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7 21:41:12
◎劉漢元提到,2022年,受夏季高溫天氣影響,國內多地出現電力短缺,部分省份出現季節性限電限產,導致硅能源等綠色高載能產業在需求旺季被迫降低負荷運行。但他認為,硅能源的生產制造實質成為了能源的制造,其產能的開工情況直接影響到光伏電站裝機,進而影響到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因此“建議在工業領域優先保障硅能源生產企業用電需求”。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文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支持硅能源發展、發展抽水蓄能等多個建議。
他認為,2022年,國內高純晶硅總供應量達90萬噸左右,其中國產81萬噸,進口9萬噸。2023年,國內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50萬噸左右,生產用電需求也將同步增長。按生產1千克高純晶硅用電60千瓦時計算,全年用電需求總量將達900億千瓦時左右。150萬噸高純晶硅可生產600GW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高達7800億千瓦時,系統可以穩定運行25年以上,整個生命周期回報的電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換“大能源”產業,是真正意義上的“新煤炭”、“新石油”。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4億千瓦,總裝機突破12億千瓦。全年新增光伏裝機87.41GW,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0.3%,累計裝機達392.61GW。根據國家能源局設定的目標,2023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總量將達到490GW,意味著全年新增裝機目標將達到100GW左右。同時,光伏材料生產也需要電力,故而有一種聲音認為要算光伏的“能耗賬”。
劉漢元在建議中提到,隨著光伏裝機規模大幅增長,硅能源產業同步快速發展。2022年,國內高純晶硅總供應量達90萬噸左右,其中國產81萬噸,進口9萬噸。2023年,國內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50萬噸左右,其用電需求也將同步增長。按生產1千克高純晶硅用電60千瓦時計算,全年用電需求總量將達900億千瓦時左右。150萬噸高純晶硅可生產600GW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高達7800億千瓦時,系統可以穩定運行25年以上,整個生命周期回報的電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換“大能源”產業,是真正意義上的“新煤炭”、“新石油”。
劉漢元還表示,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力需求仍將維持穩步增長態勢,尖峰負荷特征或將日益凸顯。雖然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持續增加,但距離成為供電主力尚需時日,電力供應存在階段性缺口,區域性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目前,晶硅光伏產業的主要聚集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用電需求無法保障、季節性限電限產問題,客觀上對硅能源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制約和影響。他提到,2022年,受夏季高溫天氣影響,國內多地出現電力短缺,部分省份出現季節性限電限產,導致硅能源等綠色高載能產業在需求旺季被迫降低負荷運行,對晶硅光伏產品的按時供給和交付帶來一定影響。
“建議在工業領域優先保障硅能源生產企業用電需求;建議支持硅能源產業發展,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提高硅能源產業零碳、低碳能源自給率。建議允許其自建光伏、風能電站,配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優惠減免過網費,實現自發自用,既滿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劉漢元說,硅能源的生產制造實質成為了能源的制造,其產能的開工情況直接影響到光伏電站裝機,進而影響到對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要鼓勵光伏、風電、水電等綠電優先保障供給硅能源生產企業,真正實現綠色能源生產綠色能源的零碳循環。
劉漢元還對抽水蓄能提出建議。他認為抽水蓄能是新型綠電龐大規劃體系能否實現的重中之重。
劉漢元認為,抽水蓄能電站的運行模式是目前最成熟、度電成本最低的儲能技術,兼具使用壽命長、轉換效率高、裝機容量大、持續放電時間長等特點,能量轉換效率在75%左右。項目建成后,電站壩體可使用100年左右,電機設備使用壽命在50年左右。
目前,抽水蓄能度電成本在0.21~0.25元/千萬時,遠低于其他儲能技術。投資成本方面,普通水電站為9元/W左右,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在6.2元/W左右,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小于5萬千瓦)因技術難度較低,投資成本在5元/W以內。通過優化設計,采用小水庫容量方案,投資成本還可大幅降低至2元/W左右,同時合理增加每日充放電次數,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抽水蓄能度電成本可降低到0.1元/千萬時以內。
截至2021年末,全球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達181GW,占全球儲能累計裝機量的86.2%;我國儲能累計裝機46.1GW,其中抽水儲能39.8GW,占比為86.3%,電化學儲能占比9.2%。近幾年,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有較大幅度提升,但抽水蓄能仍是絕對主力。預計到2025年,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占比可能下降至67%,但仍是電化學儲能的兩倍以上。雖然電化學儲能度電成本在持續降低,但預計到2030年依然高于抽水蓄能。劉漢元因此從經濟性判斷,建設大容量長時儲能系統,抽水蓄能仍是最優選擇。
劉漢元建議,進一步開展抽水蓄能站點勘測工作,儲備優勢資源。精選一批具備良好經濟指標和工程建設條件的儲備站點,推動其納入相關發展規劃,為后續大規模建設夯實基礎。其次是建議加大政策驅動力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大規模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項目。用5到10年時間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適度超前于電網的改造升級,率先構建起我國以抽水蓄能為主,電化學和其他儲能方式為輔的儲能系統,助力我國能源轉型進程。
在新能源領域之外,劉漢元還提出水產行業方面的建議。
劉漢元認為,應盡快建立和實施符合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水產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從而真正確保水產品安全,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促進水產品出口,助力我國水產行業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制定并實施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水產品召回制度和水產品安全社會信用體系,對水產品的養殖、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銷售及進出口等所有相關環節進行監管。
其次是建立健全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大力推進技術推廣和應用。加強對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機制,著重強化技術創新的整體性,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互通、信息共享。
最后是進一步提高水產養殖企業的規模化程度,對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