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5 11:45:32
公募基金25年,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只,但如果尋找與公募行業同生共長,且到今天依然存續的基金,并不多。截至目前,共有16只基金成立時間早于2003年,其中回報超過1000%,實現10倍基的產品共有5只。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公募基金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25年的時光。25年間,公募基金的產品不斷增長,并日趨多元化,即使期間不少產品經歷了轉型、清盤,但目前依然超過了1萬只。
在超1萬只的基金產品中,記者注意到,還是有一批產品經過了長期的考驗后,依然活躍在市場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6只基金成立時間在2003年之前,這些成立時間超過20年的基金,可以說是與公募行業同生共長,那么,它們的回報又都如何呢?
16只“20歲+”的基金
公募基金25年,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只,但如果尋找與公募行業同生共長,且到今天依然存續的基金,并不多。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6只基金成立時間早于2003年,這些“20歲+”的基金,可以稱得上見證了公募行業的大部分發展階段。
這16只基金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從這些產品來看,2001年成立的有3只產品,2002年成立的有13只產品,其中靈活配置型基金占比超過一半,債券型基金僅有兩只。另外,從規模來看,這些基金經過了20多年的運作,大多數的產品最新規模其實并沒有超過百億,甚至大多都在50億元以下。
再從業績方面來看,這16只基金,超過60%的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都超過了600%,其中回報超過1000%,實現10倍基的產品共有5只。可見,投資者如果買了這些產品,長期持有的話,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收獲不錯的回報。
典型基金剖析
再具體從單只基金來看,這些基金經過了20年的變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規模方面,部分基金目前的規模相比于其高峰時,出現了大幅的縮水,甚至是從300多億的規模降到了如今的僅有10多億。
另外,這些基金都經歷了多任基金經理的變更,有的基金在20多年的運作中,誕生了多位知名基金經理,但這些基金經理又紛紛選擇奔私,有的則是未能持續輸出良好業績,甚至在長達5年的時間維度中回報仍為負數。記者從中選取了兩只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來看看這些基金過去20年的變化。
基金(一),華安創新:誕生過多位知名基金經理,規模縮水至高峰時的1/10
華安創新,是這些基金中成立時間最早的,該基金成立于2001年9月,截至2022年底的規模約為14.64億元。回顧該基金過去20多年的過往,規模的高光時刻是在2007年底,彼時規模達到了約144億元,此后規模開始下降,到2008年6月底時,規模就降到100億以下,到了2013年底時,規模降到了50億以下。
自2018年之后,該基金的規模基本穩定在20億上下,低至15億左右,高至21億左右。而從近幾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近3年的業績較高,回報超過了50%,在同類產品中位列前四分之一位置。不過近1年、近2年的業績就比較一般,特別是近1年在同類產品中基本屬于靠后的位置。
而從基金經理來看,自成立以來,該基金經歷了多任基金經理,其中也誕生了不少知名的基金經理,比如尚志民、楊明、崔瑩等,但尚志民、崔瑩紛紛選擇奔私,而從去年1月開始,該基金交給了蔣璆,在蔣璆任職之后,這1年多時間,并沒有給該基金帶來比較理想的成績。
基金(二),融通新藍籌:近5年收益為負,規模僅有高峰時的1/28
在這些基金中,偏股基金的占比并不高,僅有3只,其中有2只基金的回報超過了1000%,唯獨融通新藍籌成立以來的回報不到400%,甚至低于二級債基的回報。
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02年9月,截至2022年底,規模約為11.21億元。該基金的規模高光時刻同樣也是出現在2007年,2007年3季度末時,規模曾一度超過了300億元。
但到了2008年底時,該基金規模已經快速降到了約127億元,此后又繼續下降,到了2015年6月底時,該基金規模更是進一步降到了50億元以下。
規模持續下降的背后,是該基金業績的表現不佳。特別是從近5年來看,截至2023年3月17日,該基金的回報竟然還是負數,可想而知,投資者如果持有了5年,竟然收獲了負收益,還有多大的信心能夠長期持有。
不過總的來說,這些運作已經超20年的老基金,整體還是為投資者創造了比較不錯的回報,從占比60%以上的基金來看,即使只按照600%的回報進行推算,在20年中,每年的年化收益率也能達到10%左右。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0547686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