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黃仁勛想贏到90歲 AI潮頭上,英偉達能再次偉大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3 11:04:55

◎當地時間3月21日,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一口氣發布了一批針對人工智能的產品,并官宣了微軟、谷歌云等合作對象。

◎從英偉達此次披露的部分定價來看,每月3.7萬美元的費用對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較為合適,但對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說則較高,很可能導致其轉向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如云計算服務、購買較低成本的硬件或與其他企業共享資源等。在看不到變現能力的前提下,互聯網巨頭的下單熱情還有待觀望。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楊夏    

不僅要翻身,黃仁勛和英偉達甚至還想再贏一次。

“挖礦”退潮、游戲顯卡需求下降后,英偉達股價和業績齊跌,又在近期憑借AI浪潮卷土重來。當地時間3月21日,英偉達(NVDA,股價264.68美元,市值6538億美元)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一口氣發布了一批針對人工智能的產品,并官宣了微軟、谷歌云等合作對象。

和競爭對手相比,英偉達很早就提出了專注利用GPU+CUDA架構來搭建AI算力帝國的戰略,而英特爾和AMD則深陷X86架構,“船大掉頭難”;同時,移動端ARM架構又陷于效能堆疊和算力瓶頸,無法滿足突破強人工智能的需求。在大型模型訓練和生成式AI顯卡、芯片的供給上,英偉達憑借其GPU(圖形處理器)技術享有絕對優勢。不論誰是本屆人工智能的弄潮兒,底層供應商都是穩賺不賠。

不過,GPT帶來的熱潮能持續多久尚未可知,且目前AI算力的賺錢效應還未明確體現在公開數據中。從英偉達此次披露的部分定價來看,每月3.7萬美元的費用對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較為合適,但對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說則較高,很可能導致其轉向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如云計算服務、購買較低成本的硬件或與其他企業共享資源等。在看不到變現能力的前提下,互聯網巨頭的下單熱情還有待觀望。

推出3款全新推理GPU 將基礎算力服務架上云端

為了完成這次采訪,已經60歲的黃仁勛凌晨4:00就起了床。“如果你不累,我也不累”。在采訪前的演講中,黃仁勛著一身標志性黑夾克,語速緩慢但口氣不小,開場就要講“顛覆”。

這位老牌顯卡、芯片的掌舵人的底氣之源不只是此輪AI和人工智能狂潮,更是被潮水拍上高位,且手握關鍵底層供應產品的企業自身。

演講中,黃仁勛稱“AI已進入iPhone時刻”。

圖片來源:黃仁勛在英偉達GTC大會演講截圖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對這個比喻做了解讀。在他看來,所謂的iPhone時刻,指的是當年蘋果推出智能手機后開啟了智能機時代,從此“革”了索尼、諾基亞等廠商的“命”。

AI襲來的節點上,英偉達推出針對人工智能訓練定制的芯片及相關產品,也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iPhone”時代。而這一輪要“革”的,是生產適配人工智能發展芯片廠商們的“命”。

其實,英偉達之所以愿意花如此大的力氣強調AI的重要性,無非是因著二者的綁定關系。2016年,黃仁勛本人向OpenAI親手交付了第一臺DGX(AI超級計算機),成為ChatGPT背后大型語言模型的引擎。

截至目前,盡管OpenAI在技術細節上透露的不多,但ChatGPT的GPT-3.5模型的確是在英偉達A100芯片計算系統上訓練而來的。不過,跑一次GPT4訓練需要龐大的資金成本支持,在此背景下,英偉達發布了包括硬件迭代和云服務一系列組合,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加速運算速度、降低成本。

根據黃仁勛此次在發布會上的說法,隨著芯片的更新,原本8000片A100芯片訓練具有3950億個參數的多專家模型(MoE)需要7天;使用8000片H100芯片后,可將訓練時間縮短到20小時,速度提升9倍。為了加速生成式AI開發及部署,黃仁勛還宣布推出3款全新推理GPU,分別擅長AI視頻、圖像生成、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推理加速;以及云服務NVIDIA AI Foundations。

此外,其推出的DGX(AI超級計算機)Cloud云服務還可提供帶有AI解決方案工作流程的套件,幫助企業優化框架設計和預訓練模型,提高工程師的生產效率。通過云服務平臺,企業無需購買硬件,就能以每月3.7萬美元起的價格獲取算力。“未來,人人都能是程序員。”黃仁勛稱。

圖片來源:黃仁勛在英偉達GTC大會演講截圖

合作伙伴方面,黃仁勛透露,目前,英偉達已與微軟Azure、谷歌云和Oracle OCI合作,向用戶提供算力能力。至于云服務何時走進中國,3月22日一早,黃仁勛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雖然并未給出將云服務提供給中國客戶的具體時間,黃仁勛也提出,未來中國也可以采用云服務,“就像我們在西方做的那樣。它們將被用于中國的云計算巨頭的產品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都是優秀的合作伙伴。”

游戲業務仍在頹勢 黃仁勛“喊話”AI潛在客戶

如果在半年前提到英偉達,別說顛覆,求穩都很難。

3月初,英偉達發布了RTX40系顯卡,其中RTX4080售價9499元起,較上一代顯卡漲超73%,RTX4090更是售價12999元,讓不少用戶高呼“背叛”。但即便是這樣的價格,也很難挽救英偉達曾經引以為傲的游戲業務。

英偉達2月底發布的2023財年及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全年凈利潤43.68億美元,同比下滑55%。其中,因需求下滑而重挫的游戲業務,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出貨后仍未“緩過勁來”。

2023財年,英偉達游戲總營收為90.7億美元,同比下跌27%,第四季度營收更是同比下跌了46%。其余的幾個主要營收來源中,汽車嵌入式技術表現不錯,但專業視覺卻有些堪憂。2023財年,英偉達專業視覺業務實現營收15.4億美元,同比下降27%。

談及部分業務遭遇的困境,黃仁勛在22日的媒體采訪中這樣表述:“我認為游戲行業正在復蘇,并沒有放緩。人工智能去年遇到了困難,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一直在慢慢恢復,數據做得非常好。”

和上述業務比起來,英偉達的AI業務簡直是“坐上了火箭”。2023財年,英偉達AI(數據中心)業務實現營收150.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要知道,2023財年ChatGPT還沒有迎來“全民火爆時刻”,也并未完全體現在財報數據中。

更重要的是,自打“挖礦潮”過去,游戲顯卡變得不好賣,英偉達的股價就開始下挫,在2022年10月一度跌至110美元/股左右,還不到2021年股價高點的三分之一。借上AI“東風”后,英偉達股價一路上漲,進入2023年后,截至3月22日收盤,累計漲幅達79.32%。目前,英偉達市值為6471.2億美元,約合6個英特爾(INTC,股價28.13美元,市值1164億美元)。

AI不僅給英偉達帶來了希望,更是黃仁勛的拐點。今年已經60歲的黃仁勛表示,自己并無很快退休的計劃,希望能再領導英偉達30年-40年,直到90歲左右。屆時他會以機器人的形式繼續工作。黃仁勛還“喊話”硅谷初創企業,稱英偉達還有很多A100芯片。

不過,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提出,GPT帶來的熱潮或將是暫時的,在全球經濟不振,消費低迷的背景下,英偉達業績也會在GPT熱潮后受到新的挑戰。

AMD、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切入AI企業 并非只有一個選擇

3月以來,人工智能大戰鼓點愈密,成為標桿的GPT4、倉促迎戰的谷歌,以及剛剛亮相的百度文心一言……無論誰是最后的弄潮兒,英偉達都穩賺不虧。

但這也引起市場的警惕。若真如黃仁勛所說:“想構建規模達幾個數量級的AI數據庫,使用H100芯片是最理想的引擎。”的話,AI芯片豈不是要被英偉達壟斷?

數字經濟學者劉興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英偉達在AI訓練領域確實擁有相當的優勢,尤其是在大型模型訓練和生成式AI顯卡和芯片的供給上。“這主要歸功于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技術,它們在處理并行計算任務方面表現出色,非常適合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訓練。”

不過,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也指出,深層訓練并不是只能在英偉達的GPU上做,英偉達的“光環”是OpenAI給的,目前也有部分GPU在數據方面表現不錯,尚需量產及形成產業鏈。

玩家都有誰?

根據劉興亮介紹,作為英偉達的主要競爭對手,AMD的GPU(如Radeon Instinct系列)也在高性能計算和AI訓練領域得到了應用;英特爾推出了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NNP)以及正在開發的Xe GPU,也旨在進入AI芯片市場。

另外,Google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也是一種專為機器學習任務定制的處理器,可以在谷歌的云計算平臺上使用;蘋果的M1芯片,為一款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具有高性能神經引擎,可用于機器學習任務;創業公司Graphcore這家開發的名為IPU(智能處理器)的新型處理器,也是專為AI訓練和推理而設計。

其中,英特爾的NNP針對AI訓練和推理任務進行了優化。雖然在性能上可能落后于英偉達GPU,但對于某些任務和應用場景可能是一個合適的替代品;谷歌的TPU是專為機器學習任務設計的處理器,其性能和能效在某些方面可能優于英偉達GPU。不過,TPU主要在谷歌云計算平臺上使用,這意味著科技公司需要使用谷歌的云服務來訪問這些處理器。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還有一個痛點,即中國市場。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就指出,回顧英偉達“發家史”,也曾在消費級產品線上和蘋果一樣犯過“擠牙膏式創新”的錯誤。若沒有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鏈的崛起,英偉達的成功會相對困難。但整個歷程中,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策略是長期性且“刀法精準”的,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時至今日,隨著美國出口限制正式生效,英偉達此次提到的幾款芯片中,A100和更新的H100都已不被允許向中國企業出售。在劉興亮看來,未來中國科技公司或將考慮使用替代品進行研究和開發,或直接使用云計算服務,甚至激發其在AI硬件領域的創新及自主研發意愿。

處于領先地位的英偉達還能躺賺多久?

在現有的玩家和競品里,英偉達是何地位?對于這個問題,多位受訪專家及業內人士的意見很統一。

陳佳就指出,回顧過去十年全球桌面級芯片疊加尖端算力市場發展之路,英偉達很早就提出了專注利用GPU+CUDA架構來搭建AI算力帝國的戰略,相比之下英特爾和AMD深陷X86架構,“船大掉頭難”;移動端ARM架構又陷于效能堆疊和算力瓶頸,無法滿足突破強人工智能的需求。

新一代AGI硬件王者—AI芯片地位改朝換代以來,和英特爾及AMD“起大早趕晚集”相比,英偉達的GPU架構在多輪AI科技革命浪潮中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導致技術迭代效應越拉越大,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更重要的是,英偉達的GPU+架構還在隨著新一輪AGI革命而持續進化,如本次針對性推出的AI圖像處理、大模型處理、大模型云服務等產品。“且不說AI算力效能提升指標,單從AI芯片細分市場戰略來講,英偉達其實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持相似意見的同時給出了更多可能性:英偉達在AI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優勢和技術領先地位,但隨著ChatGPT的發展,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英偉達還需繼續保持技術創新才能維持領先。

至于深度學習之后,英偉達能否靠AI再嬴上第二次,目前來看,業內確定的聲音更多。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輪生成式AI的浪潮,英偉達是躺賺的。其在GPU領域中優勢非常明顯,且GPU技術壁壘較高,并不是隨便一家企業就能進入的。

不過,不少專家也承認,其他競爭者的存在使得AI硬件市場保持競爭,雖然在某些方面,替代品可能不如英偉達H100 GPU,但它們在性能、能效和價格方面仍具競爭力。因此,盡管英偉達目前在AI芯片和顯卡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未來市場格局仍有可能發生變化。

后續格局尚且未知,就目前市場看,英偉達的賺錢效益是否能敲定?

張孝榮認為,先進芯片研發和制造需投入大量資金,產品投入市場必然是通過高價格收割利潤。“尤其是壟斷型產品價格,因其市場稀缺性,又進一步提高了利潤率。國內能承擔此價格的企業主要是少數幾家科技巨頭公司,中小企業很難承擔先進GPU帶來的高額成本。”

在將其落到具體產品和定價上,在劉興亮看來,每月3.7萬美元的費用,對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較為合適,但對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說則較高,會限制其使用英偉達超級計算機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公司可能會尋求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如使用云計算服務、購買較低成本的硬件或與其他企業合作共享資源。

安光勇則認為,英偉達超級計算機的套餐費是否偏高取決于市場需求和企業的經濟實力。“當前,該超級計算機主要面向高性能計算和AI領域的商業客戶,如科研機構、大型企業等。由于這些客戶需要大規模、高性能的計算資源來支持其業務和研究,對他們而言,套餐費用可能并不算高。”安光勇稱。

(實習生上官新昕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譚玉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英偉達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