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誰有動機炸毀“北溪”管道?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舉行會議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1 06:40:11

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2月21日消息,爆料美國炸毀“北溪”管道的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炸毀“北溪”管道將給歐洲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另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同意于21日下午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舉行會議。

美資深調查記者:“北溪”被毀給歐洲經濟帶來“災難后果”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 西摩·赫什:俄羅斯已經為德國和西歐提供了十幾年的廉價天然氣,歐洲經濟的繁榮建立在廉價天然氣的基礎上。現在歐洲正在受苦,天氣很冷,雖然這個冬天是暖冬,但最近天氣很冷。主要公司也受到了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破壞“北溪”管道在經濟上的后果是災難性的。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赫什表示,在被炸毀之前,“北溪-2”管道已經被德國方面叫停,但美國政府仍然要在冬天來臨之前將管道炸毀。這背后的邏輯,是要切斷德國乃至西歐的后路,讓這些盟友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全力支持烏克蘭和美國。

對于俄烏沖突,赫什表示,原本在1990年東西德統一時,蘇聯同意東德也加入北約,其前提條件就是美西方承諾北約不會向東推進一寸。赫什說,當1949年北約成立時,原本只有12個成員國;而現在,北約存在的范圍已經向世界范圍延伸。

針對赫什爆料美國炸毀“北溪”管道,多個國家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為的是一己私利,而對于給其他國家造成的損失則是置若罔聞。

曾在《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供職的美國獨立記者喬·勞里亞2月19日在接受采訪時說,西方對赫什的爆料集體“失聲”。“北溪”管道被炸,重創歐洲經濟,而歐洲國家對此不聞不問,是對美國的唯命是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美國獨立記者喬·勞里亞:西方對此忽視,仿佛赫什的爆料不存在一樣。白宮否認,挪威也否認了,美國已經徹底成為歐洲的主導者,損害德國的經濟,損害歐洲的經濟。因為制裁傷害的不是俄羅斯,而是歐洲,但歐洲卻對此不聞不問,甘心接受。

2月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反戰游行中,一些美國民眾也表示,很明顯“北溪”管道被毀就是美國所為,而這背后就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抗議民眾 亞歷克西斯:在我看來,這實際上是一場針對歐洲的“戰爭”。俄羅斯一直在向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供應天然氣,美國攻擊“北溪”管道是為了終止這種情況,這是非常惡毒的。

聯合國安理會同意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舉行會議

當地時間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同意于21日下午就“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舉行會議。

外國專家:誰有動機炸毀“北溪”管道?

據國際在線,俄羅斯美國政治問題分析師安德魯·科里博克2月16日在中國日報網撰文稱,俄羅斯沒有理由也沒有辦法不留痕跡地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真正有此動機的是美國。

文章指出,去年9月“北溪”管道發生爆炸后,各方圍繞誰是肇事者相互指責。美西方及其主流媒體宣稱,俄羅斯故意破壞了從本國通往德國的戰略能源管道,并且僥幸逃脫。然而事實上,此事發生在北約控制的波羅的海。俄羅斯方面則指責美國是罪魁禍首,并呼吁進行公正的多邊調查。

美國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近日爆料稱,2022年6月中旬,借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波羅的海行動”年度演習掩護,美國海軍潛水員在“北溪”管道上安放遠程遙控炸彈。同年9月26日,由挪威海軍飛機投下一枚聲納浮標,引爆炸藥,炸斷“北溪-1”和“北溪-2”四條管線中的三條。

不出所料,美國官方對此予以否認,并斥其為“假新聞”。然而,觀察人士早就對西方關于爆炸事件的官方說法產生懷疑。事實上,俄羅斯沒有理由單方面切斷通往德國的戰略能源管道,特別是考慮到未來管道重啟后可能對俄羅斯財政預算大有助益。

此外,北約完全控制了波羅的海,因此很難想象俄羅斯能金蟬脫殼且不留下絲毫證據。

文章進一步表示,正如赫什所指出的,美國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杰克·沙利文和副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等高級官員都曾公開威脅稱要破壞“北溪”管道。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迫于美國的壓力對俄羅斯采取強硬措施,這就導致德俄原本互惠互利的經濟和能源關系突然“脫鉤”。“北溪”管道爆炸后,德國的利益也受到波及。也就是說,美國可能也損害了這位歐洲最重要伙伴、北約盟友的利益。

若“北溪”管道未被炸毀,并在俄烏沖突結束后重新啟用,那么德國的經濟和能源危機將得到有力緩解。此外,德國一些決策者可能考慮促成俄烏和解,以期重啟“北溪”管道。若俄德恢復互惠互利的經濟和能源合作,德國的戰略自主能力將增強,這將阻礙美國重振單極霸權地位。

“北溪”管道被毀,意味著上述假設都難以成為現實了。由此引發的后果是,美國得以重振單極霸權地位,德俄難以恢復互惠互利的戰略合作,而美國能源公司將從對歐盟的高價能源出口中獲得額外利潤。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國際在線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俄烏局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