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8 22:43:14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每年的3月末前后,基金業績存在較長期的持續性,投資界稱其為“3月效應”,對FOF投資來說,亦是不錯的調整組合配置時機。
從上周市場情況來看,FOF新品不斷推出,成為公募基金新發市場中的亮點,但單只募集規模有限。
有分析指出,雖然權益類基金正在被FOF側重配置,但可選范圍依然有限,周期風格及所屬分類的基金相對強勢。
公募基金發行再添亮點
上周(2月20~26日),公募基金市場發行再添亮點,養老FOF發行提速,特別是自2022年個人養老金業務正式落地后,各大基金公司也加快了對養老FOF產品的布局。
Wind統計顯示,截至上周五(2月24日),2023年以來合計成立9只公募養老FOF產品,與此同時,還有3只正在發行。相比之下,2023年基金公司布局養老FOF的熱度明顯較高,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全年此類產品的成立數分別為12只、50只、40只、48只、46只。
此外,募集規模普遍不大,數據顯示,年內完成募集的9只養老FOF產品中,平均募集天數為31天,有3只為延長結束募集。從發行規模來看,除了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較低,養老FOF發行規模也普遍較小,2023年成立的FOF中,最大募集規模也僅為2億多元。
當然,從相關養老FOF的資產配置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由于偏穩健投資的風格設定,雖然有的基金根據合同約定早期會加大權益資產的投資比重,特別是權益類基金的投資比重,但據2022年四季度的持倉來看,偏債混合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的數量依然較多,疊加債市擾動,成為一眾投資組合凈值波動的原因。
不過,近期也有研究發現,ETF正在成為FOF基金經理重點配置的對象。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的研究總監伍彥妮近期公開表示,從三方的角度看,買基金的資方對ETF的增配比較明顯,這一現象不局限于FOF,也包括銀行理財、險資等等。而在幾年前,ETF在這些資方的持倉里占比還較低。
事實上,就目前買方機構根據多維度因子測算的FOF組合收益情況來看,主動權益類存在顯著的三月效應,即在每年的三月末前后基金業績存在較長期的持續性。天風證券就分析指出,根據對投資組合的監測發現,以月度效應為檢驗周期,2023年以來的組合收益年化水準已超過基準回報。
FOF投資注重長期效應
上周,混合型FOF頭部收益率表現優異,剔除養老FOF外,頭部產品業績均實現周內超1.5%以上漲幅,而在目標養老FOF范疇,部分業績已超過3%,浦銀安盛養老2040三年持有上周上漲3.1868%。
當然,FOF投資注重長期效應,短期來看,可能業績無法同強勢賽道型基金相比,波動亦經常存在,需要把握當下的市場風格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向。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類資產方面,整體上權益、商品資產表現較強,而債券資產表現較弱;權益風格方面,整體上大盤風格有望占優,而成長和價值風格的分化可能相對較小。
中信建投證券測算顯示,上周股票型基金漲幅達到0.37%。指數增強型被動指數型和靈活配置型上漲最大,分別上漲0.91%、0.51%和0.46%。
同時,周期基金上漲2.82%。偏股以及普通股票型基金加倉最多的板塊為成長和消費,同時對制造和新能源車減倉。科技ETF凈流入15.46億元,另一邊金融ETF流出18.41億元。
根據其六維度行業輪動FOF策略分析,上周絕對收益1.35%,超主動權益基金指數1%;被動指數策略上周絕對收益2.07%,超股票型指數基金指數1.42%。ETF輪動策略上周絕對收益2.06%,超股票型指數基金指數1.41%。長期能力FOF策略上周絕對收益0.88%,超主動權益基金指數0.52%。
當然,中信建投證券指出,受限于政策的調整,導致市場預期不足,或是其他因素擾動,致使模型行業的暴露不充分等,也將影響對未來的判斷。但總體來看,當下依舊是周期風格占優,所屬分類的基金相對強勢,應是FOF組合配置的重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