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京東“最隱秘獨角獸”赴港IPO:三年營收超300億 劉強東又一筆“重生意”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31 21:09:21

◎京東工業、京東產發一同赴港IPO,囊括AI和云業務的京東科技也在排隊IPO中。京東強B端業務屬性的子板塊都在尋求資本助力,作為未來業務拓展的承托。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剛獲中東巨額資本加持不久,京東工業就和京東產發一起,開啟赴港IPO的征程。

3月30日晚,京東工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一直以來被外界稱為京東“最隱秘的獨角獸”,終于露出真容。

京東工業的業務構成、營收概況等核心業績數據首次全面披露。招股書顯示,2022年,京東工業的交易額約為223億元,自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8.4%。2020—2022年,京東工業經調整凈盈利分別為4.4億元、5.0億元及7.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京東工業于2017年7月作為京東獨立業務板塊運營,次年成為京東一級品類。2020年5月,京東工業簽署了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的2.3億美元A輪融資協議。今年3月則完成了阿布扎比主權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資基金42XFund共同領投的3億美元B輪優先股融資。

京東工業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與京東其他子業務不同,做的是B端業務,且主要面向供應鏈上游。那么,京東工業到底做什么業務?定位是什么?和集團在哪些方面做協同?

去年營收141億

京東工業是做什么的?

招股書顯示,根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按2022年交易額計,京東工業在中國MRO采購服務市場排名第一,也是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最大的服務提供商。

這兩個專有名詞,其實是從兩個維度對工業品市場進行了劃分。MRO是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

今年3月初,國內MRO采購服務平臺“震坤行”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招股書,擬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招股書顯示,2022年,其收入為83.15億元,凈虧損為7.31億元。

京東工業業務描述的主語境是后者。簡單而言,其涉及和提供的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主要面向工業品供應商,通過數字化簡化采購等流程,以提高供應鏈可靠性。不局限于銷售產品。

京東工業業務邏輯。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2022年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規模以交易額計算為5千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人民幣1.7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5.6%。

記者從京東方面了解到,京東工業覆蓋制造、能源、工建、運交等行業,客戶企業有長安汽車、陜西建工、鞍鋼集團、白鶴灘水電站等。

業績方面,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京東工業營收分別為68億元、103.45億元、141.35億元;經調整利潤則分別為4.4億元、5億元、7.1億元。此外,2022年,京東工業交易總額為223億元,2020年-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8.4%。

股權構成上,京東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京東工業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77.95%。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通過Max I&P Limited持股為3.71%;GGV持股為4.71%;紅杉中國持股為1.38%。

擬議分拆完成后,京東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工業50%以上的股權,因此,京東工業將仍為京東集團的子公司。

此外,根據招股書,京東工業擬將全球發售募集資金重點用于增強工業供應鏈能力,進一步擴大客群,繼續探索新的市場機遇。

京東的又一筆“重生意”

眾所周知,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類別的國家,工業規模和產值龐大。但與龐大規模相比,我國工業產業的供應鏈效率存在諸多掣肘。

一方面是,工業品渠道環節眾多、分銷層次復雜,導致整個產業的供應能力高度分散、協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工業品參數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行業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使得企業供應鏈面臨較高的韌性挑戰及合規風險。

行業的難度擺在面前,又是深入對接供應鏈上游,對于京東而言無疑又是一筆“重生意”。

一接近京東的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京東工業還是京東產發,能看出京東上市的路徑仍是圍繞供應鏈這條主線進行。“與京東物流更多介入供應鏈下游環節不同,京東工業是服務上游生產制造商的生意。”他補充道。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的商業模式有三種。

一是自營模式。采用自營模式的提供商通常承擔大量庫存并須自建相應的履約能力,他們利用數字化工具來補充現行業務模式;二是電商平臺模式。主要采用電商平臺模式的提供商開發及運營在線平臺,主要是為了促進信息交換,但由于領域知識有限,并未從根本上實現整個工業供應鏈數字化;最后是綜合模式,聚焦工業供應鏈全鏈路的數字化轉型。

對于京東工業選擇的綜合模式,以及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的市場定位,該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工業供應鏈而言,對單點環節的發力已經不適應于當前市場的發展節奏。

“真正導致如今工業領域效率低的原因在于,國內工業供應鏈各個環節內的協同與互聯互通,其實需要做提升整個供應鏈協同效率的事情。”他如此認為。

如今,京東工業、京東產發一同赴港IPO,囊括AI和云業務的京東科技也在排隊IPO中。京東強B端業務屬性的子板塊都在尋求資本助力,作為未來業務拓展的承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京東工業 京東 GGV紀源資本 港股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