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日活量破千萬 ChatGPT為何火爆全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30 21:51:23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在去年11月底橫空出世之后,火爆全球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了新的風浪。

據《紐約時報》1月中旬報道,北密歇根大學的哲學教授Antony Aumann在為自己任教的一門課程評分時,驚喜地讀到了一篇“全班最好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以簡潔的段落、恰當的舉例和嚴謹的論據,論證了相關問題。

ICphoto

然而,在Aumann的追問之下,學生承認論文用ChatGPT寫的,他對此大為震驚。而早在去年12月,《自然》雜志就已經有了先見之明,直指其可能對人類學習和思考能力產生潛在影響。

更為新奇的是,據美聯社1月25日報道,美國眾議員杰克·奧金克洛斯在發表演講討論創建美國-以色列人工智能(AI)中心的法案時,其宣讀的兩段講稿是由ChatGPT生成的。

可以說,ChatGPT的每一次大動作,就會引來全球的廣泛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嘗試對ChatGPT進行了試用,不管是高難的量子物理學問題,還是撰寫財經新聞,ChatGPT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創作和學習能力。

如此強大的工具自然少不了資本的青睞。美國網絡新聞媒體BuzzFeed、Meta、微軟近期都相繼對OpenAI拋出了合作的橄欖枝。

但隨著ChatGPT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也有學者表示出了擔憂,稱“這不是狼來了,狼就在門口。”

資本已入局,微軟表示要長期投資

實際上,奧曼的經歷并不是個例。

據報道,在美國,許多大學教授、系主任和管理人員,都在對課堂進行大規模的調整,以應對ChatGPT對教學活動造成的巨大沖擊。很多教授在重新設計課程,更多地采用口試、小組合作和手寫文章作為評估方式。紐約和西雅圖學區最近已禁止在其設備和網絡中使用ChatGPT,許多大學也在考慮采取類似措施。

根據在線課程供應商Study。com在1000名18歲以上的學生中發起的一項調查,每10個學生中就有超過9個知道ChatGPT,超過89%的學生使用ChatGPT來完成家庭作業,48%的學生用ChatGPT完成小測驗,53%的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22%的學生用ChatGPT生成論文大綱。

不僅是教育體系正在被顛覆,ChatGPT就像一枚深水炸彈,在各行各業引發的震動都在慢慢顯現,許多業內巨頭接二連三地向OpenAI拋出橄欖枝。

1月27日,數字媒體公司BuzzFeed表示,該公司將依靠ChatGPT背后的公司OpenAI來加強部分內容創作,為觀眾提供個性化內容,并計劃今年讓人工智能在公司的編輯和業務運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這一消息公布后,該公司股價暴漲近120%。

當天,據報道,亞馬遜內部的Slack消息顯示,ChatGPT已經被亞馬遜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職能中,包括回答面試問題、編寫軟件代碼和創建培訓文檔等。

一名員工在Slack上表示,亞馬遜Amazon Web Services(AWS)云部門已經成立了一個小型工作組,以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對其業務的影響。通過測試,該團隊發現ChatGPT在回答AWS客戶支持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ChatGPT在為AWS Aurora數據庫工程師編寫故障排除指南和回答“困難的”支持問題方面也“非常出色”。它還能夠“弄清客戶的公司目標”。

1月26日,據外媒報道,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將向OpenAI支付數百萬美元,幫助其為Facebook和Instagram生成創作者內容。

1月24日,微軟表示,將對OpenAI進行為期數年、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投資,微軟希望在其產品中擴大采用人工智能。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項投資表明,微軟正在投入海量資源,以將人工智能軟件納入其產品系列,包括其設計應用Microsoft Designer和搜索應用必應。這還將資助OpenAI在微軟Azure云平臺上運行其各種產品所需的計算能力。

日活超千萬,交互和學習能力強大

據ARK風險投資公司首席未來學家Brett Winton統計的數據,不到兩個月的時間,ChatGPT的日活量已突破千萬。而當年同樣引起轟動的Instagram達到這一成就足足花了355天。

Winton在推特上表示,日活超千萬也意味著ChatGPT月度用戶至少有兩千萬。甚至,他還懷疑這些數據中的樣本偏差是否低估了滲透率,這一數字可能比兩千萬更多。

在問世之初,ChatGPT僅僅用了5天就突破了百萬用戶大關。而作為對比,奈飛曾經花了3年半的時間才擁有如此多的用戶,Facebook則在發布10個月后才突破100萬用戶,而Spotify也花費了5個月才達到百萬用戶大關。

在此前網友們曬出的截圖中,ChatGPT不僅能流暢地與用戶對話,甚至能寫詩、撰文、編碼……它似乎無所不能。那ChatGPT的用戶體驗到底如何?

帶著這個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ChatGPT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測試,要求它講述一段文學故事來解釋量子物理學這個概念,很快,ChatGPT就給出了它的答案。

一開始,ChatGPT講述了一個國王想要探索量子物理學奧秘的故事,但并未對其作出解釋。在指出其錯誤后,ChatGPT很快更改了故事的內容。

“從前,有一個名叫蒂米的小男孩,他對周圍的世界非常著迷。他喜歡在晚上看星星,想知道宇宙的奧秘。一天,在他家后面的樹林里探索時,蒂米偶然發現了一個陌生而神秘的地方。那是一個小山洞,似乎散發著超凡脫俗的光芒……”ChatGPT給出的故事開頭流暢而充滿懸念,并在文章后面給出了量子物理學的簡單概念。

之后,我們切換成中文模式,要求其對新聞短消息進行翻譯,在對話過程中,ChatGPT也能很好地學習糾正后的翻譯方式。

在新聞寫作上,ChatGPT也展現了其強大的寫作和總結能力。我們要求其寫作一條有關美聯儲加息及其對全球市場的影響的新聞,并要求其模仿標準的新聞格式再次寫作,ChatGPT很快完成了任務。

的確,ChatGPT有很強的人機交互體驗和學習能力。

對于這一點,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車萬翔在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ChatGPT打破了一種思維的范式——即,之前的AI都是針對某一個任務去訓練一個模型,而ChatGPT的模型是針對多種任務的,它試圖把多種任務轉化成一問一答的形式。多任務如果能轉化成這種形式的話,其實就消除了任務之間的壁壘。打破思維范式之后,就可以針對這樣的任務去標注或者是讓人工生成大量的數據。

不過,ChatGPT目前并沒有聯網搜集信息,其學習、搜集的信息都截至2021年,因而在信息提取上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測試過程中,我們也發現,ChatGPT會犯一些低級錯誤。

例如,向其詢問蘋果手機最新型號和詩人北島,它都給出了錯誤的答案。

車萬翔在此前曾表示,答案偏差是一個“固有的問題”,也是整個大型語言模型在技術上面臨的固有問題。他認為一個可能可行的解決方法是,ChatGPT將其給出的答案,尤其是事實性、知識性的答案注明出處。

狼就在門口,哪些職位容易被取代

據《今日美國》報道,從谷歌搜索引擎到Alexa、Siri這樣的數字助理,再到ChatGPT,這種新的生成式AI背后的想法,是它可以重塑一切,完成信息編寫、內容創建、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研究、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大部分繁重工作。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顛覆許多行業。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副教授Chinmay Hegde認為,新聞、高等教育、圖形和軟件設計等行業的某些工作——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風險。他同時表示,ChatGPT目前的狀態“非常非常好,但并不完美”。

以新聞媒體為例,衛報早在2020年就讓GPT軟件撰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喜憂參半。“復制編輯當然是它非常擅長的事情。總結一下,使文章簡潔明了,這確實做得很好,”Hegde說,但一個主要缺點是該工具無法有效地進行事實核查。

但為什么Buzzfeed看到了與OpenAI合作的可能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Buzzfeed官網發現,該網站許多文章以類似《50美元以下的50件好貨》為標題,ChatGPT強大的信息集合能力的確會幫助類似內容的產出。

在教育領域,《紐約郵報》則指出,教授和教師可能被人工智能課程取代。實際上,去年12月,《自然》雜志就已經有了先見之明,發表了一篇名為《ChatGPT能寫優秀的論文——教授應該擔心嗎?》的文章。英國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學者Sandra Wachte擔心,如果學生們開始使用 ChatGPT,這不僅是“外包”了他們的論文寫作,還會“外包”他們的思維。

不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Arvind Narayanan則認為,ChatGPT尚不能做到批判性思維或推理,而這最終可能會鼓勵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

在金融方面,戈利薩諾計算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與信息科學系博士Pengcheng Shi認為,華爾街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看到許多工作崗位被裁掉。“我絕對認為(它會影響)交易方面。在一家投資銀行,人們從大學畢業后,花兩三年時間像機器人一樣做Excel工作,你可以讓人工智能來,”他解釋道,但是,關鍵的金融和經濟決策很可能不會被機器替代。

與此同時,ChatGPT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倫理問題。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教授Emily Bender稱:“OpenAI在如何使用數據方面還遠遠不夠透明,如果用戶輸入的數據被用于訓練,我預計企業會這樣想:在廣泛使用ChatGPT幾個月后,是否可能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來獲取公司的機密信息?”

“這不是狼來了。”Pengcheng Shi說道,“狼就在門口。”

封面圖片來源:ICphot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工智能 微軟 META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