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如何用設計激活老街?畢業前,她為彩虹街做了“最真實的拆解”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20:38:50

◎“母嬰友好也好,老齡化問題也好,背后是有真實問題的,可能我們在理解這些詞語的時候,是需要去做一些真實的拆解——無數個小問題才聚集成了這些詞匯。這些詞匯是沒有溫度的,但它背后的東西應該是有溫度的。”

◎湯原在彩虹街上,試圖激活童年時的歸屬感,而“社區營造”也不再是一個束之高閣的概念,她認為,真實的問題需要去做真實的拆解。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玉林,一個大家廣為熟知,并自發生長起來的老齡化社區,但同時,這里也“生長”著許多青年店鋪。在這里,我們能夠得以窺見空間狀態、鄰里關系、社區業態的變化,正如社區墻皮上,印著的代表整個玉林街區的“態度”的標語:生活在附近。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知,這個標語的設計者來自一家專注社區營造、城市更新的青年組織“撐展Chēngzhǎn”,而最近,他們意在通過彩虹街的Logo打造,從青年的視角和年輕化的設計出發,激發社區所有群體的行動力。

今天的對話者,便是這一次Logo行動小組的組長湯原。

從地圖上看,呈“幾”字形的彩虹街恰如其名,與一橫一豎的藍天路、白云街共同承載著對空天的浪漫想象。

“這里以前是空管局的宿舍。”在介紹彩虹街及其附近街道名字來源時,湯原坐在咖啡館外擺的折疊椅上,告訴我。興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成都玉林,曾是一大批單位的辦公和宿舍區域。近年來,在社區設計理念的推動下,通過對公共空間的營造,這里的生機再次得到煥發。

彩虹街 圖片來源:撐展

不久前,這條全長約500米的彩虹街擁有了自己的Logo。在這場被撐展稱作“用設計激活老街的實驗”中,湯原全程參與到了其中,并“順便”收獲了畢業論文所需的素材,“(論文)方向可能會更具體了”。

從前期準備、小組集結、街道調研、Logo設計再到投票,本來一個“三五天”就可以完成的設計最終耗時一個多月。而此前因為條件所限只能在家上網課的湯原,雖然之前就對社區營造有所興趣,但也是頭一次體會到了屬于真實社區的復雜性:或者是因為設計缺陷而鮮有人坐的椅子、或者是亟需社交的老年人、或者是不愿溝通的商戶……

復雜背后,她亦發現了人們對于“連接”的需求,并試圖去喚起“附近”,“去找到消失的附近,去找到附近的人”。

事實上,湯原蹲點彩虹街不過數月,而當她帶著我漫步彩虹街時,仿佛已是一位街上的老居民了。除了不時和街邊商戶打招呼以外,看見地上尚在燃燒的煙頭,她也會用腳將其熄滅。

“這是我今年以來說話最多的一次,”時隔二十多年,在即將踏上返校之旅時,湯原又在彩虹街上,試圖激活童年時的歸屬感,而“社區營造”也不再是一個束之高閣的概念,“真實的問題需要去做真實的拆解。”

以下是湯原的講述,經由每經記者整理:

體現溫度

小時候生活的社區是我所向往的。我住的地方是機車廠的家屬院,是一個熟人社區,出門碰見的叔叔阿姨,我們互相都叫得出名字。

20多年過去,現在基本上也都不認識了,認識的叔叔阿姨有的也搬走了,越來越沒有以前的感覺了。實際上,長大之后我發現人與人之間,即便是鄰居但相互也不認識,大家越來越遠,越來越像孤島。

我和Summer(撐展項目負責人)是在成華區委黨校舉辦的“引力計劃”上認識的,我們還蠻合得來的,加上撐展剛好在彩虹街做社區營造的事情,我就加入了進來。

其實我們覺得彩虹街不只是一條街,應該是一個品牌。或者說,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標志。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想到設計彩虹街的Logo——那樣可以與別的街道做區分,并且能通過視覺感受呈現出來。

其實,我(自己)做的話可能三五天就完成了,但我們設計小組足足做了一個月,包括準備、調研以及和社區合作、交流,就是希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在招募設計小組之前,我走了這條街很多遍。之后畫了一張地圖,反映了街道的基本情況,比如有多少新業態、傳統業態,以及街上能夠微改造的地方,比如電線樁、路燈、海報牌等。

湯原的彩虹街調研手稿 圖片來源:撐展

之所以是微改造,第一是因為資金的原因,第二是我們希望不要一上來就大動干戈——要把哪里推掉,然后修個什么東西。而是從局部開始,融入大家的生活,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情開始了,我們要對這條街道做一些變化。

招募到Logo設計小組成員之后,我們把加上我在內的10個人分成了5個組。通過分工的方式,讓每個組對街道上的傳統業態、新業態、居民和游客都進行走訪。在這過程中我們準備了一個檔案袋,里面有包括調研卡在內的3張卡,都是我手繪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體會到溫度。

為了增強大家參與社區行動的感知力,采訪所使用的任務卡,全部由湯原手繪完成 圖片來源:撐展

經過實地調研之后,我們再把這些帶回來的問題梳理一遍,并且做了分析,從中提煉出了8個Logo。我們先在線上進行了兩輪分享,參與其中的既有設計師,也有品牌策劃師,還有在校大學生,并從8個當中選了3個出來。

此后便是線上、線下投票,線上邀請年輕人;線下則是邀請商戶和居民,選出最終的Logo。在之后的社區生活節和其他活動里,Logo都會被運用起來。我們還做了延伸的Logo,比如商店、院落、停車場,他們只要愿意加入活動,都可以使用。

最終的投票統計結果中,以“對話包容”為創作理念的Logo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其他的“參賽選手”圖片來源:撐展

看見復雜

在前期調研的時候,我通常去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以及這條街。通過觀察者的身份介入,我會去看社區里的人的生活狀態、作息時間以及他們對這條街的使用習慣,比如他們一般坐在街上的哪個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設計的俯視性。例如,一些椅子的設計可能確實沒有關注到居民的需求,其實他們都不會坐在那里,而是一般會坐在有朋友或者有陽光的地方,為此他們甚至會搬來自己的椅子。

和社區的溝通也很重要。我其實發現社區和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們也很支持我們做這樣的行動,甚至主動提出讓我們搞個投票,以此讓大家自己來選出街道的標志。

進入小組行動之后,我們還有更多的發現。

從商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其實也是支持我們做這件事情的,他們會覺得這個街道有兩面性,一方面比較有煙火氣,沒有那么商業化;另一方面當然也會有問題,但是瑕不掩瑜。

從居民的角度來說,反應反而有一些不一樣。有些居民并不是那么關心,他們覺得設計Logo這樣一件事并不能帶來什么改變。而且,這里是一個老齡化社區,但同時青年的店鋪也比較多,老年人其實也不想去酒吧和咖啡店,他們也需要休閑空間。

當然,也有人堅定不看好的。比如一位游客,他告訴我們說他覺得要把諸如麻將館這樣傳統的業態全部都鏟掉,彩虹街才可能成為一個“理想”的街道。但是我們會發現在這里的居民其實是需要這些的——樓下就有裁縫店,就有超市,就有吃飯的地方,這樣才是方便的。

湯原在彩虹街上尋訪商家、居民、游客對Logo設計理念做闡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居民里面會有一些比較熱情的爺爺奶奶,還有一些帶娃的媽媽們,他們就是為了來跟你聊天,他們很需要社交。我記得在與帶娃的媽媽們聊天的時候,他們說自己不常來彩虹街,一般去的都是母嬰店。他們也提到不需要酒吧,也不需要咖啡店,就需要一個能坐著聊天的地方。

總的來說,大家都會展現出對連接的需要,即便可能不是像我們,用“連接”這樣的詞匯來表達。比如舒姐友好超市的老板舒姐就說,希望大家能夠和諧,相處像鄰居一樣,其實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在投票的時候,你也會明顯地發現居民對有擁抱元素的Logo會有偏愛。

真實的社區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居民遇到的都是很具體的事情。我覺得不是概念先行,也不只是提出一些很專業的名詞,其實應該是真正地去解決居民的事情。

彩虹街Logo設計闡釋 圖片來源:撐展

找到歸屬

我們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這件事情,不是我們來決定Logo,我覺得我是沒有資格的,因為居民才是主要住在這里的人,所以最后我們才發起了線上和線下的投票。

線下的話基本上所有商戶都投了票,可能只有一兩家沒有投。居民的票則需要我們走到他們的院壩里去。

實際上,最初我們讓居民投票的時候,他們一般的態度是不投。但是,你會發現他的眼睛還盯著這張紙的——其實他是感興趣的。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開始介紹,你說這個可能是跟你自己相關的,以后你出門的時候就會看到它,你的小區門口可能會貼標志。說到這個程度的話,他們一般就會停下來。

我是一個比較社恐的人,一開始也是不敢的,但是Summer是比較社牛的,她就帶著我。越到后面我發現其實這不是在跟別人社交,而是在做這件事情本身,注意力也都在這件事情上面。你希望更多的人來投票,你也就會更自如一點了。

湯原在彩虹街上尋訪商家、居民、游客對Logo設計理念做闡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大部分年輕人的話會直接說“好的”,看完了之后就會投。應該是接受度最高的一個群體。

阿姨是比較熱情的。一般周圍路過的阿姨會自己停下腳步過來看。有些路過的爺爺奶奶,也會過來看一下。叔叔群體是相當害羞的,一般來說熱情打動不了他們。

小朋友是很認真的,你問到的每一個小朋友,他們都覺得這件事像是一個使命,他們會覺得很神圣。他們聽得也很認真,當時有個小朋友拿著的冰淇淋都拿化了,一直盯著我們,冰淇淋一口沒吃。投票的時候大部分大人其實就是拿著筆畫一下,小朋友會說讓我們把宣傳畫放在地上,認真地讀完上面的內容之后才投票。

彩虹街Logo設計行動小組全體行動者 圖片來源:撐展

這次Logo設計行動算是我真實地出來第一次調研,之前都是上網課,我沒有離開過學校和宿舍。以前覺得這些調研很死板,也很程式化。但是,現在就會發現調研是真的有用的。

通過真實地和居民對話了之后,確實能夠給到一些新的靈感,做出來的東西大家可能也會更加認可,而不是以前,我每天都在做PPT然后交作業。

彩虹街上,人們迎著太陽伸展肢體 圖片來源:撐展

我覺得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這個事情本身,它會給我的論文提供很多的方向,讓我不再抓瞎。然后就是在撐展收獲了一群伙伴。至少目前來說,我覺得社區營造是有趣的,它是在為真實的人做東西,起碼是能夠帶來幫助的。

母嬰友好也好,老齡化問題也好,背后是有真實問題的,可能我們在理解這些詞語的時候,是需要去做一些真實的拆解——無數個小問題才聚集成了這些詞匯。這些詞匯是沒有溫度的,但它背后的東西應該是有溫度的。

封面圖片來源:撐展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設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