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1 20:08:59
◎能在行業低迷時保持業績增長,這是陽光諾和作為上游“賣水人”的競爭力,但與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等頭部臨床前CRO企業相比,其創新藥項目的規模和業務一體化建設則差距甚遠。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3月10日盤后,國內仿制藥CRO(研發外包)龍頭陽光諾和(SH688621,股價109.50元,市值87.60億元)發布2022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77億元,同比增長37.06%;實現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1.56億元和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7.59%、38.69%。
能在行業低迷時保持業績增長,這是陽光諾和作為上游“賣水人”的競爭力,但與藥明康德(SH603259,股價80.22元,市值2375億元)、康龍化成(SZ300759,股價57.21元,市值681.50億元)等頭部臨床前CRO企業相比,其創新藥項目的規模和業務一體化建設則差距甚遠。
“若未來公司在創新藥方面的服務鏈條不能及時得到完善,以及在藥物研發各個細分領域的服務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將對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帶來不利影響。”陽光諾和表示。
2022年,國內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為負增長,其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為31.8%;但陽光諾和新簽訂單11.02億元,同比增長18.62%,公司的人均產值、主營業務毛利率穩步上升,其中2022年人均產值達到60.09萬元,較上年同期人均提高3.54萬元;主營業務毛利率為55.48%,較上年同期增加2.14個百分點。
放在行業里看,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細化到業務,公司“藥物臨床前及臨床綜合研發服務CRO”的定位還待完善。
2022年,藥學研究服務仍是公司主力業務,該部分收入為4.42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65.29%,同比增長58.66%;臨床試驗及生物分析服務的營收為2.34億元,同比增長9.40%。后者的規模和增勢都相對有限。
從費用端看,陽光諾和2022年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8968.57萬元的研發費用增長最為突出,同比增幅88.51%,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自主立項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特色仿制藥的研發投入所致。
其中,陽光諾和主力布局的還是仿制藥項目。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發生額超過30萬元的在研項目中,仿制藥項目共37個,預計總投資規模為8.98億元,2022年投入金額6123.69萬元,已累計投入1.55億元;創新藥項目共12個,預計總投資規模為2.10億元,2022年投入金額2844.88萬元,已累計投入4608.25萬元。
從適應癥看,在創新藥方面,這些在研產品主要應用在鎮痛、腎病與透析、腫瘤輔助、心腦血管、抗菌用藥等適應癥領域;在改良型新藥方面,公司在藥物傳遞系統上開展技術研發及產業轉化研究,以長效微球制劑、緩控釋制劑等為研發重點;在仿制藥方面,公司在研產品重點包括復雜注射劑、多肽制劑、局部遞送與透皮吸收藥物、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及其他特殊制劑等。
在國內醫藥審批時間縮短、醫藥市場需求增加的大環境下,創新藥成為企業研發重點,耕耘仿制藥CRO市場并取得一定成績的陽光諾和,在同業競爭中處于中間地帶。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公司仿制藥開發業務的收入占比為70%左右,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收入占比為20%左右,創新藥開發的收入占比為8%左右;2019年,陽光諾和在中國藥學研究CRO市場(采用CMC市場數據)的占有率約為1.82%,在中國臨床試驗階段CRO市場的占有率為0.41%。
在多、小、散的競爭格局中,公司還要抵抗跨國CRO公司的侵襲:一方面,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艾昆緯(IQVIA)以及科文斯(Covance)等已陸續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國內CRO企業與跨國CRO公司在醫藥研發業務上展開直接競爭;另一方面,隨著陽光諾和的境外業務拓展,公司搶奪外國市場份額。
同時,參與國內外市場爭奪的還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等國內CRO龍頭企業,這些公司在創新藥領域的研發實力和研、產一體化布局均明顯強于陽光諾和。因此,“求變”是陽光諾和年報給人的直接感受。
例如,目前陽光諾和主要提供臨床前及臨床階段的藥物研發服務,缺少商業化生產環節的服務能力。為了補齊短板,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公布了購買北京朗研生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朗研生命”)100%股權的計劃。
年報顯示,朗研生命是一家從事高端化學藥品制劑及原料藥的研發、生產、銷售,并對外提供藥品生產服務(即CMO業務),目前已完成心血管疾病類、抗感染類、內分泌系統疾病類、消化系統疾病類等多個重要領域用藥的研發和生產。
對于這筆尚未落地的交易,陽光諾和寄予了“新增藥品定制化生產業務,實現在現有臨床前及臨床綜合研發服務的基礎上向產業鏈下游拓展”的期望,同時還計劃持續加大自主立項的多肽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和特色仿制藥的研發投入,通過選擇市場前景良好的研發標的,前期先自行投入并計入研發費用,待開發到一定階段后擇機推薦給客戶,并接受客戶委托繼續提供研發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9237660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