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每經專訪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一孩太重要了,直接影響到青年人的養育體驗和再生育決策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5 16:34:58

◎賀丹認為,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大趨勢是不可逆的,但可以通過政策干預讓人口下降速度變得慢一點。

◎賀丹強調,地方政府的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盯著二孩和三孩,一孩太重要了,這直接影響到青年人的養育體驗,以及再生育的決策。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2eic4iblTAWEUqXJVRX7gqftqea7P9nCIhNSeV7ezFpzASoPQ4uibntrFibsO493DTD5FNULBice7oA25uBf7Vefc7Q.jpg

 

高齡少子化是不可逆的自然法則,但如果推進太快會對社會帶來較大沖擊,政策引導的目標就是使它平緩變動,不要太劇烈。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聚焦人口政策。會議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中國人口近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人口走勢的拐點悄然而至。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有哪些抓手?中國人口邁入負增長時代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已經消失?

圍繞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進行了專訪。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人口負增長并不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NBD:中國人口在2022年出現了近61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未來人口變化的趨勢會是怎樣的?人口減少幅度會不會進一步擴大?

賀丹:當前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符合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在經歷人口負增長。從全球來看,這是一個總體的趨勢。

2eic4iblTAWEUqXJVRX7gqftqea7P9nCIhbIX4OzwTtUcndtniaULDGY7wbupTicSDeQfnOicUibILK4hoyPHyibm2icVQ.png

2022年,我國人口較2021年減少85萬人,為61年來首次人口下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我想分享的第一個觀點是,人口負增長是大的趨勢,是不可逆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政策的干預,讓人口下降的速度變得慢一點。實際上,人口老齡化包括高齡少子化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

其次,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講,人口負增長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人口發展新的階段,人口結構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比如人口年齡結構、人口空間分布、勞動力就業結構等,這也都是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第三,近年來,我們觀測到,中國人口的變動規模逐步降低至100萬以內,也就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在正負100萬人以內,我們稱為步入“零增長”區間。人口波動是很正常的現象,零增長區間內也可能會有小幅的波動。但可以確定的是,人口確實走到了一個負增長的通道,未來,負增長的趨勢可能會延續下去。

NBD:有觀點認為,伴隨人口負增長這一拐點的到來,我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對此您怎么看?

賀丹:人口是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的影響因素,但又不是決定性因素,長期來看真正能發揮作用還是要依靠政策、制度和環境等要素。

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人口年齡結構比較有利時,即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高,撫養比低于50%,是收獲人口紅利的窗口期。

在這一階段,勞動年齡人口比較豐富,而被扶養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從而也是最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如果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能產生額外的紅利。

但人口負增長并不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總體來講,2030年前后,我國都將處于人口紅利的窗口期。只不過隨著撫養比的上升,人口紅利的空間在逐步縮小。

面對人口紅利空間縮小的趨勢,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不僅僅包括人口數量,還包括人口素質、健康素質、教育素質、文化素質等。人力資源的開發是支撐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長期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資源。

除了人口紅利的概念以外,大家也創造了很多新的觀點,比如人力資本新紅利、人才紅利,還有老齡人口的二次開發產生的第二次人口紅利等概念。所以,人口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面還沒有改變。

2eic4iblTAWEUqXJVRX7gqftqea7P9nCIhibeQ41EviaLF5tJqYs9iaCSppiaia9nv9KGsfqeib1rI9vibIm9bjXoV9DpzA.png

2022年,我國新出生人口滑落至1000萬人以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地方政府的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盯著二孩和三孩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NBD: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這個政策體系應當包含哪些方面?填補哪些空白?

賀丹: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切實降低生育成本。

生育養育成本,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在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國家重大戰略的轉變,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為中心,這是我們國家發展理念的轉變。

另一個就是發展戰略的轉向。過去幾十年,國家重點解決的是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而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少子化的挑戰,中國的人口政策發生了重要轉向。而生育支持政策也面臨整體性、系統性重塑。

我個人認為,生育支持政策首先要有核心制度的構建。

生育支持政策的范圍比較廣泛,與教育、經濟、稅收、民生保障、家庭、婚育等多方面有關。因此,我們需要構建一些與生育密切相關的核心政策,能夠直接聚焦不敢生、不愿生、生了沒人帶等問題。

第二個方面是生育保險的問題,我覺得要把它擴大為生育保障,成為解決女性就業的制度支撐。

生育保障不能靠喊口號,而是要有真金白銀,要有基本的制度安排。生育保險這樣的制度安排,就是為了解決女性生育期間,除了醫療費用之外,生活津貼和生育津貼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是嬰兒的照顧問題。大城市的托育機構需求非常旺盛,那么農村地區怎么辦?嬰幼兒早期發育有差別,城市里是過度育兒,而農村則缺乏正確的育兒理念和經驗,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們需要意識到,0至3歲是一個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最佳時期,也是培養安全感的時期。在這方面家庭育兒的指導,我們國家要形成制度安排,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精心的養育。這些核心制度的安排是一個框架,還需要結合經濟社會政策,制度環境和文化的營造。

除了政策體系外,治理體系也非常重要。這些制度怎么去落實,通過什么樣的工作機制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特別是價值觀念的引導和文化氛圍,這些都是需要補齊的短板。

NBD:您剛提到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我們注意到,一些地區針對二孩、三孩確實設立了生育津貼,但也有人覺得補貼力度還不夠大。如何真正破解不敢生、不愿生的問題?

賀丹:部分地區對二孩、三孩給予生育補貼、生育津貼等當然是好現象,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家庭養育的負擔,但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比如我剛剛提到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最核心的基本制度共建,短期內可能難以見效,但我們要有耐心,長期的制度構建非常重要。

面對人口結構的重大演變和調整,我們國家的生育支持政策從無到有,首先要鞏固和擴大它的覆蓋面。同時,要鞏固和完善政策的功能。

比如托育服務剛剛起步,我們能否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均等地享受到高質量的養育。優質而廉價的基本服務,我認為非常重要。

另外,我想借此提一個建議,地方政府的生育支持政策不能只盯著二孩和三孩,一孩太重要了,這直接影響到青年人的養育體驗,以及再生育的決策。通俗地說,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為什么要生二孩、三孩呢。

2eic4iblTAWEUqXJVRX7gqftqea7P9nCIhEpWQIMvGF6UeB4CItU942KQ1Ke9ZCJzwVyyW4hHGfrkvUP5XXrW62g.jpg

醫護人員在護理新生兒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胡攀學攝)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議加大對0-3歲嬰幼兒服務的財政投入 2eic4iblTAWEXytOxiazMr7JaxggTx0ia1cAK1lRY34pA2He9L8SyTvvFlZbwCKteCutRa2K9DAmq5lJeyYOSOncOw.png

NBD: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您認為能否通過政策干預緩解高齡少子化?

賀丹:高齡少子化是人口和經濟社會互動的一個必然規律。近年來,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高齡人口不斷增加,但育齡婦女總數在減少,生育意愿也在降低。

生育決策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對個體而言,人們通常要考慮現在生育是不是合適、能不能負擔得起、能不能承擔養育孩子的壓力。

高齡少子化是自然法則,是不可逆的。因為它與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相伴而生。盡管高齡少子化不可逆,但如果推進太快,經濟發展、社會服務體系以及生活方式可能都會難以適應這樣的變化,就會對社會帶來較大沖擊。

因此,政策引導的目標就是使它平緩變動,不要太劇烈,讓個人和家庭對這一現象有一個適應的時間,進而使經濟社會制度建設以及社會保護制度建設能有更長的“窗口期”。

NBD:從政策干預和引導層面看,如何緩解當今社會高齡少子化的問題?

賀丹:除了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我關注的另一個領域就是家庭友好型社會的創建。

中國社會目前經歷的是人口轉變和家庭變遷的雙重變化。要應對高齡少子化的挑戰,我們必須關注家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困難,政策的導向應該關注家庭,提高家庭的發展能力,支持家庭養老撫幼的功能,讓家庭為個人提供更多支撐,讓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理念互相融合,培育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的家庭文化,比如代際支持、性別平等、家庭責任共擔等。

另一方面,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教育資源配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口決策大數據實驗室預測,到2035年,我國0~17歲低齡人口存量將比2020年減少1億人,屆時教育資源支出會發生很大的結構性變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需要前瞻性考慮人口變動的趨勢。

未來,我希望在加大對家庭和教育投入方面能夠有更多的支持。特別是0~3歲嬰幼兒的照顧方面,原來是空白,現在仍存在短板,財政投入還比較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財政資源來加大這方面投入。

另外,對標發達國家,我國在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尤其考慮人口存量的話,這方面差距還比較大。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兒童的早期開發、兒童的照顧、兒童的學前教育等都非常重要。解決兒童照顧和教育的問題,是緩解生育壓力的關鍵一環。 

記者|懷水

編輯|陳旭

統籌編輯|易啟江 

視覺|帥靈茜

視頻|張軼

排版|陳旭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