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0 00:23:22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法國當地時間19日爆發全國性大罷工,旨在反對政府的退休制度改革計劃。公共交通受到了罷工的嚴重影響。當地時間19日一大早,很多法國人就發現,通勤之路格外艱難。
法國大部分列車19日被取消,巴黎地鐵也嚴重中斷。此前,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就曾表示,當天,只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高速列車和十分之一的區間快車運行。
央視此前報道,法國政府于1月10日公布了退休制度改革的初步計劃,包含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4歲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拯救搖搖欲墜的退休制度,而正是這一系列改革引起民眾的不滿,造成此次的罷工。
通勤人員 房地產從業者 維爾日妮·平托:太難了,我住在郊區。地鐵來得有點晚,我本來想坐13號線,但它竟然停運了,所以我只能搭乘另外一條線。
通勤人員 餐飲從業者 貝弗利·加伊內:太難了,列車取消了,但我必須坐車。我已經遲到了,我希望盡快恢復正常,至少能有公交車?,F在太混亂了,幾乎所有列車都取消了。
法國民航部門表示,由于機場工作人員罷工,巴黎機場19日航班減少,主要影響法國國內航班。除了大規模罷工,法國各大工會19日還組織示威游行活動,反對退休制度改革計劃。
這場大規模罷工的參與者不僅包括法國最大的幾個工會組織,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巴黎大眾運輸公司、法航等大型交通公司也將加入罷工隊伍。由于此次法國政府推出的退休制度改革涉及面十分廣泛,觸及幾乎所有的職業,因此此次罷工涉及了公共交通、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學校、石油能源及醫院等領域。
據參考消息,歐洲之星和大力士的國際交通將基本正常,而與瑞士相連的TGV利里亞線路將嚴重中斷,其他國際列車線路將全部取消。
在巴黎,巴黎大眾運輸公司稱,絕大多數大區快鐵通勤列車將被取消,3條地鐵線路將完全關閉,其他許多線路將受到影響。
據報道,法國全國小學教師聯合工會18日稱,七成小學教師將舉行罷工,而從精煉廠到銀行的其他行業也將舉行罷工。
據新華社11日報道,法國政府打算到2030年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4歲,比目前退休年齡多兩年,以縮小養老金支出缺口。
路透社報道,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10日晚說,為實現上述目標,計劃從今年9月開始,每年延遲退休年齡3個月。到2030年,除有健康問題或提前參加工作的情況,其他人必須工作至64歲才能退休。
根據新計劃,自2027年開始,只有工作滿43年的法國人才能領取全額養老金。這比先前養老金改革計劃建議開始實行這一做法的時間提早了8年。
1月3日,人們在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海邊休閑。新華社發(塞爾日·阿烏齊攝)
法國當前退休年齡為62歲。據德新社報道,根據法國現行規定,除個別情況外,無論以前繳納過多長時間養老金,法國人到67歲時均可領取全額養老金。
對于法國某些行業獨立的養老金支付計劃,博爾內說,打算大部分予以作廢。法國政府還計劃將最低養老金額度增至每人每月1200歐元(約合8735元人民幣)。
法國政府說,現行養老金繳納支付體系在財政上難以維系。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說,到2030年法國養老金缺口將達到135億歐元(約合983億元人民幣)。
改革時間表確定如下:法定退休年齡將在2027年變為63歲,然后到2030年變為64歲。
退休保險繳費期限也逐步延長:從2027年開始,人們需要工作至少43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而不是現在的約41年。
此外,最低養老金則從現今的最低工資的75%,即每月1015歐,提高到了最低工資的85%,即每月1200歐。
此次改動只涉及了未來將步入退休的人,不會追溯至當前已退休人員。
路透社援引法國奧多克薩調查公司數據報道,五分之四法國人反對提高退休年齡。
據環球資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接受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表示,退休制度改革是馬克龍政府的一項重要議題,事關法國自身的發展。
2017年馬克龍第一次上臺的時候,就是打著改革的旗號上來的,要重新振興法國的大國地位。但無論是法國想領導歐洲還是發揮全球作用,核心還是本國發展要搞好。而法國目前一個突出問題是社會福利負擔過重,使得勞動力市場受到很大限制,造成了生產率低、企業外移、財政負擔大等一系列問題。
馬克龍上臺以后,連續搞了國企改革、公務員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退休制度改革是一個風向標,如果這項重大措施能夠推行下去,就證明法國民眾還愿意讓馬克龍把改革搞下去。
王朔認為,在目前的背景下,馬克龍的退休制度改革計劃將面臨諸多挑戰和阻力。
退休制度改革是一個難啃的骨頭。法國工會的勢力非常強,每次改革都面臨激烈沖突。
目前改革的時機也不是特別好。馬克龍上臺以后趕上各種危機,包括疫情的影響還沒有結束,俄烏沖突也看不到頭,老百姓還受高物價的影響,生活本就受到沖擊。這個時候如果要削減福利,政府肯定面臨很大阻力。
從政治層面來講,馬克龍也不占優勢。雖然他獲得連任,但在國民議會里馬克龍的政黨不占絕對多數。所以法案要通過的話,還需要多方妥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環球資訊、新華社、參考消息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2437959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