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0 14:13:05
◎鵬愛集團聯席首席運營官胡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可以明顯看到客流量正在恢復,但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醫美行業并不“暴利”,真正規范經營的醫美機構凈利率不到10%。但因為“黑醫美”讓消費者擔心被宰、缺乏信任,使整個醫美行業受到影響。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在醫美行業復蘇之際,行業頭部機構鵬愛集團(醫美國際AIH,股價1.33美元,市值4175萬美元)近日帶頭發起行業規范化的倡議。
鵬愛集團聯席首席運營官胡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可以明顯看到客流量正在恢復,但還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醫美行業并不“暴利”,真正規范經營的醫美機構凈利率不到10%。但因為“黑醫美”讓消費者擔心被宰、缺乏信任,使整個醫美行業受到影響。
“中國醫美行業近年取得了長足發展和突出成就,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個行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無證行醫、超范圍執業、非法產品進入、虛假宣傳等。”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美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表示,希望行業上游企業、醫美連鎖機構、獲客平臺共同承擔責任,為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奉獻力量。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過去三年,醫美機構普遍過得艱難。此前通過并購進入醫美領域的朗姿股份發布公告稱,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00萬元~3000萬元,同比2021年的1.87億元下降84%~89.33%。
全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新氧集團董事長兼CEO金星公開表示,過去三年對行業的打擊非常大,據他們對全網電商數據監控的結果,去年整個全網醫美的GMV(商品交易總額)和訂單量都是下降的,這可能是中國醫美過去20年中第一次出現整體下降。
好在防疫政策優化后,醫美行業正在回暖。深圳鵬愛醫院總經理孟航遠稱,疫情期間是醫美機構的“低谷期”,目前鵬愛的客流量比以前多了不少,今年將徹底迎來觸底反彈。
但醫美行業距離完全復蘇還得等待一段時間。2023年1月初,中華醫學會發布《新冠疫情時期整形美容醫療風險管控指導意見》,指出近期國內醫美行業陸續出現新冠感染后的患者在進行常規醫美治療時出現惡性事故的案例,要求新冠陽性以及正在康復中的患者禁止實施任何醫美項目,新冠轉陰康復早期(4周內)患者,慎重實施中小醫美項目,原則上禁止開展全麻手術項目。
胡青也很謹慎,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復提及,現在鵬愛在全國有10家店,今年不會新開一家店。
醫美行業的亂象由來已久,在利益的驅動下滋生到行業的多個環節。胡青說,行業的粗放式發展使得消費者進行醫美服務時通常有兩種困擾,“一是東西是不是真的,二是你會不會宰我”。另一方面,很多人誤以為醫美是暴利行業,但真實情況是醫美機構合規經營的成本很高,必須有正規醫生、用正規藥品、開正規醫院,“最后剩下的凈利潤不到10個點”。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但真正能做到這三點的醫美機構非常有限。根據德勤數據,2021年醫美行業機構類型分布中,公立醫院有1507家,民營機構有13673家。截至2021年,國內沒有資格、非法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的機構是正規機構的6倍以上。醫美行業從業人員方面,2021年行業從業人員數量超過10萬,其中非法無證人員數量達71662人,行業非法從業者數量占比較大。
胡青說,醫美的核心資產是醫生,需要靠他們用專業能力解決不同用戶的不同問題,這也是行業內的稀缺資源。但行業里亂象很多,有些醫美機構花錢買個儀器就攬客,有些用假藥,有些藥是真的、但渠道混亂,還有些在生活美容類的地方非法行醫,這些都給醫美行業的誠信帶來傷害。
“消費者對美的認知不可抗拒,這是天生就有的需求。只要是貨真價實、不宰客的醫美機構,肯定有核心競爭力。”胡青說,這也倒逼醫美機構要合規經營,但合規成本很高,正規醫生和藥品基本占運營成本的6、7成。
但這對于規范行業來說是必備的支出。胡青說,在消費者對醫美的認知水平、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產品項目的透明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只有回歸醫療本質、深研核心技術、強化客戶服務,才能讓行業變得更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