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為全面注冊制保駕護航 交易所日常監管應“拳拳到肉”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4 00:23:36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評論員 黃宗彥

2月19日晚間,萬通發展(SH600246,股價6.08元,市值124.9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嘉華控股持有的330.44萬股被司法凍結;同時,嘉華控股一致行動人萬通控股持有的3895萬股也被司法凍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司法凍結起始于2月6日。按照規定,“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的股份被質押、凍結……的情形應及時披露”。非但萬通發展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信披,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還在上交所多次督促且下發問詢函的情況下,涉嫌通過大宗交易完成減持。此后,上市公司才將司法凍結事項公之于眾。

上市公司信披不及時、內容不規范等現象屢見不鮮,但像萬通發展這樣無視上交所“多次督促”且下發問詢函后還置之不理的例子卻不多見。

那么,萬通發展膽子為何這么“肥”?筆者認為,核心原因在于交易所作為“監管機構”權責的不匹配。

證券法提到,“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也就是說,上交所所擁有的監管權力是自律監管而不是行政監管,沒有行政處罰權。

具體來看,《股票上市規則》有明確描述,上交所對信披違規或者重組、破產等其他重大事項違規的情況,處罰方式主要為口頭警示、書面警示、監管談話、要求限期改正、要求公開致歉……向相關主管部門出具監管建議函等10條。相比證監會“拳拳到肉”的行政處罰權,這些“偏軟”的處罰措施,自然難以對上市公司形成約束和震懾。

交易所在監管過程中的“無奈”,成為某些上市公司“膽肥”的根源。幾年前“ST慧球披露1001個奇葩議案”事件也是如此。盡管上交所下發監管函,該上市公司卻無動于衷,不僅不思悔改,甚至在被通報批評后,還將辦公地點搬到上交所辦公地樓上,稱是“為了配合監管要求”。這一赤裸裸的挑釁行為,反映了交易所監管權的尷尬。

當前,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重新分配相關的權力資源,強調和明確交易所在日常監管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必要。

2月17日,證監會發布全面注冊制規則,將IPO審核權下放至交易所,并強調信息披露為審查核心的機制。筆者認為,接下來,交易所除了需要在發行階段承擔信披審核、監管的職能,對發行后的持續信披監管,也是順理成章的。

唯如此,才能切實提高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成本,起到實質性震懾作用。當然,同時也需要將交易所一并納入監管,形成權力監督,以防止權力濫用。這樣一來,證監會的監管權才能有效下放,提高監管效率,真正把監管落到實處,讓無視規則、破壞規則的上市公司沒有容身之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注冊制動態 萬通發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