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3 23:40:35
每經記者 李玉雯 肖世清 劉嘉魁 每經編輯 馬子卿
2月10日,央行發布2023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刷新了單月信貸投放最高紀錄。分部門來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
數據來源:央行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信貸迎來“開門紅”背后的推動力有哪些?2023年貨幣政策調整的空間有多大?是否還會進一步降息降準?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如何?國內消費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
談1月金融數據:中長期信貸造就“開門紅”
NBD: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下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您如何看待1月信貸“開門紅”的推動力?
連平:我們可以看到,在企業部門的拉動下,中長期信貸造就了金融數據“開門紅”。1月份,企業部門信貸貢獻了當月信貸95.5%的增長,其中中長期貢獻了71.4%。具體數據方面,企業部門當月短期貸款新增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3.5萬億元,分別同比多增5000億元與1.4萬億元。
企業信貸“開門紅”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去年末各大銀行向房企累計提供了約5萬億元的授信額度,支持房地產市場加快恢復,今年1月信貸額度更新后,銀行放款速度加快,房企信貸成為推動中長期信貸擴張的主力之一;另一方面,1月PMI已恢復至榮枯線上方,制造業企業信貸需求上升,年初基建持續發力,配套融資需求不減。此外,央行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結構性工具,繼續引導銀行擴大對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從居民部門來看,當月信貸表現仍較為平淡,同比少增5858億元,主要是受限于收入與消費能力恢復緩慢。雖然春節期間餐飲、旅游等消費形勢較好,但大宗商品消費下滑明顯,1月汽車銷售下降約35%,房屋銷售面積下降約40%;在收入未有大幅改善的情況下,居民消費與信貸能力難以快速改善。
人民幣貸款與政府債券仍然是社融增長的主力,僅人民幣貸款就貢獻了82%的增長,地方政府專項債部分額度已于去年末提前下達,今年1月前置發行明顯。另外,企業直融恢復增長,受短期融資券到期的拖累較大,中長期債券發行節奏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的信用修復過程;全面注冊制改革的落地將顯著提升IPO發行效率,未來也會有較快增長。
談降準:或有0.5個百分點空間
NBD: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請問在您看來,2023年貨幣政策調整的空間有多大,是否還有進一步降息降準的可能?針對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等,是否會加大結構性工具的使用?
連平:2023年國內外形勢仍較復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穩健偏松的基本格局應該不會改變。
一方面,通過逆回購、MLF、降準等貨幣政策操作適度調節基礎貨幣投放量,但會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以維持物價的基本穩定。以降準為例,2022年央行兩次分別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提供超一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當前我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8%,與歷史最低水平6%仍有一段距離。總體來看,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十分充裕的,上半年降準需求不大??紤]到之后經濟復蘇、信貸投放加快、資本市場回暖等因素,流動性或需適當作一些補充,那么2023年可能會下調兩次存款準備金率,每次0.25個百分點,共0.5個百分點,以釋放中長期流動性,進一步緩解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壓力。
另一方面,市場利率有望繼續穩步下行。央行通過適度下調政策利率來推動LPR下調,從而推動市場融資成本合理下降,著力擴大企業與居民中長期信貸需求。盡管政策利率及LPR在經過多次下調后,可能相對此前下調幅度有限,但其邊際效應還是會比較明顯的。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也會更加聚焦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加大金融調節的精準度。將通過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加現有結構性工具的規?;蛳抡{再貸款利率,增強金融支持力度,加快現代化產業發展。同時還將維持政策性銀行較大的信貸額度,繼續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基建重點項目落地。
我們預計,2023年銀行信貸投放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新增可能會在24萬億元左右,同比多增超過2.6萬億元,信貸余額增速可能會在11.2%左右;社融增量35萬億元,同比多增3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可能在10.2%左右;M2增速預計回落至10.6%至11.0%區間。
NBD:去年以來,全球多國央行開啟加息進程,美聯儲自去年3月開啟加息周期至今,已累計加息8次,累計加息幅度450個基點。而我國一直保持穩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應當如何去應對美聯儲加息的溢出影響?
連平:2022年美聯儲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力度非常之大,當中連續4次加息75個基點,通過多次加息,目前利率水平已經有了明顯提高。進入2023年,美聯儲也進行了一次加息,但幅度明顯減緩,只有25個基點。
接下來,美聯儲或許還會有一到兩次加息,也可能結束此次加息周期,因為已經接近5%左右的政策目標水平,通脹問題得以逐步緩解。由此來看,美聯儲接下來貨幣政策的緊縮空間是十分有限的,也意味著加息周期走到了尾聲。對于今年二季度以后中國經濟的運行,這種溢出效應并沒有進一步加大,而是有可能會逐步減緩,這對于我們的經濟恢復以及國內貨幣政策調整都會帶來一定的改善空間,所以這種狀況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
談房地產:有望在二季度觸底企穩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去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政策暖風頻吹,例如金融16條、保函置換預售資金等。您如何看待接下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
連平:2023年,外需放緩及財政壓力可能會抑制制造業和基建投資能力,房地產投資改善的預期變得更為迫切。需要看到的是,住房支持政策較過往幾年明顯加強。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相關重要部委在2022年末所提出的方針,2023年政策的基調是“支持住房需求,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
我們作過統計,自2001年以來,此輪房地產下行周期為第七輪,下行周期的時間已經超過了歷史平均水平——自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末已經經歷了1年半的時間,并可能延續至2023年一季度。當下與2010年下半年到2012年三季度的狀況較為相似。考慮到本輪政策調整較為及時,預計此輪下行周期的長度可能短于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27個月,大約在2023年二季度觸底企穩并于下半年逐步回升。
2023年房價可能出現先抑后穩的態勢,熱點城市房價有望在上半年出現企穩回升。上半年,房地產市場仍將受制于周期慣性和基數因素,投資增速料出現進一步走低。下半年,得益于住房銷售回款走升和住房金融政策在供需兩端的支持,房企資金面將有進一步改善,包括預收款、自籌資金和銀行貸款。
同時,下半年房屋新開工及建安工程投資將有所改善,四季度收斂的幅度更大。預計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跌幅收窄,如果政策落地效果良好,投資增速有望從2022年的-10%回升至-5%。
談消費:多重因素助推顯著回升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您預測今年國內消費市場會有怎樣的表現?
連平:2023年諸多因素將助推消費顯著回升。例如,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對服務業的快速恢復有較強推動作用,服務業明顯好轉則有利于服務性消費需求的快速釋放。隨著近年來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服務性消費的占比顯著提升。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2%。
同時,經濟企穩會帶動就業情況和收入預期不斷改善,給未來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打下良好基礎。
不僅如此,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進一步突出和強調了消費恢復在經濟運行轉好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提振消費,2023年一方面會做好“穩就業”工作,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各類力度較大的促消費政策也會不斷推出,金融市場上促消費的工具也會有所增加。
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住房改善和新能源汽車。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具備了在2023年二季度企穩回升的條件,房地產相關消費對消費貢獻較大。汽車及相關商品占消費的比重約為12%,進一步提振汽車消費對于整體消費的快速回升有較大推動作用。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消費的恢復程度也會受到一些因素制約。例如,根據國外疫情放開的經驗,疫情仍會出現周期性的傳染高峰期,對消費的持續修復造成擾動。同時,近三年來,市場各類主體均受到疫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2023年各項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若要恢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仍需時間。
綜合來看,根據疫情反復可能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我們將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分成悲觀、中性和樂觀三種情況,預計增速分別為6.0%,7.1%和7.9%,可能性較大的是后兩者,這從2023年春節期間消費明顯回暖已可見端倪。
封面圖片來源:數據來源:央行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