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被集體唱衰的歐洲“打臉”市場!歐股憑什么創歷史新高?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8 11:45:38

◎從被集體唱衰到強勢上行,支撐歐洲的是什么?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盡管美國1月份強勁的CPI和PPI引發了市場對美聯儲繼續激進加息的擔憂,不過,得益于一系列藍籌股超預期的財報,以及經濟前景的大幅好轉,倫敦時間2月16日(周四),歐洲主要股指升至一年多新高,其中英國富時100指數和法國CAC40盤中創出歷史新高,其他包括德國DAX30指數等主要歐洲股指也均在新高附近徘徊。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3個月前(2022年11月),在能源危機等多重挑戰下,包括華爾街頂級投行在內的絕大部分機構一度都認為,2023年歐元區將陷入衰退。然而,一個冬天過去,如今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預期已經大幅改善,并愈發樂觀。

是什么讓歐元區的經濟前景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出現了如此大的反差?為何在美國、日本等其他發達市場的股指走勢仍然相對平庸的情況下,歐洲股市卻能脫穎而出,創出歷史新高?

歐洲經濟強勢逆轉

2022年,歐洲經歷了俄烏沖突帶來的一系列地緣政治危機,以及隨之引發的能源危機、高通脹、外部需求陡降等經濟問題。《經濟學人》在2022年9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多重問題加之借貸成本快速上升等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歐洲肯定會陷入衰退。



圖片來源:《經濟學人》

2022年11月,歐盟委員會還發布報告稱,由于不確定性增加、能源價格飆升、家庭購買力承壓、融資條件收緊等多重因素影響,歐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2023年第一季度經濟活動將繼續萎縮。分析人士還指出,歐洲通脹高企、購買力下降、經濟不景氣或將逐漸殃及主要貿易伙伴,需及早做好準備。

時間僅過去三個月,歐元區經濟不但沒有惡化,反而出現大幅好轉。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全球市場研究主管Derek Halpenny在置評郵件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這個冬天,歐元區經濟并沒有如擔憂那般整體出現更嚴重、更持久的經濟放緩。他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歐元區的經濟數據出人意料地上行,相對于更為悲觀的預期,經濟數據卻創出了2021年年中以來最強勁的走勢。在溫暖冬季氣候的幫助下,歐元區經濟似乎比人們擔心的更具有彈性,這降低了歐元區的衰退風險,從而為歐元提供了更多的周期性支撐。”

最近幾周,隨著歐洲各地出現前所未有的溫暖天氣,天然氣短缺壓力大大減輕,其批發價格也明顯下降。

根據倫敦洲際期貨交易所(ICE)的數據,阿姆斯特丹時間2月17日(周五),歐洲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跌破50歐元/兆瓦時,盤中最低觸及49.5歐元/兆瓦時,遠低于去年8月近350歐元/兆瓦時的水平,甚至比去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前的價格還要低。

圖片來源:ICE

如果未來一年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仍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那么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將進一步減弱。隨著中國的‘重新開放’以及對歐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更強勁反彈的樂觀情緒的增長,人們也更加看好歐元區經濟體和歐元的前景。”Derek Halpenny在郵件中補充道。

從基本面來看,歐元區ZEW經濟景氣指數在今年1月份上升至16.7,為2022年2月以來新高,較前值-23.6大幅好轉,其中工業和服務業信心在當月都有所上升。

1月歐元區ZEW經濟景氣指數大幅好轉(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投行Jefferies全球股票策略師Sean Darb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指出,“經常被忽視的歐元區建筑業PMI(1月份錄得46.1)顯示,歐元區建筑業活動正以2022年6月份以來最慢的速度萎縮。事實上,1月法國公司的土木工程活動在基礎設施的建造過程中再次出現了增長,意大利的建筑商還出現了10個月以來的最快擴張速度。此外,歐元區1月份綜合PMI(50.3)顯示,歐元區上個月經濟已經出現2022年6月份以來的首次擴張。”

Sean Darby認為,從各種角度來看,目前投資者應該對除英國以外的歐洲市場保持樂觀態度。“市場情緒已經出現了反彈,且正受到各項數據觸底的支撐,此外,賣方目標價和每股收益修正的迅速變化表明,歐洲企業和分析師一直低估了復蘇(的速度)。”他在郵件中補充道。

歐元區經濟前景的迅速好轉,也促使各大投行和機構紛紛上調預期。據高盛的最新預測,歐元區2023年的GDP將增長0.6%,較此前預期的-0.1%大幅好轉。高盛指出,歐元區的經濟在2022年底顯示出韌性,再加上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以及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提振了歐元區的積極面。

另外,歐盟委員會2月13日發布的2023年冬季經濟預測,將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0.8%和0.9%。此前發布的秋季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均增長0.3%。

三大要素支撐歐股新高 

大幅改善的經濟基本面和前景,加上強勁的財報助歐洲基準股指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大幅漲勢。倫敦時間2月16日(周四),歐洲主要股指升至一年多新高,其中英國富時100指數和法國CAC40盤中創出歷史新高,包括德國DAX30指數等在內的主要歐洲股指也均在新高附近徘徊。

英國富時100指數創歷史新高(圖片來源:雅虎財經)

法國CAC40指數創歷史新高(圖片來源:雅虎財經)

德國DAX30指數創逼近歷史新高(圖片來源:雅虎財經)

歐洲斯托克50指數本周創出一年多新高(圖片來源:雅虎財經)

對于歐股近期的連續上漲,Sean Darby對記者指出,“從表面上看,歐洲資產似乎只是受益于天然氣價格的下跌和市場情緒的巨大變化。然而,數據中出現的反彈顯示了第二輪的效應:歐洲的資本支出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也出現了同步恢復,以及服務業的觸底反彈,這些方面的改善可能在2023年進一步提振市場。

Sean Darby補充稱,在過去幾周時間里,他所在團隊愈發肯定了歐洲資產上漲背后的因素:一是中國經濟的復蘇推動金融類股盈利反彈,二是歐元區實際收入的提高,最后是中國游客重返歐洲大陸提振了消費類股的業績。

彭博社也在報道中稱,由于天然氣價格回落,以及與增長相關的科技股在主要股指中的權重占比較小,歐洲藍籌股2022年四季度的業績也優于美股的藍籌股。此外,在中國優化防疫措施后,歐洲對中國的風險敞口,也在推動投資者押注歐洲股市將走強。

瑞士瑞訊銀行(Swissquote Bank)高級分析師Ipek Ozkardeskaya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從衰退預期到無衰退預期,歐洲所面對的變化如此之快,原因有三:“首先是溫暖的冬天緩解了能源危機,并排除了歐洲能源短缺的可能性;其次是去年9月以來歐元的走強,尤其是歐元兌美元的走強,使得歐洲企業對能源成本的承受度更高;最后,好于預期的歐洲公司業績也支撐了市場的樂觀情緒。不過,對于創出歷史新高的英國股市而言,主要的推動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除中國的‘重新開放’外,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對以能源為主的富時100指數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

后續風險尚存

盡管部分主要股指創出歷史新高,但歐洲股市后續面臨的風險仍不容小視。

雖然歐洲整體通脹降溫的跡象增加了人們對歐洲央行可能放慢加息步伐的押注,但該行政策制定者一再重申歐元區利率可能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平。

根據初步估計,歐元區1月的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為8.5%,低于去年12月的9.2%。歐元區通脹水平在去年10月曾一度達到10.6%,之后連續下降。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歐元區1月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后的核心HICP為7%,高于去年12月的6.9%。這意味著歐元區的核心通脹水平依然較為堅挺,仍未出現明顯的回落。

歐元區過去一年核心HICP走勢(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另外,2月17日(周五)歐洲交易時段,美元指數飆升至六周高位,此前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同時美聯儲官員繼續發表鷹派言論并暗示還需加息更多次。同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稍早觸及3.898%,創2022年11月以來新高。

美聯儲持續激進的加息預期推動美元指數反彈的同時,導致其他非美貨幣走低,其中就包括歐元。彭博社的數據顯示,本月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已累計下挫1.8%。

歐元兌美元本月初以來一路下行(圖片來源:彭博社)

瑞訊銀行高級分析師Ipek Ozkardeskaya認為,歐元最近的貶值將是歐股接下來持續反彈的一大阻力之一。

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歐元最近的貶值,以及能源價格的潛在反彈,可能會對歐股后續的繼續反彈造成壓力。歐洲現在的情況其實并沒有那么好,但我們確實不再擔心短期內能源的短缺,這很重要。但是,這是否足以支持歐股持續的反彈還有待觀察。此外,歐洲央行(的持續)加息以及歐洲通脹的粘性也將是關鍵的風險因素。

Ipek Ozkardeskaya還對記者補充稱,她認為英國富時100指數的走勢是積極的,因為該指數是對能源導致的全球通脹危機的很好的對沖。

對于做多歐洲風險資產的投資者,Jefferies董事總經理、首席歐洲經濟學家Mohit Kumar建議獲利了結。他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指出,“自去年12月以來,我們一直在做多風險資產。我們觀點基于三個主要因素:投資倉位的不足、市場可能押注歐洲央行放慢加息的步伐,以及中國的‘重新開放',其中后兩個因素仍然是決定性的。”

“但如今,我們的倉位指標顯示,歐股的倉位已經開始顯得過于緊張。我們的倉位在上周突破了+5.5(范圍在-10~+10),這在歷史上往往與反彈的勢頭消退有關,表明投資者已經對歐洲股票的態度趨于謹慎。因此,我們建議在(歐洲)風險資產多頭頭寸上獲利了結。”Mohit Kumar補充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作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