頭一次不在老家過年,“父母在老家只有兩間房子,住不開,孩子也小……”雖然嘴上這么說,但讓父母在有生之年能享幾天福才是張越最想做的事情,“陽了之后老人身體還未完全康復。農村老家年味是更足,但沒有暖氣,濟南條件怎么說也比老家要好”。

事實上,去年9月份,張越本來就想接父母到濟南過一段時間,最終因疫情而擱置。在防疫政策多次調整之后,張越說:“現在應該沒問題了。”

按照計劃,張越會把父母接到濟南過年:臘月二十七放假前,張越會請上幾天年假,然后開3個鐘頭的車,先回趟蘭陵老家,用兩天時間走走親戚,然后接上父母回濟南,“領著父母在濟南逛逛,大明湖、趵突泉應該會有燈會……”

采訪雖是通過電話進行,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聽到了電話另一端,張越明顯哽咽的聲音。

對張越來說,2022年發生了很多事情,讓他不能釋懷的,除了父親不慎摔傷,還有他自身工作的原因。隨著防疫政策優化,他也有了更多的期許。

作為員工,張越是一家頭部保險經紀公司的一線業務人員。在過去的2022年,乃至更前的2021年、2020年,張越所處的保險行業難逃沖擊:“我們這個行業是吃經濟飯的,老百姓經濟好,我們業務就好,老百姓經濟不好,我們肯定也不好”。

不過,現在,隨著各界對未來預期經濟的看好,張越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短期可能沒什么變化,但也不用中長期,半年到一年上,我們代理人、客戶手頭寬裕了,對未來保險業務的提升,對保險行業發展會有利一些”。

在他看來,經濟條件好了,以后回老家,和老人在一起的機會也就多了。“說白了,有錢隨時都可以回去,沒錢,能回去也不想回去”。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關于陪伴:

家人在,年夜飯才不冷清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我久倦行役,萬里歸故鄉。拋開經濟因素,回家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父母在,家就在”。盡管還沒放假,林欣已開始憧憬與父母的年夜飯。

這幾天,服裝銷售員林欣的工作忙了起來,照顧生意之余,她不時留意著手機提示音的響起,在連續2年的“就地過年”后,林欣于2022年12月底便已決定,新年春節無論如何也要回家,因此,“搶票”成了她這幾天最關注的事情。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O67Ww1swLrIIA8UTG2jhhydR48LFq98e56kc9PJjDaQibuR3Sb7HgOg.png

林欣在服裝店值班 臨近春節,她期待著放假回家

回想起來,林欣自己也驚訝,她覺得這期間經歷了太多,2020年的春節已經“有點遙遠”,那是疫情突發第一年,林欣在家鄉待到了4月中旬才重返深圳,那會兒她也沒想到,這一年的“超長假期”,代價是隨后兩年“沒有假期”。其中,有疫情的因素,也有工作安排的原因。林欣介紹,2021年是擔心“重蹈2020年覆轍”,2022年則是店里安排值班,她繼續留守。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t9moIfyicKwf2sXrY5rwSVjnKT3OHpp5H0nYacGzMzc9p18LiaiblqD9A.png

林欣工作的服裝店所在商場 連續兩年春節,她都在值班中度過

剛提起“春節回家”這個話題時,林欣告訴記者:“想想值班可以拿三倍工資,心里也美滋滋的”。但一番交流后,林欣也坦承,真正等到節日來臨時,“其實一個人在外過節挺傷感的,特別是刷視頻的時候,看著大家過年樂呵呵地團圓,心酸”。

或許為了排解這份心酸,獨自在外的年夜飯,林欣沒有應付,而是給自己做了兩個菜,并煮了面,通過視頻和家里“連線祝福”“在線過節”。看著家人們在電話那頭洋溢笑臉、吵吵鬧鬧,她也感到溫暖。“視頻里,爸媽吃著火鍋,喝了點酒,臉蛋紅撲撲的,就會覺得好可愛,恨不得趕回去加入他們”。

原本,林欣也擔心兔年春節自己沒法回去。去年12月防疫政策優化后,她是較早感染的一批人員,也很快恢復了。這之后,她每次聯系家里都會順道打聽村里的感染情況——家鄉老人家多,她擔憂回去會增加老人感染風險。

隨著村里的人們也逐漸感染、康復,她這才下定回家過年的決心。“回家、見親人、一起吃飯,還是很期待,(今年春節)終于不會那么冷清了。”林欣說,年夜飯后還要來張合影,把爸媽的紅臉蛋拍下來。

1月14日,林欣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搶到了回家的高鐵票,還準備了糖果、糕點等年貨,也給長輩們買了些禮物。“坐高鐵回去,到站后打個車。”

對于新年愿望,林欣說,服裝銷售都是靠提成,“疫情影響了收入,沒存到錢”。盡管去年12月以來銷售情況有所好轉,但由于感染和臨近放假的原因,商場客流量并沒有完全恢復。在接下來的兔年,她也期待能夠揚眉吐氣一番。

這不,春節假期還沒開始,她已在籌劃年后開工的事。“其實也沒有放很久的假,計劃好了,初五就回深圳。”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關于理解:

家人的包容與支持,是成長的幸福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和林欣一樣,小姚也有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98后”的他剛辭職,早早便從工作地杭州回到了故土——湖北黃岡下轄的一個小縣城。

2021年臨近春節時,杭州部分片區遭遇疫情,小姚無奈選擇原地過年。在隨后的兩年里,剛畢業不久的他輾轉于工作,始終未能回家。

小姚熱愛服裝設計,之前在武漢一所大學學習服裝設計專業。2020年6月畢業時,小姚感覺當地的服裝設計市場尚不景氣,便將目光投向了機遇更多的杭州。

這多少有些“離經叛道”。小縣城的年輕人沒有太多選擇,畢業、考公、結婚的“三部曲”,小姚只完成了第一步,后面并沒有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經歷過疫情的湖北人民,更加珍惜親人相處的時光,但即使家人百般勸阻,小姚依然離開了武漢,這一走就是兩年。

沒有回家的這兩年,小姚在杭州四家公司待過。“很辛苦的,剛開始工資只有三四千元。”他剛來到杭州的那段時間,除去生活開支,工資所剩無幾。

“我很喜歡服裝,不是因為我崇尚奢靡或者想要追求與眾不同,而是接觸服裝的過程讓我慢慢思考自己的身份,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小姚喜歡看賈樟柯的電影,并把《三峽好人》里沈紅尋找外出打工多年未歸的丈夫,映射在自己身上——從相對安逸的環境走出來,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追隨夢想。這部電影里的別離、啟程、漂泊,讓他產生共鳴。

回到小縣城,小姚的觀念和周圍的人有些不同 。這種沖突和對立,往往是游子對家鄉難以割舍又難以融入的原因之一。

不過,沒回家的兩年,小姚發現,家鄉變化也很大,出現了許多甜品店、咖啡店。他所認識的一位店主正是從大城市回家,所經營的咖啡店生意也在慢慢變好。小姚認為,年輕人回到家鄉后,對內心所熱愛的東西也會有所保留。

小姚是重組家庭,父親今年快50歲,家里有一個親弟弟以及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的親弟弟告訴他:“我覺得你喜歡的東西還有你的一些觀念,你同齡的、選擇留在家里的年輕人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我還是建議你留在外面。”

小姚認為,弟弟是尊重他的,想讓他感到快樂。“他跟我說這個話,我還蠻感動的,因為我們以前其實沒有太多的溝通。”

小姚發現,兩個弟弟成長了許多。弟弟考了駕照,雖然小姚也有駕照,但出門時總是弟弟開車帶著他。小姚會有一種被家人照顧的幸福感。在杭州過著快節奏生活的他,回到家后感到非常松弛,“家就是一個讓人覺得很舒服的地方”。

小姚感覺父母老了許多,父親在小城鎮做園林景觀工程,早上五六點起床工作,忙到晚上六七點,吃完飯坐一會兒,晚上九點便入睡了。而大城市生活節奏要往后延遲許多,小姚經常在深夜十二點之后還未入睡。父親覺得,這樣的作息不太好,經常擔心他在外面過得不好。

回到家后,小姚拉著爸爸一起看他喜歡的賈樟柯電影,電影里的許多鏡頭片段,他的家鄉今天仍有。他很懷念這種熟悉的感覺,但爸爸在生物鐘的作用下,看著看著便睡著了。

家里人期待小姚可以留在家鄉工作,他們希望孩子過得好,而并非賺很多錢。但是小姚還年輕,他想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年后,他依然要回到杭州追隨自己的服裝夢想。“去年進步很大,2023年我會更努力,想讓家人和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關于責任:

有愛,心就在一起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萬家團圓時,將士未下鞍。當小姚與家人團聚、林欣踏上回家旅途時,有一部分人卻選擇堅守在工作崗位,成就他人的團圓。已經忘了多久沒有春節假期的周望梅,向我們分享了她春節期間的“留守故事”。

“您多久沒有回家過年了?”周望梅聽到這個問題時思考了幾秒,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好幾年沒回老家過年了,她甚至不記得自己上次休假的具體時間。疫情這三年,春節的時候她要么在醫院,要么在家里待命。2020年大年三十,她從家里帶上行李出發,一直到五一才回家。而今年春節,她應該也要在醫院迎戰第二波重癥高峰。

周望梅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急診突發狀況多且緊急,還要值夜班,通宵達旦干活,在很多人眼里,這是份苦差事。但周望梅不覺得。她在這里待了三十多年,多次婉拒過調離急診的機會。她對急診有一種情結:“當你看到能把危重病人從死亡邊緣拖回來,這不是1000塊、1萬塊能換回來的。”

2eic4iblTAWEWqxzMHlAegiaNV10oU8K85H6mJTVDybGcayFichdXzFvd4JMUBXIQCKu3Szpx9cJbLCOoa47dl57Jg.png

在很多人眼里,急診是份苦差事,但周望梅不覺得

“白衣披甲,寸心為民”,這就是很多醫護人員的職業精神。穿上白大褂,他們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脫下白大褂,他們都是普通人,是女兒、妻子、母親,周望梅也不例外。但是,在重癥治療壓力最大的時候,她一直住在醫院狹小的辦公室里。家里老公和兒子“陽”了,她讓他們照顧好自己;老家獨自生活的老母親“陽”了,她每天早晚視頻看看,有天看到母親狀態不佳,趕緊打電話讓老同學去家里把老母親帶到醫院。

周望梅覺得,能夠如此坦然地工作與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大關系。當她詢問“陽”了的老公需不需要她回家時,老公說“去忙吧,我們自己可以”。母親也從來沒有埋怨過她回家少、只忙工作,想她了就會過來廣州看看。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廣州第一波感染高峰已過,最近周望梅終于有機會休整一兩天,但今年她還是沒法回家過年。

什么時候能在家過年?這個問題,急診人很難回答。她說,每年春節都會有很多轉運的病人送過來,今年情況更特殊,如果農村在春節進入感染高峰,急診是第二波重癥高峰的“前哨”。

記者采訪她時,剛好有同事過來詢問物資需求,這也是為接下來可能到來的重癥高峰做準備。周望梅感慨,在急診經常看生死,就覺得挽救生命最重要,急診的活再苦再累,能把一個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再看到他康復出院,是一名醫者最大的欣慰。

家庭頂梁柱的老孫、張越,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林欣、小姚,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周望梅……這些都是我們的記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普通人,讀著他們的故事,或許你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經歷三年疫情,普通人的愿望很簡單——2023年回家過年。此時此刻,或許你還堅守崗位,又或許你正盯著軟件搶票;或許你在回家的路上,又或許你已經吃上熱騰騰的團圓飯。無論是何種情形,對于過年回家,對于兔年春節,對于可親可愛的家人們,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大聲說出來吧。

注:鐵路上海站下轄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

文中老孫、張越、林欣、小姚均為化名;若無特殊說明,本文圖片來源為受訪者供圖

記者|吳澤鵬 彭斐  張寶蓮  金喆

編輯|梁梟

統籌編輯|易啟江

視覺|鄒利

排版|梁梟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5pG3HW5tFv2tCdxLxGL9ib1htIfI5tfyfrJcvsYQVF52t6Jl1nAj83w.jp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