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6 14:07:41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3月6日援引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道,當地時間3月4日晚,運營商發(fā)布通知稱,因設備故障問題,英國通過比利時向歐洲大陸輸送天然氣的重要管道之一“互連”天然氣管道暫停供氣,并持續(xù)至3月8日。此次管道的故障可能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天然氣短缺的狀況。
據環(huán)球時報2月23日報道,在歐洲,天然氣供銷市場經歷了“過山車”,從供應緊張、價格飆升又轉向極速滑落。劇烈的波動令歐洲各行業(yè)叫苦不迭。極力擺脫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在付出巨大代價后,幾乎徹底改變能源供應結構。
經歷動蕩的一年后,歐洲的“能源版圖”也正在改變。來自歐盟的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83%的天然氣來自進口。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量大幅下降。而這部分主要被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所取代。總體而言,2022年歐盟LNG進口量增長約150%。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德國《焦點》周刊認為,歐盟正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正在產生新的對美國的依賴性。分析機構Investigate Europe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間,歐洲企業(yè)簽署了超過33份美國液化天然氣合同,其中2022年簽署的就占10份,大部分合同的合同期限為20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月1日宣布,歐盟已經完全消除了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這比預期要快得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5日的報道援引莫斯科國立大學歷史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沙波瓦洛夫的話稱,目前歐盟在能源和經濟領域出現“漏洞”。但為了對此掩飾,歐盟使用“擺脫依賴”的口號。歐盟的行動事實上加劇了能源危機,造成前所未有的通脹,并引發(fā)資本外逃,導致許多企業(yè)破產。所有這些都打擊了每個歐洲人的錢包。俄經濟學家亞歷山大·杜德恰克稱,盡管布魯塞爾沒有預測經濟衰退,但歐盟已經面臨著一場全面的能源危機。歐盟正在失去與美國和其他能源成本較低的經濟中心的競爭能力。
盡管冬季即將結束,但市場人士依舊預期,高能源價格仍將繼續(xù)在2023年困擾歐洲。《俄羅斯報》20日援引俄TeleTrade分析師科瓦列夫的話稱,今年歐洲獲得天然氣將比去年更難,因為2022年上半年仍有大量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歐洲。因此,歐洲人可能在秋冬再次面臨天然氣短缺的風險。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當地時間2月27日至28日,歐盟能源部長召開非正式會議,就多個能源相關議題進行磋商,包括延長天然氣需求削減計劃、推出電力市場改革計劃、加強核能等能源領域的合作等。分析指出,能源危機沖擊下,歐洲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歐盟在保障能源安全、實現能源自主等方面任重道遠。
在此次會議上,許多歐盟能源部長強調,需要開發(fā)更多廉價的非化石能源電力,并以市場機制開發(fā)最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以提高工業(yè)競爭力。歐盟負責能源事務的專員卡德里·西姆森表示,歐洲通過了2022年冬天的考驗,能源安全得到加強,但考驗尚未結束。歐盟還需努力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部署更多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需求,并確保有充足的能源儲備。
同時,部長們指出,歐盟還需要大量投資才能實現其可再生能源計劃。例如,此前評估顯示,歐盟為實現低碳交通所需的車輛和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每年約為1300億歐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本次會議上,包括法國、芬蘭、荷蘭、匈牙利、克羅地亞等在內的11個成員國的能源部長和高級別代表還共同重申了加強核能合作的愿望,同意促進核部門之間更密切的合作,以確保供應鏈的最佳合作,并探討聯合培訓計劃和工業(yè)項目,特別是基于創(chuàng)新技術的項目,以及現有發(fā)電廠的運營。
“核能是實現氣候目標、產生基本負荷電力和確保供應安全的眾多工具之一,”法國能源部長指出。
近年來,在綠色低碳發(fā)展和碳中和目標的激勵下,歐盟力圖加快能源轉型。歐洲能源轉型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兩個渠道,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來減少歐洲對外部能源供應的依賴并加強其能源安全。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2月18日,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由于能源危機,歐盟明年冬天將更加艱難。比羅爾稱,雖然歐盟今年冬天為克服天然氣危機做出了努力,但歐洲工業(yè)仍舊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總體規(guī)劃。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歐盟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制裁措施,但受歐盟對俄制裁反噬效應影響,歐洲供應局勢緊張,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huán)球時報、央視新聞、經濟參考報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