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4 22:52:18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評論員 李玉雯
隨著斷卡行動持續升級以及信用卡新規實施,近期銀行清理睡眠信用卡的進程明顯加快,目前已有中國銀行、平安銀行、北京農商行等多家銀行陸續公告稱,將對長期睡眠信用卡進行降額、停用或銷卡等相關處理。
對于“長期睡眠”的界定,大部分銀行表明是對客戶名下近18個月及以上無主動交易且無任何未償款項和存款的信用卡進行限制處理。這一行動主要是源于去年7月監管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當中明確了各家銀行長期睡眠信用卡數量占總發卡數量的比例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20%。按照規定,發卡行需在6個月內完成業務流程及系統改造等工作,并在兩年過渡期內對不合規的存量業務完成整改。
開展沉睡卡清理行動是十分有必要的。個人用戶可以避免長期遺忘的賬戶丟失、被電信詐騙不法利用等,消除潛在風險隱患;發卡行也能夠有效降低銀行卡的維護成本,既達到監管要求也能夠實現降本增效。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睡眠卡的問題愈發嚴重。有數據顯示,2021年信用卡活卡率僅為55%,意味著信用卡市場近一半是沉睡賬戶。而眾多睡眠卡則是此前銀行過度營銷的后遺癥。在這些年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的行業趨勢下,信用卡兼具支付及小額信貸功能,受到廣大金融消費者青睞,銀行紛紛將信用卡視為零售戰略的重要抓手,長期以來更是把擴大市場份額作為首要目標,采取開卡送禮等方式拉客,導致信用卡發卡量持續增長。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已有8.07億張。事實上,獲客只是信用卡業務開展的前提,并不能為銀行帶來實質性效益,只有持卡人真正刷卡消費,才能為發卡行創造效益。而在日常營銷過程中,基層員工為了完成業績指標拉客,客戶為了禮品辦卡,無人在意后續用卡情況,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市場上有上億張信用卡處于“睡眠”狀態了。
如今,信用卡市場已經由過去的“跑馬圈地”進入精耕細作時代,銀行此前“重拉新、輕存量”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整頓睡眠卡則是銀行延伸發展空間的關鍵一環,而這需要標本兼治。
一方面,銀行需要在監管政策指引下嚴格規范發卡營銷,合理有序地開展睡眠卡清理工作;另一方面,不能僅停留在“一清了之”層面,更重要的是摒棄過去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精準定位用戶提供息費適中、特色鮮明的信用卡產品,推動信用卡功能及服務更新迭代,從本質上提升居民刷卡消費的意愿。
其實,基于存量市場耕耘,在睡眠卡整頓中,喚醒或許比銷戶顯得更為重要。銀行可嘗試挖掘用戶體驗中的痛點并及時優化,同時在監管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政策背景下,可考慮對不同區域、群體的客戶適當差異化定價,用口碑和服務實現用戶留存。
另外,個人用戶也應當合理安排使用個人銀行賬戶資源,結合自身消費習慣、還款能力等日常實際需求辦理信用卡,避免盲目辦卡、過量辦卡;定期梳理個人名下賬戶及資產狀況,及時注銷冗余賬戶,避免疏忽管理造成遺失或產生年費、利息、違約金等。同時注意持卡安全,保護好卡號、密碼、驗證要素等個人金融信息,避免上當受騙或被他人非法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