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6 13:42:59
◎“OpenHarmony已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統。有110多款商用終端,100多款開發款和模組支持,目前已經有28款基于OpenHarmony的發行版應用在教育、金融、交通、礦山等各領域,構筑起千行百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底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說。“我們希望通過OpenHarmony在操作系統里(實現)‘彎道超車’。”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而操作系統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底座,發揮著承接上層軟件和底層硬件資源的重要作用,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也是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核心力量。
2月25日,以“技術構筑萬物智聯”為主題的第一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Harmony技術峰會(以下簡稱“技術峰會”)在深圳舉行。作為一款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OpenHarmony具備“硬件互助,資源共享”、“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統一OS,彈性部署”的技術特性,也承載了大家對下一代操作系統發展和產業變革的期待。自2020年9月開源以來,OpenHarmony系統能力隨版本迭代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已初具規模。
“OpenHarmony已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統。有110多款商用終端,100多款開發款和模組支持,目前已經有28款基于OpenHarmony的發行版應用在教育、金融、交通、礦山等各領域,構筑起千行百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底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說。“我們希望通過OpenHarmony在操作系統里(實現)‘彎道超車’。”
余承東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設備數量正持續高速增長,催生出了更加碎片化、多樣化的需求和場景,這對新一代操作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OpenHarmony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陳海波認為,操作系統總是伴隨產業浪潮誕生并推動著產業發展,不同歷史時期的操作系統所承擔的使命和技術特征也與該時期的產業特點息息相關,萬物智聯時代操作系統的關鍵使命將演進到如何賦能、賦智千行百業。
“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萬物互聯時代有兩個變化,第一個是場景化,當前用戶和設備的關系變成了多對多的動態映射關系。比如出行體驗中會涉及手機、車機、手表等各種各樣的設備,因此萬物智聯的操作系統更需要全場景協同和智能化能力。第二個是生態化,萬物智聯時代,我們粗略估計至少是百億設備連接的時代,這需要海量的設備、應用和服務組成非常龐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陳海波說。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面對兩個核心的產業訴求,OpenHarmony的技術使命就是面向萬物智聯世界構建分布式全場景協同的開源操作系統基座與生態系統。會上,陳海波進一步提出了一個理念和三個架構特征,即OpenHarmony堅持生態統一、開放共贏的理念,通過“架構解耦、彈性部署”、“自由流轉、智慧協同”、“極簡開發、一致體驗”三大架構特征,構建OpenHarmony技術競爭力,賦能千行百業。
當前,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主要有谷歌旗下的Android、微軟旗下的Windows、蘋果公司旗下的iOS、MacOS以及Linux五大操作系統。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五大操作系統占據全球操作系統98.1%的市場份額,占據中國操作系統市場97.3%的市場份額,呈現寡頭壟斷格局。
操作系統作為基礎軟件,上承應用,下接硬件,面向用戶,對生態要求極高。通過觀察全球操作系統寡頭的發展路徑來看,無不是靠建設生態構建起自己的商業版圖,奠定行業寡頭地位。
其中,Windows靠和Intel綁定,iOS和iphone綁定,Android則選擇開源吸引用戶。OpenHarmony操作系統也采取了成熟的開源路徑,生態日益繁榮。技術峰會上,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侯培新介紹了OpenHarmony社區生態的進展與未來展望。“目前OpenHarmony系統能力正逐步成熟,已有超過5100名共建者,51家共建單位參與代碼共建,累計產出近億行代碼。”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展望2023年,他進一步稱:“OpenHarmony去年在包括金融、交通、教育、政務等在內的六個行業進行了重點突破,今年將繼續深耕,同時孵化新的行業,如制造、衛生、廣電、電信四大行業。2023年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要開始構建通用式的北向生態,能夠吸引更多北向開發者打造真正的殺手級應用,操作系統不管能力再強,適配的南向再多,如果缺乏豐富的北向應用,沒有辦法完成我們希望OpenHarmony成為數字新底座的使命。”
東吳證券認為,雖然國產操作系統的軟硬件適配數量與海外巨頭相比,仍然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但隨著信創事業的推進,操作系統的生態問題可以逐步解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