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8 22:11:18
每經特約評論員 宋清輝
全面注冊制來臨之前,輿論就注冊制討論了十余年,有人說A股不適合注冊制,有人說注冊制是“慢牛”的必經之路。無論如何,突然間就要實施,還是令人有些意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股市行情對注冊制似乎并沒什么“惡意”。例如,2月1~3日的各股指的累計行情略有漲跌,對注冊制的到來并沒有表現出歇斯底里式的瘋狂??傮w而言,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中國股市趨于成熟的一個標志。
長期以來,不少中小投資者一直將注冊制視為利空。畢竟注冊制就類似于取消入場門票,上市企業的快速增加將會帶來兩大影響:一是“抽血”,二是導致部分資金離場。另外,由于當前的證券市場監管制度并不完善,注冊制的出臺很有可能會令一些“別有用心”的擬上市企業,通過各種漏洞在資本市場“圈錢”,此舉顯然不利于資本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從理論上來說,注冊制真的是好事,至少對有融資需求的未上市企業來說是一樁好事。比如注冊制能夠讓企業從資本市場中獲取更多的融資機會,有助于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此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就站上了面向全國投資者的“直播平臺”,能夠得到向投資者介紹企業情況和最新產品的機會,也能通過發布公告、回復投資者、接待機構調研等模式創造低成本的傳播熱點,以進一步擴大企業影響力,繼而通過資本市場和企業運營的“組合拳”來全面充實自身經營,達到企業業績和股價的“雙豐收”。
同樣的,注冊制也需要一定的規范和約束。站在監管的角度看,需要盡快出臺更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紤]到注冊制落地后,擬上市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將會較之以往“輕松許多”,一旦監管方面出現缺失,就會給市場埋下隱患。因此,出臺明確、清晰、無歧義和可操作的監管細則極為重要。與此同時,既然上市方便,退市也需要干脆。在前期核準制的方式下,上市企業造假、虛報、隱瞞等惡劣現象屢見不鮮。那么,在IPO明顯放寬的注冊制環境下,恐怕會出現更多的造假事件。筆者認為,打擊上市企業造假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認真對待,除了常規的罰款或者多倍罰款、禁入市場之外,還需要采用納入誠信黑名單、入刑等懲罰方式,以大幅增加擬上市企業的造假成本。
這也意味著,無論注冊制實施與否,投資者若是能夠認真研判,投對有潛力、有能力、有后續動力的企業,就能夠長期獲得豐厚的回報。當然,這還需要監管機構強而有力的“保駕護航”,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企業“搞破壞”。事實上,注冊制也好,審核制也罷,要想A股長期向好發展,重點在于市場的組成部分——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機構“健康無虞”。其中,上市公司是關鍵因素之一。企業的業績、股價行情決定了投資者對其是用“真金白銀”支持還是“用腳投票”。一言以蔽之,若資本市場上的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能夠長期向好發展,中小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市場肯定會越來越有信心,敢于大膽放心投資。
需要指出的是,一家擬上市企業在上市的過程中,雖然可以“自顯神通”,但歸根結底也離不開各地的政策支持。筆者觀察到,自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啟動以來,全國各地迅速掀起搶抓注冊制改革機遇熱潮。例如,貴州證監局等部門聯合召開重點企業上市推進工作座談會,通報推進企業上市掛牌主要工作任務和舉措;廣東證監局支持地方政府完善獎補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深圳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擬通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等四個方面幫助深圳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如果各地都能采取類似的措施,為當地的中小企業保駕護航,那么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優質企業將會越來越多,股價和投資者信心都會得以持續提升。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相信隨著資本市場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對相關問題的持續健全,A股全面注冊制將更有助于驅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使其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作者系經濟學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