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9 12:38:26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在“斷網”以后,老干媽反而在網絡上獲得大量曝光,各種猜測紛至沓來。據紅星資本局2月17日報道,老干媽回應記者稱,“公司的運營情況一切正常。”
2月中旬,記者趕赴貴州,實地探訪老干媽的新舊工廠、辣椒種植基地。有老干媽員工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來拉老干媽(產品)出去的車輛數量接近腰斬。還有員工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休息日增多,導致工資變相降低,甚至有人因為“老是休息,掙不到錢”辭職。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據紅星資本局17日報道,和老干媽品牌一樣,它的工人們也長時間處于“斷網”狀態。記者了解到,老干媽的工人是兩班倒,每一班基本都是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且不允許攜帶手機進入生產車間內,工人要上網、玩手機,只能趁休息時間。
不過,如果主動為工人增加休息時間,受訪的工人大多不愿意。有多名老干媽工廠的工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他們實行的上班制度是每月休息四天;不過,去年有一段時間,他們實行“上五休二”,這也讓他們到手的工資降低了。
一名炒制工人稱,他負責炒制辣子雞(指風味雞油辣椒產品),正常情況下到手工資應超過7000元。“去年有大半年的時間是‘上五休二’,扣五險一金后到手6000多元。”對于工廠調整上班制度的原因,有工人表示:“公司效益不好”。
老干媽工廠內的某位員工告訴記者,其在老干媽工廠工作的時間超過5年,輪換過不同崗位,“以前來拉老干媽(產品)出去的車,一天四五十輛車很平常,最多的時候百八十輛車都有,現在頂多二三十輛。”
目前,朝鋼路兩側的老廠區已經恢復一個月休息四天的工作制度,但位于見龍洞地鐵站附近的新廠區,“休息天數太多”仍然是工人們的苦惱之一。記者注意到,新廠區外的掛牌名字為“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老干媽品牌主體運營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下稱“春梅公司”),這里主要生產香辣菜、豆豉等產品。
2月12日,記者在探訪新廠區時,正好遇到一位工人打算遞交離職交接表,她在某車間負責選豆子。而在辭職原因一欄,她寫了八個大字:“老是休息掙不到錢”。
一位工人的離職交接表
該工人去年10月12日入職,工作到今年2月。她對紅星資本局抱怨說,“老讓我休息,(年后)我來6天,讓我休息2天了。”
不僅僅是該車間,香辣菜車間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位香辣菜車間的工人告訴紅星資本局,今年1月11日,他們放假回家,正月十六(2月6日)回工廠報到,報到后又放假,收假回來上了兩天班,車間再次放假,“現在是淡季。”
記者以求職者身份向春梅公司的人力咨詢淡季放假過多的問題時,對方表示,該工廠前幾年沒有淡季,去年是因為疫情放假較多,今年會有所好轉,“今年庫存已經沒了,全部發出去了,銷量很好”。
小編注意到,老干媽官方旗艦店抖音賬號的第一條視頻發布于2020年2月27日,主要內容是老干媽捐贈資金和食物馳援湖北。截至2023年2月18日,該賬號的粉絲數為76.9萬,一共發布789條抖音,累計獲贊119.0萬。最新的一條視頻于2月10日更新。該視頻表示,老干媽官方旗艦店每年熱銷上千萬瓶,開播啦!
老干媽官方微博“老干媽風味食品”下一條內容也沒有,顯示“該企業資質未經過年審”,最新審核時間停留在2013年9月4日(未年審)。老干媽官方微信公眾號“老干媽”,自2022年3月24日后便再無更新,最新一條推送的頭條標題是《“老干媽”還是那個“老干媽”》,內容是經濟學者馬光遠的一段視頻講話。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干媽幾乎就是中國辣醬的代名詞,曾長期占據著辣醬市場約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年銷售一度突破50億元。然而,2021年老干媽營收大幅下滑。根據“2022貴州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老干媽2021年的營收總額約為42.01億元,名列榜單第11位。而在2017年和2018年榜單中,老干媽還維持在第5位,之后開始滑落,直至2022年跌出前十。
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老干媽營收總額依次約為45.49億元、44.47億元、43.89億元、50.22億元、54.03億元、42.01億元。算下來,2021年,老干媽營收下滑約22.25%。一時間,關于“老干媽營收跌出貴州民企前十”“老干媽被年輕人拋棄”的話題引發外界關注。
事實上,這并非老干媽首次營收下滑。2014年6月,老干媽股權結構發生變更,陶華碧將個人僅持有的1%股權轉交給次子李妙行(曾用名李輝),李妙行持股51%,李貴山(陶華碧長子)持股49%,陶華碧退居幕后。之后,2017年、2018年,老干媽營收連續兩年下滑,直到2019年陶華碧回歸后才又重新恢復增長。
據每日經濟新聞2022年11月22日報道,記者采訪了老干媽供應商、經銷商以及貴州當地辣醬行業人士,探尋老干媽銷售下滑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的大致判斷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干媽的銷售,但去年的下滑背后,自身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若未來不能很好解決,這些問題或會制約老干媽發展的步伐。
成都某大型食品批發市場內,做老干媽經銷商已多年的王芳(化名)告訴記者,“做老干媽幾乎不賺錢”。在去年舉行的第106屆全國糖酒會上,一位仲景食品銷售人員也稱:“老干媽確實是硬通貨,但賺不到錢。”
老干媽的一位省級經銷商胡雷(化名)向記者表示,“老干媽(公司)自身的利潤率很低,只有個位數。而分銷商賺得也很少,分銷商一箱(24瓶)老干媽就賺了兩塊錢。”其說道,老干媽是走薄利多銷的道路,這些年經銷商也呼吁老干媽漲下價格,但最終只是在今年略微調整了一下。
“這么多年,老干媽的價格并沒有太大的上漲。因此它給到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基本也是多年不變的。”有熟悉貴州當地的調味料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老干媽的終端渠道利潤(率)僅15%~20%。這在同類產品中,幾乎是墊底的存在”,但經銷商也面臨著人力、運營成本的上漲。
時代的變遷,侵蝕著經銷商的利潤率,搖擺了老干媽的經銷模式,還帶來了電商渠道這樣的巨大沖擊。“電商對老干媽線下銷售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線上做得好的一直在上升,目前行業80%的線下市場都放到線上來了。不只是老干媽下滑,很多(品牌線下銷售)都在下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2022年11月6日,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見龍洞路138號,老干媽工廠。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雖然嫌棄代理老干媽“不賺錢”,但王芳的鋪面里,依然把老干媽整齊地擺在最顯眼位置。分銷商王春來也承認,拿老干媽幾百件貨,還是賣得出去的。“經銷商雖然賺得很少,但老干媽的品牌在,需要靠老干媽拉人氣,超市也是如此。”胡雷說道,現在賣老干媽是“敲門磚”,“如果你是門市上賣調味品的,你可以不賣一些雜牌,但如果連老干媽都不賣,那別人都會懷疑。”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老干媽雖然銷售下滑,但其品牌影響力以及消費者口碑還在,在行業內仍是一家獨大。
據每日經濟新聞2022年11月22日報道,記者當時探訪了成都多家商超。在2022年的略微調價后,老干媽的產品大都在8~12元,依然很少有同類產品能和老干媽打價格戰。“你買20多塊錢的辣醬,吃完后可能還是覺得老干媽好吃。口感、品質等方面,老干媽仍然不錯。”胡雷說道。
老干媽品質、品牌乃至價格上的優勢,決定著其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辣醬市場上的頭部玩家。只是身在商海,不進則退,王座之上,老干媽需要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老干媽另一個為外人稱道的地方,是其致力于實現“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媽”。公司在海外130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而且銷售的價格往往比國內更貴一些。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老干媽想要大的發展,需要一次大的變革,包括在渠道、品牌、產品等方面。“如果要想提升利潤,老干媽要么換原材料壓縮成本,要么漲價,這兩種手段無論哪一種,很可能會帶來巨大影響。”有貴州當地的辣醬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對于解決之道,上述貴州當地的辣醬行業人士給了個很帶直播味兒的建議:未來老干媽可以保留現有的產品,不要有任何改變,最多做一個小小的包裝升級,使之成為引流產品,然后開發一個新的產品系列,作為利潤產品。
“簡單說,也就是把引流產品和利潤產品分開。用新的產品系列去盈利,而老產品只要不虧就行,甚至略微虧損也可以接受,因為有新產品的利潤去填補。看整體利潤,而不是單品利潤。”前述人士稱,老干媽的渠道也需要改進,可采取老產品老辦法、新產品新辦法,同時重視線上渠道的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資本局、每經網(記者:朱萬平、熊嘉楠)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