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探秘天府永興實驗室:大國“雙碳”目標下的四川關鍵落子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3 19:49:02

在探路“碳中和”的賽場上,四川正加速培養一名“全能選手”。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本組圖片由天府永興實驗室提供

“群賢”“集萃”“科智”……成都興隆湖畔東北角的一連串路名,直白地向過往來客陳述著自己的身份——這里是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永興實驗室,便在12號樓里。

“我們來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框架,5000多平(方)米的清水,一點一點到現在,應該說羽翼漸豐、振翅待飛。”天府永興實驗室綜合管理部負責人肖凱感慨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實驗室已順利起步,同時運營保障團隊也“初窺其門”,對實驗室六大研究領域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

當前,全球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技術中有50%還不成熟,各項創新活動處于“百家爭鳴”“群雄逐鹿”之時。作為天府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天府永興實驗室(下稱“永興實驗室”)聚焦碳中和“卡脖子”問題集智攻關,被視為四川推進“雙碳”目標布下的關鍵一子。

2021年12月23日揭牌后,永興實驗室于次年6月20日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前述會議的重要性在于,其審議通過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不僅讓各項工作得以“明正言順”地開展,更明確了實驗室研究方向,由最初的3個調整為6個,6個研究部下設若干研究中心,形成對碳中和重點領域的全覆蓋。

永興實驗室希望早日實現跨學科、跨部門、跨產業的科技創新,以“全能”之姿進入“國家隊”行列。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單元,實驗室首批9個研究中心已通過專家論證并啟動運行,同時,繼續推進研究中心論證也將是今年的“重頭戲”。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探路“碳中和”的賽場上,四川正加速培養一名“全能選手”。

“沒理由不沖進這條賽道”

近年來,各地瞄準國家實驗室,爭相組建重點實驗室,希望在“科技自立自強”上主動作為、取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組建的“天府實驗室”,代表了四川隊的最高水平,被坊間稱為“四川科技圈‘頂流’”。作為首批4名成員之一,永興實驗室取自“天府新區永興街道”地名,卻總能引發外人對“永興”的無限想象。

事實上,早在2020年12月,“天府實驗室”首次被公開提及時,并沒有“碳中和”的身影。彼時,四川希望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學、先進核能、電子信息等優勢領域發力。

半年后,2021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聚焦電子信息、生命科學、生態環境等領域”高水平組建天府實驗室;更進一步,當年12月初舉行的四川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明確,要以天府永興實驗室為引領,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形成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科技創新體系。

此后不久,2021年12月23日,永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為天府實驗室第二位掛牌成員。

四川的考慮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深入推進,未來能源消費需求還將持續增長,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如果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就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也難以為繼。為此,必須走“創新發展”和“集聚發展”之路。

“碳中和是國家重大戰略,各個地方都在積極探索。我們立足四川的能源資源稟賦,依托在地學科和產業的力量,再加上北大清華等院士專家的指導,應該說基礎非常好,沒理由不沖進這條賽道。”永興實驗室資源碳中和研究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江霞篤定道。

她指出,除了“水豐氣多”,四川作為農業大省,生物質資源同樣豐富。根據江霞等人主編的《碳中和技術概論》,生物質是唯一可再生、可轉化城液體燃料的碳資源,“有潛力替代石油”。生物柴油、生物質燃油、航空煤油等生物質液體燃料,可用作發動機、鍋爐等設備燃料。

換句話說,一旦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大規模開發利用隨之而來,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參照的是,過去十年,得益于關鍵技術突破,全球晶硅光伏、風力發電成本分別下降85%、40%以上,推動“水風光多能互補”邁入新階段。

在江霞看來,永興實驗室的優勢在“能源+資源+信息”,關鍵是“把大家的力量串起來”。按照她的設想,通過綠色能源把各種可再生資源變得可以替代化石資源,服務交通、建筑、工業低碳發展,同時通過信息技術讓它智能化、數字化,“這樣的話,整個永興實驗室就活了。”

這個實驗室要“做實的”

“我來的時候,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實驗室是做‘實’的還是‘虛’的。”2022年3月14日借調永興實驗室前,肖凱一直在四川大學工作,很清楚不同建設模式背后的潛在效果。最終,他得到明確答復,未來要做一個“實體”實驗室。

除了從川大、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管局等參建單位、政府部門借調人手,“招兵買馬”也很快提上日程。

一年多來,永興實驗室連續通過“蓉漂人才日”“四川海科會”等各類引才活動,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截至目前已錄用全職人員33名,其中包括1名國家火炬計劃人才、20名博士等。

貴州人王驥正是看到這份“招賢令”,去年6月從以色列威茲曼科學研究所博后出站后,即成為實驗室第一位“到崗”博士。“綜合薪酬、平臺和發展前景之后,相信每個求職者心中都會有一桿秤了。”王驥說。

他笑言,2020年出國時,還沒有永興實驗室,“實驗室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各個高校的大力支持,平臺肯定不是問題。”這位90后博士強調,近年來我們已愈發深刻地感受到氣候異常給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比如特大暴雨、高溫干旱,“碳中和一定是未來發展的熱點和重點,作為科研工作者,很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做一點貢獻。”

永興實驗室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王佳介紹,實驗室將重點招引科學研究人才、實驗技術人才,二者合計占比將達到75%左右。同時,考慮到成果轉化和運行需要,還將招引10%左右的產業技術人才和15%左右的管理服務人才。從構成來看,整個隊伍的碩博比要達到80%以上,以及高級職稱40%以上、海外人才25%左右。

按照發展規劃,到2025年底,永興實驗室人才隊伍規模要達到700人,2030年底達到1000人左右。“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全都是全職人才。”王佳解釋說,實驗室聘用方式比較多元,像首席科學院、領軍科學家,大多是通過柔性合作方式引進,“未來這1000人中,也會有很多柔性的專家人才。”

目前,實驗室已吸引全國碳中和領域60余位院士專家“加盟”。其中,16位院士、5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負責對發展規劃、研究方向等宏觀事項提供決策咨詢;25位院士、29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負責為各研究中心的科研規劃、團隊引進、人才引育等提供咨詢及建議(注:人員有交叉)。

不過,要打造一支高水平、高層次、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并非易事。面對當前碳中和領域人才短缺問題,江霞認為,實驗室可與高校加強聯動,激發“博士”作為主力軍的創新活力,通過“邊培養邊創新”,更有效地引進人才。

先穿“隊服”再當“隊長”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運行,永興實驗室日漸成熟。制度“立”起來了、職能分工明確了,隨著首批研究中心啟用,原本分散在各個參建單位的科研人員即將進駐12號樓。

若從外部觀察,則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實驗室的兩大變化。一是研究方向調整,從最初的“零碳能源、資源碳中和、地熱能及固碳”調整為“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碳中和、碳捕集與利用、碳匯與地質固碳、減污降碳協同、碳中和集成耦合”;二是不再強調“全國首家碳中和實驗室”這一身份,更加嚴謹和低調。

“我們的特點是要實現全覆蓋,6個領域,從能源、資源、地質、碳捕集,最后到集成耦合,實現全鏈條、全產業覆蓋。”肖凱表示,希望經過一段時間努力能夠進入國家隊行列,“先穿上‘隊服’,再努力當‘隊長’”。

而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運營保障團隊目前已有30%的人選擇就近租房,“向實驗室靠攏”。

為什么節省通勤時間很重要?實驗室科技創新部工作人員周艷麗的經歷很有代表性——2022年3月14日,這位博士后從位于成都新都區的西南石油大學趕到實驗室,地鐵單程就花了2個小時,于是第二天果斷搬家,現在走路上班只需10分鐘。

至于“是不是首家”,王佳說,這并不是核心問題。面試中,她發現人才更在意的是這個平臺的分量,以及實驗室整體發展與個人職業規劃的契合度。“我們承擔的是解決碳中和領域‘卡脖子’問題這樣一個重要職責,未來有可能進入國家隊,是有很好的發展預期的。”

她同時表示,過去一年,團隊花了大量精力在“制度建設”上,已形成研究中心管理、科研項目管理、采購管理等22項重要制度,能夠全部覆蓋目前要開展的業務。

在王佳看來,制度不只是“文字”,它是支撐實驗室高效運轉的關鍵,提前把這些工作做好,起步就會非常快。“我們未來三年的主要重心,首先是招兵買馬,把團隊搭起來,然后繼續健全完善組織架構,未來在制度上再做一些修訂、增補,相信一支好的隊伍加上好的體制機制,能夠支撐這個平臺高起點起步。”

根據《天府永興實驗室戰略發展規劃(2022-2030)》,到2030年,實驗室不僅要攻克3~5項碳中和重大基礎原創技術,突破20~30項應用關鍵技術,還要培育3~5家綠色低碳高科技企業。

眼下,王驥還在繼續開展文獻調研,尋找有潛力或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他表示,就他目前從事的“利用溫差實現碳捕集”技術研究來說,目前大家都還在“沖鋒”,“沒有誰家站到了頂峰”,能不能盡快找到一個商業化或產業化的辦法,是他和實驗室共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觀動態 宏觀動態 高科技 四川省 碳中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