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2 22:08:21
◎2023年初智能手機銷量迅速逐周攀升——前五周中有四周銷量保持在600萬臺以上,高于2022年550萬臺左右的平均水平。但縱觀行業,老生常談的庫存問題沒有好轉,仍是當前手機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分析人士認為:預計達到安全庫存水位大約還需要3~4個月時間,大約會在接近年中的時候看到拐點,下半年迎來復蘇。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走過艱難的2022年,2023年開年,手機市場終于感受到一絲春意。近期,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報告,2023年初智能手機銷量迅速逐周攀升——前五周有四周銷量保持在600萬臺以上,高于2022年550萬臺左右的平均水平。
實際上,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自2017年后銷量便開始逐漸下跌,2022年第四季度甚至錄得15%的同比跌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最近幾周銷量表現強勁,但能否照亮黯淡的市場前景,仍需進一步觀察。
老生常談的庫存問題沒有好轉,仍是當前手機行業面臨的核心挑戰。本月,天風國際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有的手機品牌庫存高達12~16周。更嚴峻的是,他還稱,幾乎所有Android品牌均面臨因需求疲弱導致的高庫存風險。以三星為例,該品牌的全球手機庫存(終端與零組件總和)預計要到6月才有機會降到合理水位。
在梳理手機上游供應鏈時,記者還注意到,處理器之外,包括存儲、攝像頭等元器件也面臨庫存壓力?,F在,產業鏈均期待著2023年下半年市場回暖的預期能夠兌現。
“(智能手機)賣不動了”。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感嘆道。
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為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與此同時,由于近年來手機性能過剩,新品創新不足,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將進一步增加至34個月。
下游市場萎靡,為拉動銷量增長,蘋果新品也出現降價。2月5日,iPhone14 Pro系列部分授權店傳出降價消息,優惠700元;Apple產品京東自營旗艦店優惠力度更大,目前iPhone14 Pro系列領券立減800元。另外,瑞銀分析師團隊日前還預測,蘋果2023年的iPhone出貨量將減少0.7%到2.29億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注意到,為代工廠富士康招聘的李先生已經幾個月沒有更新朋友圈動態,去年1月、5月~7月他曾頻繁更新招工信息。“目前招工較少主要是每年的上半年都是消費電子的傳統淡季,下半年是旺季,因為大部分新品都集中在下半年發布、出貨。”蘋果供應鏈從業人士通過微信對記者分析時,還順便提到,“從品牌商的角度來看,目前安卓系確實還在延續去年的(需求)低迷,相反蘋果系的供應鏈沒受到什么影響”。
巨頭蘋果為了提振銷量而罕見降價,安卓陣營的日子也不好過了。郭明錤認為,三星全球手機庫存(終端與零組件總和)預計要到今年6月才有機會降到合理水平。
實際上,在行業遭遇“寒冬”時,三星電子的業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1月31日,三星電子的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為70.5萬億韓元,同比下滑8%,營業利潤同比下降69%,從13.86萬億韓元降至4.3萬億韓元。
其中,主營芯片業務的事業群(DS)首當其沖,第四季度的營業利潤從8.83萬億韓元直降至2700億韓元,下滑幅度約97%。三星電子在財報中指出,該事業群營收下降主要由于短期內下游客戶存儲芯片還在消化庫存。而隨著需求下滑,存儲芯片的價格也進一步下降。展望2023年第一季度,情況也并不樂觀。三星電子預計,工廠利用率將出現下滑,今年一季度盈利或將下降四分之一。
對于解決庫存的辦法,郭明錤表示,對有議價力的安卓零組件供應商來說,在2020~2022年供應短缺時簽下的供貨合約,可以將庫存轉嫁到品牌與代理商/經銷商。然而,這樣做雖可讓庫存在短期內修正到合理水位,但品牌與代理商/經銷商的高庫存可能會導致未來數個季度對零組件的需求疲弱。
他進一步表示:“因為品牌或代理商/經銷商對零組件的需求疲弱,故即便庫存降到合理水位的零組件,至少在未來6~9個月普遍也會面臨出貨YoY(同比增長率)衰退的挑戰,可能不利股價表現。某些零組件供應商因面臨產業結構改變(如新競爭對手進入導致市占率下滑等),那么即便未來需求因經濟復蘇而改善,仍面臨中長期成長放緩或衰退的挑戰。”
不過,今年1月,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談及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的問題時稱,有信心2023年下半年需求復蘇。“庫存調整去年已發生,產業庫存高峰是在去年第三季度,最近庫存已急劇減少并將在今年上半年持續調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部手機必備的零部件包括:CPU、RAM、ROM、GPU、屏幕、攝像頭、電池、傳感器、射頻芯片等等,供應鏈涉及的企業多如牛毛。2022年,在充滿挑戰的智能手機市場環境中,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業績承壓,甚至遭遇虧損。
本月,芯片大廠聯發科交出了一份“寒氣”逼人的財報,公司今年1月營收同比下降48.55%,環比下降42.14%。聯發科預計,公司一季度營收環比下降6%~14%,營業毛利率預估為46%—49%。
美國芯片大廠高通,在2023財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也低于預期。2月3日,第一季度(截至去年12月底)財報,實現營收94.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2%,低于預期;凈利潤22.4億美元,同比下降34%。高通預計,第二財季的營收在87億~95億美元,客戶將會在今年年中左右削減庫存,在下半年恢復更可預測的訂單模式。
高通CEO安蒙(CristianoAmon)在財報會議上稱:“隨著手機市場需求持續下降,預計渠道庫存水位上升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今年上半年,且中低端手機市場的需求最弱。”
芯片之外,光學龍頭廠商舜宇光學科技(HK02382,股價92.7港元,市值1017億港元)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達50%~55%,至22.45億元至24.94億元,是從2019年至今的首次下滑。公司曾在公告中表示,智能手機品牌廠商紛紛調低市場預期,并對智能手機進行降規、降配,這在短期內給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帶來了較大的價格壓力。
在出貨量月報中,舜宇光學披露,今年1月公司手機鏡頭出貨量6667.3萬件,同比下降49.3%;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4072萬件,同比下降18.6%。
國內射頻龍頭卓勝微(SZ300782,股價119.49元,市值637.8億元)公布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6.8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59%;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9.13億~11.2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7.23%~47.26%。
圖片來源:卓勝微公告截圖
在2022年10月31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卓勝微曾回應庫存問題:“公司已于2022年上半年著手調整采購策略,但受到采購周期、新產品的開發等因素影響,目前短時間內還沒看到庫存水位產生明顯的變動,預計未來將會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需要一定的調整時間。”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高達18.24億元,較年初增長23.58%。
存儲芯片廠商情況類似。韓國內存芯片巨頭海力士半導體(MX,股價9.63美元,市值4.25億美元)正經歷著巨額虧損。2月1日,SK海力士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和第四季度業績。其中,第四季單季營業虧損1.7萬億韓元,營業虧損率22%;銷售額7.7萬億韓元,凈虧損為3.5萬億韓元。這是SK海力士單季業績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時隔10年首次虧損。
縱觀2022年全年,SK海力士2022年全年營業利潤同比減少43.5%,為7.01萬億韓元;銷售額同比增加3.8%,為44.65萬億韓元,但凈利潤同比下滑74.6%,為2.44萬億韓元。
美國存儲芯片大廠美光科技(MU,股價57.6美元,市值628.52億美元)也不例外。美光公布的截至去年12月1日的2023財年第一財季業績顯示,其營收同比下降47%至40.85億美元,虧損0.39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凈賺24.71億美元。
對于庫存問題,IDC中國研究經理楊昀煦回應記者稱:“部分技術供應商有明確的客戶需求預測,所以在供貨和產品價格方面能保持穩定。另有技術供應商憑借較早的出貨預測,結合自身的生產能力有充足的庫存,甚至可以支持他們在2023年繼續保持比較低廉的價格優勢。但反觀部分MNC(Multi National Company,跨國公司用語,指擁有遍布全球的子公司或銷售網絡的大公司廠商)在匯率變化和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的情況下反而面臨庫存不穩定、產品價格波動大的問題。”
“去庫存直接的辦法就是降價促銷。”Omdia分析師李澤說道。當前,包括美光、西部數據、海力士等在內的大廠,已著手通過減產、降低開支、降價等方式來遏止供過于求的市況。
在IDC亞太區研究總監郭俊麗看來,面對利潤受損和市場不明朗的現狀,存儲芯片廠商為了減少供給,紛紛減產,試圖穩定市場價格的向下波動;同時為了提升利潤,推出裁員、降低投資甚至放緩技術升級的舉措,這都是對市場短期反應的正常舉措。
深圳時創意電子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產品總監王天益告訴記者,整個存儲行業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行業價格一直在下行,主要的原因還是市場需求低迷,加上產業鏈庫存積壓。“去年整體價格下降了40%以上,尤其是第三、第四季度跌幅明顯。雖然今年一季度,價格仍在下探,但跌幅放緩。第二、第三季度會是一個企穩的狀態,第四季度價格會有所提升。”
面對較差的市場環境,正在IPO的時創意也作出了一些調整。“下半年,公司會重點布局企業級SSD、內存條,UFS、以及工業級eMMC產品等。”王天益說道。
郭俊麗則進一步說道:“積壓的貨物需要時間消化,下游需求也需要時間緩解,預計(存儲芯片)達到安全庫存水位大約還需要3~4個月時間,大約會在接近年中的時候看到拐點,下半年迎來復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受近幾年全球環境影響,智能手機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不少供應鏈企業開始加碼非消費電子領域——如火熱的新能源賽道,以此開啟手機之外的新故事。
隨著智能汽車、IoT等產業的發展,高通也開始積極布局相關業務。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高通半導體業務(QCT)下的汽車業務以及物聯網業務營收分別為4.56億美元、16.8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58%、7%。
當前,高通的物聯網和車用電子業務營收合計在QCT營收中占比27%,同比提升約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高通在進軍汽車等新業務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幫助減輕了手機銷售下滑的影響。
郭俊麗認為,在消費電子整體發展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技術趨勢,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成為存儲芯片非常有吸引力的藍海市場。“一方面,智能電動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整車出貨量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ADAS系統、IVI系統、汽車中央控制架構、高等級自動駕駛的發展,對車載存儲容量、密度和帶寬需求大幅提升,單車存儲容量將達到2TB-11TB,推動單車存儲芯片數量增長。兩個因素疊加,共同推動汽車存儲芯片的需求,我們認為,未來汽車存儲芯片市場將強勁增長,存儲芯片廠商會針對新的市場機會進行業務布局。”
王天益則介紹稱,目前,國產存儲已經開始在車載電子、行車記錄儀及車載娛樂等產品上穩定出貨,而且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未來新能源汽車這塊將成為儲存企業很大的一個市場。從技術上來看,解決方案已經不是瓶頸了,但車規級產品的標準相對比較嚴,研發測試認證周期會比較長,普遍為3~5年。
立訊精密(SZ002475,股價30.76元,市值2189億元)也在向新能源業務發力。2022年2月,公司發布消息稱,將與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還豪擲100.54億元,購買奇瑞系企業的相關股權。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汽車線束、連接器、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駕艙及控制等多個品類的產品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