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2 11:26:24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本周內,陸續已有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等外資系公募基金公司官宣旗下首只公募產品正式獲批。從發審節奏來看,一眾外資系公募新品審批效率在提升。
截至2月21日,國內公募基金行業已有7家外資系公募基金管理人,且隨著近期證監會對部分股權變更無異議的批復,現除交銀施羅德基金外,上投摩根、貝萊德、富達、泰達宏利、路博邁、摩根士丹利基金全部由外資獨資控股,且今年以來都已上報了新發公募基金的申請,絕大多數為主動權益型產品。
年初至今,公募界有關QDII投資熱的討論不絕于耳,而另一方面,外資公募也在跑步入場,特別是近期,已有兩家外資公募新品發行申請獲批。
2月21日,富達基金官宣了旗下產品富達傳承6個月股票型基金正式獲批的消息;就在前一天(2月20日),路博邁基金宣布旗下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期債券基金正式獲批,本周內已有兩家外資系公募基金旗下首只新品獲批復。
路博邁基金也在其官微透露,計劃將在今年一季度內完成第一只公募基金的募集,到目前為止,剩余時間僅一個多月。據悉,路博邁護航一年是在去年底申報的新品,從獲批到計劃完成募集,信心可見一斑。
事實上,年初至今,公募基金新發勢頭持續回暖。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2月權益類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已至8.64億份,突破1月總體5.51億份,而自從去年11月開始,公募基金權益類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就在持續攀升之中。
另一方面,2023年以來,境外資金持續北上。Wind統計顯示,1月份境外資金流入A股的資金量達到1412億,創出單月歷史新高。截至2月21日,北向資金年內合計已達1657.52億元,加速流入A股搶籌。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此前也高調發聲,看好中國經濟。2月20日,高盛發布策略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復蘇有助于企業利潤的增加,預計中國股票面臨新的上漲驅動力,到年底前還有超兩成的上升空間。
摩根士丹利也于近期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展望,將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測從之前的5%上調至5.4%。根據預測,摩根士丹利認為中國經濟的反彈活動將比預期更早、更劇烈。
除了首只新品已獲批的富達、路博邁基金外,其他外資系公募基金管理人也紛紛上報新品。每經記者統計發現,目前7家外資系公募在2023年均在新品的發行上向前推進。
根據證監會審批信息統計,包括富達和路博邁基金,交銀施羅德、上投摩根、貝萊德、泰達宏利、摩根士丹利基金均已在今年或去年底上報新品發行申請,絕大多數已獲證監會受理。
從產品類型上來看,主動權益型產品居多。比如,泰達宏利旗下兩只基金——泰達宏利研究精選混合、泰達宏利高端裝備及新材料均是主動權益類產品;交銀施羅德、貝萊德基金等今年上報的新品也是如此。
此外,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外資系公募已變為外資獨資控股機構,包括摩根士丹利華鑫、上投摩根基金等,證監會已對其大股東股權變更、實際控制人變更申請做出無異議批復。截至2月21日,除交銀施羅德基金外,上投摩根、貝萊德、富達、泰達宏利、路博邁、摩根士丹利基金全部由外資獨資控股。
有業內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外資合資系公募轉為獨資有其現實意義,一方面獨資體系的管理運作更加垂直,另一方面在投資端和風控等更能體現其獨特的風格或本領,包括在對資產配置的篩選、賽道的把控以及投資風格的貫徹等,或與本土公募不盡相同。
當然,也有評價指出,認知先于投資的決策,對被投企業的認知及調研能力或是外資獨資系公募所欠缺的,但在全球化投資視角下,國內大類資產的配置價值依然凸顯,能夠為不同類型機構投資者提供參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063390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