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又一所“省會大學”,呼之欲出?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7 20:06:14

日前,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合肥學院創成合肥大學”。這也意味著,早在2019年就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規劃的合肥學院,或將迎來升格大學的實質性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包括西安、長沙、昆明、石家莊、太原、南寧等在內的多個省會城市,均在積極推動現有學院更名“大學”相關事宜。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Whlayhmoob1677496788167.thumb_head

圖片來源:合肥學院官網

高校與城市,向來共榮共生。

回顧高校發展史,“省會”與“大學”的強強聯合,成就了不少時代佳話。但另一邊,作為省會卻沒有一座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學,成為不少省會城市的“心頭痛”。

比如,作為西北高教重鎮的西安,為了擁有一所“省會大學”可謂籌備多時——早在2016年西安“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西安文理學院的支持力度,力爭“十三五”時期成為頗具實力的“西安大學”。

同樣籌謀已久的合肥,有望率先實現突破。

日前,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合肥學院創成合肥大學”。這也意味著,早在2019年就列入教育部“十三五”高校更名規劃的合肥學院,或將迎來升格大學的實質性成果。

合肥之后,下一座“省會大學”又會是誰?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西安、長沙、昆明、石家莊、太原、南寧等在內的多個省會城市,均在積極推動現有學院更名“大學”相關事宜。

其中,昆明學院明確提出“全力確保‘十四五’更名大學目標的實現”,長沙學院將力爭更名的時間線確定在“2030年前”。因“缺少碩士點”被攔在“大學”門檻之外的西安文理學院,則提出積極爭取2023年新一輪碩士點申報期,為未來更名“西安大學”奠定基礎。

合肥率先突圍

圖片來源:合肥學院官網

近年來,不少省會強校紛紛“出走”,向周邊搬遷或擴建以推動高教資源外溢。與此同時,另一些高教優勢不那么突出的省會城市,仍在努力填補自身短板。

合肥正是其中之一。

看經濟實力,作為近年來公認的增速“黑馬”,合肥實現了10年連跨七個千億元臺階,GDP排名在全國前進13位、在省會城市中前移6位的逆襲。

看人口,安徽省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為963.4萬人,比上年增長16.9萬人。不僅距離千萬人口大市僅一步之遙,其人口增量更是比安徽全省還多出2.9萬人。

萬億GDP+準千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卻沒有一座以城市命名的大學,這顯然與其“科創名城”的地位不相匹配。

進一步看,合肥雖然擁有中科大這一頂尖高校,但距離整體成勢的“高原”仍有不少差距。

根據教育部公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2年5月31日),合肥共擁有普通高校54所,數量與南昌并列排名省會城市第7。

其中,本科高校僅19所,與石家莊并列省會城市第15位,不僅與武漢、西安、南京等地差距明顯,在中部六省會中也僅多于太原、居倒數第二。

在此背景下,推動本土高校合肥學院盡快更名大學被寄予厚望。

公開資料顯示,合肥學院的前身是創辦于1980年的合肥聯合大學。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與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并為合肥學院。

作為市屬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合肥學院的更名之路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啟——

“合肥作為快速發展中的省會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城市冠名的大學。”2016年2月,時任合肥學院黨委書記蔡敬民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就曾透露,為更進一步推進學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合肥學院正在積極申請改名合肥大學;

2017年,合肥成立建設領導小組,籌建“合肥大學”。此后,合肥大學創建工作多次被寫入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

2019年9月,合肥學院官網發布消息稱,“學校成功增列進教育部十三五大學更名規劃,建設合肥大學目標更近一步”;

2020年12月,學校大學更名報告經省委省政府上報教育部;

2022年初,合肥市教育局發布消息稱,“目前合肥學院已完成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錄及高峰培育學科申報、建設等相關工作,做好迎接教育部專家組進校考察準備”;

今年初,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3年,“合肥學院創成合肥大學”。

這一“官宣”,無疑透露出當地十足的信心。更有網友直言,“已萬事俱備,只等公示了”。

下一個是誰?

盡管更名之路漫長而艱辛,但像合肥一樣堅持多年努力爭取的城市不在少數。

據不完全統計,除合肥外,西安、長沙、昆明、石家莊、哈爾濱、太原、南寧等多個省會城市高校都曾明確提出推動現有學院更名“大學”的意愿及相關工作安排。

圖片來源:合肥市政府官網

這樣的“執念”從何而來?

答案當然不僅僅是一個名號。以合肥學院為例,作為專業緊跟產業“跑”的城市高校代表之一,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安徽全省前列,其中在合肥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達六成,就業結構與區域重點產業匹配度從29.8%提高到35.5%。

同期,該校共培養700余名畢業生在科大訊飛、陽光電源、國軒高科等合肥市重點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實現高質量就業,2000多名畢業生在長鑫存儲、合肥晶合、國盾量子等省市重點產業鏈企業就業。

換句話說,一座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更有希望憑借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打通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效鏈接的“最后一公里”。而省會城市作為省內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這一需求往往更加強烈。

不過,有意愿并不代表就有“資格”。

對于“學院”和“大學”,教育部在辦學規模、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辦學經費等方面均設置了明確標準。

目前來看,多數高校都被“卡”在了碩士點這一硬指標上。

比如近年呼聲頗高的西安文理學院。此前,西安市教育局在回復網友關于該校更名大學相關提問時表示:按照教育部更名大學的標準,稱為大學的,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并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目前西安文理學院缺少碩士點,學院正在全力籌備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申報。2023年為新一輪的碩士點申報期,學校將積極爭取,為未來更名“西安大學”奠定基礎。

同樣,石家莊市政府在去年4月回復網友提問時透露:“石家莊學院尚未獲取碩士學位授予權,還不具備申報更名大學的資格,爭取碩士學位授予權已成為石家莊學院發展的首要任務。”

而即便在達到相關辦學標準后,“學院”要成功申請并獲批升格為“大學”,還需完成納入省級政府規劃、上報教育部、接受審查考評等諸多流程。

近期,隨著各高校2022年工作總結與新年目標計劃密集公布,最新“更名”進展也陸續傳來。下一個有望突圍的“省會大學”會是誰?

從現有公開信息看,昆明學院、西安文理學院、長沙學院、哈爾濱學院等高校均已瞄準更名目標,并明確劃定了任務時間表。

其中,昆明學院明確提出“全力確保‘十四五’更名大學目標的實現”。

據該校官網透露,2022年來,更名大學工作進展順利,關鍵指標趨好:“碩士點數”達到11個好于指標要求,研究生占比穩步提高,“近兩屆教學成果獎中國家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不少于2項要求有望在近期實現……其他指標,如辦學規模、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基礎設施、辦學經費等方面已達標。

此外,長沙學院明確,到2025年,各項辦學指標基本達到教育部關于更名“大學”的要求,2030年前,力爭更名“長沙大學”;太原學院明確,到2035年,更名大學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哈爾濱學院明確,“十五五”時期,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力爭實現更名哈爾濱大學。

破解“高教洼地”

毫無疑問,以省會命名的“學院”升格為“大學”,無論對于城市還是高校本身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同時也應看到,省會城市要補齊高教短板,遠遠不止于此。畢竟,“大學”與“好大學”之間還有不小距離。

從目前我國高校區域布局看,雖然省會城市整體優勢突出——27個省會城市中,本科高校數量占全省比重不低于70%的有6個,不低于50%的共17個。

但內部差距依然明顯。從更能代表高校實力的“雙一流”指標看,全國共有5個省會城市擁有7所或以上“雙一流”建設高校,分別為南京、武漢、廣州、西安、成都;而沒有或僅有1所的省會城市共有15個,占比過半。

在此背景下,除積極創建“省會大學”外,不少地方還將重點放在引進其他城市高校合作辦學上。高校異地辦學由來已久,對于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城市,異地辦學在助其駛上高等教育發展快車道方面功不可沒。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進行了異地辦學,設立了166個機構(包括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區等)。其中39所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14所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占總數的93%,成為主力軍。

然而,2021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嚴控高校異地辦學——“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特別是嚴控部委所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異地校區。”

此后,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紛紛關停位于青島、深圳等地的異地建設的研究生院,一度成為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聞。

在專家看來,嚴控異地辦學,是為了抑制高等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到經濟發達省市的現象,更鼓勵各地根據自身資源分配的實際情況,在省內把資源布局好,盤活現有資源存量,而不是一味地跨省尋找生長點。

眼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在布局省內新校區。

圖片來源:石家莊市政府官網

比如石家莊,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唯一“掛零”的省會城市,河北省內唯一的“雙一流”高校河北工業大學坐落于天津;被《河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重點支持的河北大學在保定、燕山大學在秦皇島……

對此,石家莊也在努力求變。

公開報道顯示,從合作成立“河北工業大學(石家莊)研究生院”到河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京津冀協作創新示范園)在石家莊高新區揭牌……近年來,石家莊與河北工業大學之間頻繁互動并陸續傳出實質性合作進展。

為了更進一步服務于當地產業轉型的需要,今年初,河北工業大學還與石家莊在河北鹿泉經濟開發區共建創新研究院,重點布局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兩大領域。根據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加快建設數字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年)》,其中明確提到,加快石家莊信息產業集群建設,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上述創新研究院所在的鹿泉經濟開發區,正是石家莊這一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集中承載地,肩負“率先突破”的重任。隨著河北工業大學頻頻落子石家莊,關于這所“雙一流”高校“重回”河北省會的討論一度刷屏。更重要的是,此舉讓外界看到了這座省會城市努力破題“高教洼地”的實際行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合肥市 西安市 安徽省 教育行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