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這一國家級盛會,為何連續兩次都在成都舉辦?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4 00:23:38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這是“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當前階段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指引。在此過程中,“數字”將如何助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月25日,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即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論壇主題為“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該論壇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以及“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綠色低碳 數字生活”“數字碳中和投融資與高質量發展”“數字碳中和區域發展論壇”四個分論壇和數字空間綠色低碳行動成果展,匯聚有關部委領導、專家院士等在內的政府部門、機構、重點企業代表等參會,前瞻探討如何有效利用數字化手段助推實現“雙碳”重大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以“數字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就是在成都舉辦的。如今,這一國家級盛會已是連續兩次在成都舉辦。成都再次站在全球聚光燈下,展示中國在數字碳中和領域的重大成就,向世界傳遞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堅定信心。

成都天府綠道 視覺中國圖

數字經濟“領跑”

為什么又是成都?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而數字化正是這場變革的助推器。從這一維度來看,瞄準建設碳中和“先鋒城市”的成都不乏底氣與實力。

在四川省2022年全國低碳日活動上,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等發布的《四川省社會碳中和進展報告(2022)》顯示,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全省共有143場(次)活動實施碳中和,抵消溫室氣體排放約3.8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分別占有記錄以來的72%、95%,呈強勁發展勢頭。作為核心承載區的成都,自然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城市正是實施碳減排的主戰場。面對這場“世紀大考”,每座城市都面臨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一方面,減排降耗倒逼傳統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另一方面,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需要建設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帶動城市發展方式的轉型。

在這方面,數字經濟發展強勁的成都頗具優勢。根據《中國50強城市數字化發展能力指數(2022)》,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成都6個城市組成第一梯隊,數字化發展能力領跑全國。2022年成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2779.51億元,現價增長6.1%(下同);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3.4%,較去年同期提升0.3個百分點;占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重達64.3%。

近年來,成都在數字經濟領域頻頻發力,以后發趕超的自覺和彎道超車的自勵,距離“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目標越來越近。以天府新區為例,其已成功引進了海康威視、達觀數據等大數據研發和應用企業,中科曙光、航天科工等集成電路研發企業,商湯科技、云從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數字經濟產業集群雛形初顯。

這既是支撐成都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又是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的助推器。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看來,當前,我國正在全面邁向數字經濟時代,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夠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總體上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低碳試點“先行”

“數字”在改變成都產業發展模式的同時,也成為城市走向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器”。

布局碳中和實驗室、謀劃碳中和生態圈、加快制定科技行動方案……從2017年獲批低碳城市試點,加入“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以來,成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不斷開展前瞻性探索。

比如,2018年成都就發布了全國首個碳中和地方標準《成都市會展活動碳足跡核算與碳中和實施指南》,開啟四川社會活動碳中和標準化的先河;2021年,致力于解決碳中和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天府永興實驗室在西部(成都)科學城揭牌。

如今,成都不僅在綠色低碳產業集群上獨具優勢,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前瞻性“雙碳”解決方案正在涌現。比如,其創新開發特色碳信用、探索低碳發展新機制,利用數字技術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

2月17日,天府新區川西林盤碳匯線上交易在四川環境交易所正式達成,采用CDCER(“碳惠天府”機制碳減排量)交易機制,標志著川西林盤作為獨立生態碳匯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次通過碳匯市場線上掛牌交易實現價值補償,川西林盤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取得雙贏。

這個“全國首例”是成都低碳生活場景打造的最新案例。從2020年3月“碳惠天府”機制創新提出到落地實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22年11月,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已經打造15個碳積分場景,成功開發碳減排項目40余個,審核登記碳減排量8萬余噸。

“構建以‘碳惠天府’為品牌的碳普惠機制,是成都主動對接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順應超大城市治理規律和市民對美好生活期盼的內在要求,對創新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機制,協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塑造城市綠色低碳新特質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

根據去年11月發布的《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機制建設行動方案》,“碳匯天府”機制的建設目標是力爭2023年用戶突破200萬;2024年,碳積分場景逐步豐富,碳減排量開發消納實現擴面提量;2024年后,機制建設更加完善,引導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成效更加明顯。

公園城市“底色”

從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布局的高度看,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還在全球范圍內促進和實現人類社會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范式轉型。

對城市發展而言,碳達峰、碳中和就是新時期反映和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試金石”。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如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成都的思路是: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統攬,實現綠色發展的率先突破、引領示范,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

近年來,成都市實施“五綠潤城”示范工程,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璀璨“綠心”、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天府綠道城市“綠脈”等,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公園城市形態呼之欲出。

這也與成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密切相關。過去十年,成都圍繞打好錦城藍天、蓉城碧水、天府凈土等十大攻堅戰,生態環境治理能效和水平不斷提升。比如,市控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由71.1%提升至100%;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0.33%;成都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8%,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至62.6%。

作為公園城市示范區、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如何率先推動城市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不僅考驗著城市的低碳產業支撐能力以及現代化治理水平,更考驗著城市的創新能力。近年來,成都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六大體系,并且公園城市建設案例入選全球28個應對氣候變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背后亦離不開“雙碳”領域強大的創新能力的支撐。

以碳捕獲為例,2022年,成都青年科學家唐成康博士在全球率先研發出從空氣中高效循環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并率先實現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業化再利用,一舉填補世界空白,一個新的超級綠色生態產業由此誕生。

這只是成都在雙碳領域強大的創新能力的一個縮影。從更大的范圍來看,關鍵性技術突破引領下成都已經逐漸在綠色低碳領域形成創新策源到產業化應用的完整鏈路,并且成為城市低碳化轉型的重要動力。

截至目前,成都建立了由綠色低碳產業集團牽頭,十余家在蓉高校院所支撐,76家綠色低碳骨干企業參與的產業創新聯盟,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示范應用、市場開拓等方面開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通過創新資源優化組合,做強產業鏈,做大產業增量。

“到2025年,成都將力爭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此前表示。這種綠色低碳產業創新集群的強勁發展,對于成都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低碳化發展的影響力將持續釋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中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