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6 21:58:16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評論員 胥帥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對國有企業對標開展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進行動員部署。
國企和世界一流企業的價值差距也在于資本市場估值水平,長期以來,A股大小央企估值都處于歷史低位。這一現象確實是挺奇怪的。按照成熟市場的兩種估值模型,一個是PEG(動態市盈率和利潤增速比)投資體系,中國鐵建2013年以來年均凈利潤增速是10%,但動態市盈率不到5倍(PEG小于1)。另一個是股息率投資指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23日,113家國企上市公司的股息率為4%以上,但和市值漲跌呈現弱關聯。
盡管上市國企能通過資本市場回購、控股股東增持等方式“托”股價,但短期的市值管理行為很難解決創造價值和效率的深層問題。價值和效率需要懂市場的企業家群體,國企提升估值的根本是要靠他們的創新意識、超前眼光以及勇敢抉擇。
筆者有三條建議,一是要建立長期激勵制度,培育國企企業家的成長土壤。
長期激勵是長期利潤分配的貼現值,如果沒有未來貼現值的預期,企業家很難有長期作為的動力。激勵機制本質上是風險收益比的核算,風險是企業家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關鍵。如果沒有匹配的風險收益,企業家不會產生帶有冒險的創新行為。特別是在高端制造、高科技芯片、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產出高度不確定等特征,更要依靠企業家的創造力和膽識。
二是完善國企經營管理者的選拔任用機制及考核評價體系,要從專業的團隊里選擇專業的人才,同時依靠資本市場強化現代企業治理能力。
早期國企改革理論里有一種“變壓器”說法,最初電壓到終端電壓的變壓器越多,最終電壓降幅就越大。中間的“變壓器”是企業家對企業的關聯程度,受制于非企業因素選拔的考量越多,輸出電壓就越低。國企企業家群體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是較為受認可的一位。宋志平大刀闊斧的系列改革,令中國建材重獲新生,成為全球最大的建材企業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一直待在這家企業。A股注冊制時代,在國有控股權不變的大前提之下,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分拆上市等多重股權架構加以捆綁,更容易讓這類企業家留下來。
三是要留出容錯空間,允許國企企業家們在創新中“犯錯”,權力與責任的分布應盡可能對稱。
很多時候,國企企業家并非是不作為,而是不敢作為。因為所有權委托代理的因素,國企企業家創新失敗比民營企業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特別是在產業周期的切換上,部分國企企業家能預判出未來趨勢,但礙于責任機制,不敢貿然決斷。要增加微觀企業活力,就需要為企業家“松綁”,劃分企業職務行為和個人行為的邊界。要知道無論民企還是國企,現實中的企業家都不是完人,不能求全苛責,而要精心呵護其成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