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丟了上市公司的陜西富豪,攜鋰電“核彈”卷土重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3 16:30:51

退出上市公司多年后,郭鴻寶提交現董事長罷免提議,同時攜儲能公司回歸,其人生跌宕之起伏令人唏噓。

但人生沒有如果,有句話說,“創業本身就是一場賭博”,關鍵在于,轟轟烈烈之后,黯然轉身之際,能否坦然面對和體面再開始。

每經記者 張靜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從上市公司出局后銷聲匿跡,昔日陜西富豪郭鴻寶再回公眾視野。

近日,保力新(300116.SZ)公告顯示,公司股東郭鴻寶提交了臨時提案,一份是提議免去高保清女士的董事職務,以及選舉姚進峰先生擔任非獨立董事。一份是公司向儲能轉型的戰略建議,即陜西奧林波斯電力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奧林波斯”)與保力新合資設立新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郭鴻寶為保力新原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因“蛇吞象”收購沃特瑪暴雷,郭鴻寶黯然出局上市公司,僅保留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高保清于2020年6月3日成為保力新董事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國內鋰電行業門戶平臺“維科網·鋰電”發布文章,郭鴻寶戰略提議的公司奧林波斯送檢了3000Ah大容量的磷酸鐵鋰電池,經過近一年檢測,具備獲得國家級型式檢測報告的所有條件。

文章中稱,奧林波斯產品在單體容量、安全性、循環壽命、成本四個方面,均達到全球行業頂級水平,“有望成為儲能技術的核彈”。

這意味著,儲能專用鋰電池560Ah容量的全球紀錄,有望奧林波斯打破。而奧林波斯的技術團隊牽頭人,公司總經理正是郭鴻寶。

退出上市公司多年后,郭鴻寶提交現董事長罷免提議,同時攜儲能公司回歸,其人生跌宕之起伏令人唏噓。

攜儲能“核武”回歸?

剛剛過去的2022年,萬億鋰電池賽道依然延續高景氣度。

據業內人士介紹,與注重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不同,儲能專用電池主要應用于能量儲存,追求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當下,將儲能鋰電池做大已成業界共識——將電芯單體容量做大,使用的電芯數量和其他零部件數量能夠相應減少,從而有效降低系統集成時的整體成本。

譬如,2022年10月20日,億緯鋰能(300014.SZ)發布全新一代儲能電池LF560K,電芯容量560Ah,據稱是目前國內市面上單體電芯容量最大的儲能專用鋰離子電池。另據澎湃新聞報道,中科院電工所研發的一款鋰漿料儲能電池,電芯容量達到2000Ah,但該款電池尚在中試階段。

目前來看,上述紀錄均有望被奧林波斯打破。據“維科網·鋰電”文章,根據兵器集團下屬的中心北方汽車質量監督檢驗鑒定試驗所檢測,由奧林波斯2022年2月20日送檢的3000Ah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1000次循環壽命檢驗已經完成,至此全部19項檢測指標均滿足GB/T36276-2018《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的要求,已具備獲得國家級新型檢測報告的所有條件,這也標志著全球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即將獲得中國境內的銷售許可。

奧林波斯副總經理雷政軍向每經記者介紹,3000Ah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是團隊近三年的研發成果,累計申請300余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該電池在單體容量、安全性、循環壽命、成本四個方面,均達到全球行業頂尖水準。

“像單體容量,查查其他廠家的產品目錄就能知道; 安全方面,熱失控后煙氣不著火的現場試驗很直觀;再如成本,目前1MWh儲能系統的成本在135萬左右,度電次成本0.25元以上,我們的系統成本為109萬左右,度電次成本為0.10元左右。”雷政軍進一步解釋稱。

而奧林波斯背后的推手正是多次攪動中國資本市場風云的郭鴻寶。

雷政軍亦絲毫不掩飾對郭鴻寶的推崇。“他在滅火技術領域從業20多年,是行業頂級專家。后來收購沃特瑪,在鋰電池行業也干了快7年,身邊圍繞著一批鋰電池和滅火技術方面的大拿。奧林波斯之所以成為業界不多的同時掌握鋰電池技術和滅火技術的團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技術造詣和組織能力。”

“技術狂人”起家

攜儲能鋰電再回公眾視野,郭鴻寶個人命運也算是幾經大起大落。

這位“國內消防第一股”的創始人,曾以35億身家位列陜西富豪榜前十的企業家,在失去上市公司之后,時隔三年重現公眾視野,又做回了“技術狂人”的角色。

據每經記者觀察,登上過富豪榜的陜西老板們,有個很明顯的特征:一批是膽子大,一批是有技術。膽子大的,大多趕上了改革開放那一波浪潮,譬如李黑記、吳一堅、高乃則等;有技術的,多是象牙塔里走出的人杰,譬如蘭州大學畢業的李振國、鐘寶坤,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高月靜、折生陽等。

顯然,郭鴻寶屬于后者。

公開履歷顯示,其20世紀90年代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安全工程專業。與之相熟人士介紹,郭鴻寶給人的感覺是愛折騰,人生定位發明家,大學期間曾搞出防風火柴等一堆“小玩意”。畢業后分配入213 研究所工作,沒幾個月便提出辭職,給出的理由是“辦公室太安穩,根本坐不住。”

據媒體報道,郭鴻寶創業緣起于他在一篇德國論文上,發現當干粉滅火劑的顆粒度達到1微米以下時,滅火能力會成指數級上漲,但市面當時并沒有誰能將干粉滅火劑做到亞微米級。

幾經探索后,郭鴻寶創造出一種新的滅火理論,即以煙火藥劑作為熱力源和動力源,利用點燃后產生的高溫氣體,使物質受熱發生分解,產生亞微米級干粉滅火顆粒——要滅火先點火,郭鴻寶這個滅火理論非常大膽,超出常規認知,其本人也因此在消防界被冠以 “技術狂人”的綽號。

基于此理論,郭鴻寶成功開發出號稱滅火能力最高、成本最低的氣體滅火劑——S型氣溶膠滅火系統,并在全世界20個主要國家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時隔十年多后,2021年、2022年,兩家國外消防企業均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分別購買其在美國、日本授權的該技術專利。

憑借自主開發的S型氣溶膠滅火系統,時間回到2010年,深交所三樓的儀式大廳里,41歲的郭鴻寶拿起了手上的敲鐘槌,意氣風發,帶領“堅瑞消防”上市。很多人沒想到,消防這樣的小眾市場也能誕生一家上市公司,其中也包括堅瑞消防的少部分員工。

回顧那場“蛇吞象”

2015年,堅瑞消防達到上市以來的巔峰,公司實現營收5.81億元,凈利潤3500余萬元。

然而,S型氣溶膠滅火系統,也開始遭受自身技術的“反噬”。據曾擔任公司法律顧問的姚進峰回憶,一款革命性的消防技術或者產品,推廣普及所需的各項投入成本,是任何單一公司都難以支撐的。而堅瑞消防作為上市公司,業績承壓,不得不轉向常規消防市場,但面對4000多家行業公司共打價格戰的局面,堅瑞消防業績并未好轉多少。

在此背景下,郭鴻寶萌生了跨界轉型的念頭。

“鋰電池未來發展的瓶頸在消防安全上。”在堅瑞沃能的一次會議上,郭鴻寶突然拋出如此判斷。在姚進峰看來,該判斷頗具前瞻性——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眾多廠商,一大賣點便是宣傳自己在解決新能源汽車自燃問題上的成績。

但姚進峰又引用了一句電影臺詞,“我猜中了開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2016年,堅瑞消防以52億元溢價收購深圳沃特瑪,震動中國資本市場。

圖片來源:VCG111157436559

沃特瑪創始人李瑤,同樣技術出身,經歷傳奇,“據說在老東家比亞迪任職期間深受王傳福器重。”姚進峰透露。后來李瑤自立門戶成立沃特瑪,進軍電池行業。2013年,沃特瑪以世博會的純電公交為契機,牽頭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后整合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鏈上下游千家企業,李瑤成為“盟主”。2015年,沃特瑪凈利達到2.76億元,出貨量與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比肩,排名全國前三。

為確保收購無虞,堅瑞消防支付5000萬的顧問費聘請國泰君安為財務顧問,收購完成后,堅瑞消防改名堅瑞沃能,諧音“堅瑞我能”,主營業務轉向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郭鴻寶投入全部身家,繼續保持實控人地位,李瑤作為二股東被任命為總經理。后者同時對堅瑞沃能作出巨額業績承諾——2016至2018年沃特瑪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累計不低于4.03億元、9.09億元和15.18億元。

這起“蛇吞象”式的收購,再次讓外界見識了郭鴻寶愛折騰的本性。

而姚進峰則認為,郭鴻寶太過執著于技術層面,在管理方面選擇放手,“那時候他和李瑤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選擇,為郭鴻寶后來丟失上市公司埋下了伏筆。

收購第一年,堅瑞沃能成績單亮眼——公司2016年度實現38.19億元的營收和4.25億元的凈利,同比分別實現557.03%和1102.98%的增幅,從財務報表來看,基本得益于沃特瑪數據的支撐。

靚麗報表打消了郭鴻寶的疑慮,姚進峰回憶,2017年初,郭鴻寶選擇徹底放權,公司法定代表人交由李瑤,自己只保留董事長一職。很快,堅瑞沃能進入李瑤時代,“包括財務總監在內的上市公司多個管理崗位,都換成了沃特瑪的員工。”

看對行業看錯人?

2017年年中,堅瑞沃能徹底剝離消防板塊。郭鴻寶則前往澳大利亞,邊度假邊思考人生下一步。“老郭那時候不是琢磨鋰電與消防技術怎么結合,就是琢磨AI機器人,很少去深圳。”姚進峰說,“他可能想的是,與其自己在不擅長的行業里亂指揮,還不如讓李瑤放手大干,爭取早日超過寧德。”

與此同時,李瑤牽頭成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借助上市公司更加風光無限,在國內不少地方四處落子布局,動輒幾十個“小目標”的規劃。

梳理過往媒體報道,外界關于沃特瑪“反向定制”的聲音,其實一直伴隨著公司的發展,尤其是對其真實業績和商譽價值的質疑,在郭鴻寶決定收購時達到一個峰值。姚進峰回憶,“因為有頂級券商的‘背書’,老郭那時候選擇了不理會——現在回過頭來看,他還是太輕信了,看對了行業,但未必看對了人。”

李瑤大力加杠桿擴充產能的同時,國家關于新能源補貼的集中整頓也如火如荼。

一方面是現金流的亟須補充,一方是補貼政策調整導致回款周期拉長,堅瑞沃能突然就站在了懸崖邊上——2017年底,公司總負債230億元,銀行全部停貸,當期需要還貸30多億元,而公司現金流只有1億多。

這一階段,因類似情形走下坡路的新能源企業,遠不止堅瑞沃能一家。

圖片來源:VCG111296748576

2022年12月7日,越博動力(300742.SZ)發布公告,鑒于公司董事、董事長李占江現時到期未清償的債務金額較大,且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董事會同意罷免李占江的公司董事及董事長職務,同時解聘其總經理職務。

實際上,李占江打造的越博動力,正是當年風光一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的核心成員。過去幾年的行業大變局中,這個號稱千家企業匯聚、上市公司逾70家的創新聯盟,很多人和企業陸續跌下“神壇”,包括聯盟牽頭人李瑤,從高調進入資本市場攪弄風云到背負百億債務黯然離場,不過短短兩年。

站在不惑的人生關口,李占江掉了自己一手創立的上市公司,一如郭鴻寶的故事。但時間回到2017年末,尚在澳大利亞當甩手掌柜的郭鴻寶,還沒有時間感慨,如何化解危局,應該是他首要考慮的問題。

丟了上市公司

沃特瑪的坑很深,深到堅瑞沃能能否保住“殼”,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8年新年過后,部分銀行開始抽貸,堅瑞沃能麾下不少工廠開工率堪憂,甚至部分工廠出現停工。據媒體彼時報道,李瑤寄望于政府,推動深圳市金融辦召開了一次金融會,討論如何挽救沃特瑪。

但等待政府動作,反而錯過了寶貴的裁員、出售資產自救的時機。3月份,部分供應商上門打出橫幅討要欠款;隨后,李瑤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4月2日,堅瑞沃能自爆危局,稱公司逾期債務已達19.98億元,整體債務221.38億元。

回國后的郭鴻寶當即罷免了李瑤上市公司總經理職位,親自主管上市公司和沃特瑪,帶領團隊走上了漫漫自救之路,尋求戰投、求援銀行輸血、簽訂新訂單、開發超快充鋰電池、發行股權激勵計劃等措施穩定軍心。

然而效果卻并不明顯。

圖片來源:保力新官微

2019年6月,據媒體報道,堅瑞沃能將所持有的澳大利亞Altura公司全部股票轉讓予永杉國際,折合回收人民幣約1.6億元。提及這一細節,姚進峰唏噓萬千,“那是老郭在澳洲考察期間,推動堅瑞沃能2億元收購的鋰礦股權,按照當下估值應該不少于100億,僅這個鋰礦就比現在的上市公司市值高。可當時債務危機啊,只能低價出售。”

盡管如此,留給郭鴻寶的選項并不多,除了破產重整這一條路。

但創業板公司破產重整,此前并無先例——郭鴻寶能走的這唯一一條路,卻沒有下腳之處。姚進峰介紹,期間要化解債權人對破產重整的畏懼和不理解,要克服深圳市政府的公函反對,要歷經西安市政府、陜西省政府、陜西省證監局、中國證監會、西安市中院、陜西省高院、最高法的層層審核。

最終,西安市中院于2019年12月裁定通過破產重整方案。

這也是創業板首例破產重整案例。

2020年“五一”前夕,堅瑞沃能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上市公司消除負債。榆林女老板高保清成為實控人,隨后將公司更名為保力新。

重整成功后,公司獲得新生,股價也一度節節高升,由最低時的1.4元漲到5.5元,無論是債權人、投資人還是幾萬名大小股東,皆大歡喜。

但作為創始人的郭鴻寶,因此前給上市公司借款擔保的緣故,個人則背負數億元債務,最終從上市公司黯然出局。

做回“技術狂人”

如今,動力電池行業早已日新月異,當年52億收購的沃特瑪若是不爆雷,這項收購完全可作商業并購的一起經典案例——當下要想控股一家行業前三的鋰電池廠,所需何止天量資金;澳洲入股的鋰礦,要是破產重整期間沒有兜售,如今市值至少百億……

“老郭這人,對行業賽道的判斷上眼光毒辣,但有時候過于性情,容易輕信他人,他這種性格在資本市場最容易受騙。”姚進峰感慨,“如今失去了自己一手創立的上市公司。他圖個啥?有人說他套現,但實際上,出局之前他就賣過兩次股票,還都是被券商強制處置用來還債的。”

但人生沒有如果,有句話說,“創業本身就是一場賭博”,關鍵在于,轟轟烈烈之后,黯然轉身之際,能否坦然面對和體面再開始。

按照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的承諾,火電要從當前60%的占比逐步下降至20%,風電、光電占比預計提升至50%。而風光發電離不開儲能,國內一些地方開始要求必須配置不少于50%的儲能,數萬億市場已經開啟。

而高安全性的超大容量儲能電池,正是郭鴻寶早前瞄準的賽道。

雷政軍透露,銷聲匿跡三年多的郭鴻寶,并非外界猜測得一蹶不振,事實上,其從上市公司出局后,便第一時間召集鋰電和消防舊部,啟動了超大容量儲能鋰電池的研發,“收購沃特瑪那會兒,他就琢磨將消防技術和鋰電技術結合,如果沒有前幾年的波折,成果應該出來得更早。”

奧林波斯位于西安高新區的研發實驗室,每經記者看到整層區域設備靜謐運行,其中一間實驗室,3000Ah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的迭代樣品依次排開,供投資者參觀。

每經記者在休憩區與郭鴻寶進行了短暫的交流。時值寒冬,其上身僅著一件寬松的灰色齊肩背心,隨意坐在椅子上。腿側是一個小背包,說話間從中掏出充電器等物件。種種不拘的細節,很難讓人將其與曾經35億身家的富豪聯系起來。

聊起產品,這位“技術狂人”眉飛色舞,神情興奮,20多塊錢的“555”香煙一根接一根,而且思維跳躍,需多追問幾句才能跟上話題。但說到丟掉上市公司的話題,只說一句“時運不濟”,打個哈哈跳過去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