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券商基金投顧業務承壓: 2022年這家管理規模縮水超50億元,三家百億軍團坐次變動!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1 11:02:14

隨著多家券商2022年報的披露, 券商基金投顧業務2022年成績單也是初見端倪。絕大多券商的相關業務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最大的縮水規模超過50億元。

公募基金賺錢效應的缺乏,開展相關業務的券商自然也感受到了相應的壓力。盡管券商作了不少努力,卻很難改變。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葉峰    

滬深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A股市場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8834億元,同比下降11%。

正在努力拓展基金投顧業務的券商,也因此承壓。從近日券商披露的2022年年報來看,盡管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依然堅守百億軍團,絕大多數券商的相關業務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最大的縮水規模超過50億元。

基金投顧業務的下滑,是否能簡單歸因于2022年市場的不配合?答案似乎并不簡單。

百億軍團三強座次洗牌

日前,隨著多家券商2022年報的披露, 券商基金投顧業務2022年成績單也是初見端倪。

統計顯示,2022年底,券商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規模破百億元的仍然只有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東方證券旗下基金投顧業務共推出了“悅”系列和“釘”系列兩個產品體系,共13只投資組合策略,規模約149億元,服務客戶約16萬,客戶留存率達83%,復投率達71%。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東方證券的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規模已達到了157億元。

華泰證券2022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產139.13億元、參與客戶數量61.76萬戶。

根據此前2022年上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東方證券管理的基金投顧規模超過140億元。而華泰證券的基金投顧規模則是達到了151.36億元。

而這也意味著,在2022年下半年,東方證券在基金投顧業務的資產規模已超越了華泰證券。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累計簽約客戶近14萬戶、累計簽約資產超百億元。

“從目前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東方證券目前已成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的首位。”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表示。

2022年這家下滑超55億元

2021年多家券商拿到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并相繼陸續展業,但2022年并不是個好年份。

從上市券商2022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絕大多數券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的管理規模都迎來了下滑。資產規模的下滑,則無疑來自兩個方面——簽約戶數的減少、人均資產的下滑。

申萬宏源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公募基金投顧累計簽約客戶超6萬人,存量客戶人均委托資產達到6.20萬元;共上線5大類多個組合策略,累計復投率達69%以上,客戶平均使用投資顧問服務時間超639天。而在2021年底該業務的簽約戶數則達到了9.5萬戶。

國聯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基金投顧簽約資產規模68.80億元,較2021年底資產總規模為102.63億元,2022年度下滑超過30億元。而從公司基金投顧業務簽約總戶數來看,其在2021年底、2022年上半年和2022年底分別為15.03萬戶、20.17萬戶、24.03萬戶,2022年始終保持增長。由此可見,基金投顧業務簽約資產規模的下滑主要來自人均資產的減少。

2022年基金投顧業務資產規模下滑最大的為華泰證券,全年減少了55億元。華泰證券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授權資產139.13億元、參與客戶數量61.76萬戶。而在2021年底,基金投顧業務的資產總規模以及簽約戶數分別為195.11億元、72.21萬戶。上述數據也表明,其簽約戶數,戶均資產均有所下滑。

都是市場惹得禍?

2022年春節過后,權益市場大幅跳水,年末上千只銀行債券理財產品跌破面值。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全年業績的中位數為-21.12%、均值為-20.80%。

公募基金賺錢效應的缺乏,開展相關業務的券商自然也感受到了相應的壓力。盡管券商作了不少努力,卻很難改變。

華泰證券在其2022年年報中寫道:“構建分類分層分級客戶的買方投資顧問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客戶服務場景和客戶服務方案,通過客戶需求深度挖掘和持續客戶運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推進投顧一體的買方顧問服務機制構建,不斷增強對投資顧問與客戶的觀點支持與賦能。強化數字化平臺建設,持續升級迭代投研平臺,積極構建基于投資和研究業務流程的工作平臺,實現產品研究及時性和策略管理便利性的有效提升,增強業務整體效率與能力。”

難道都是市場惹的禍?答案似乎卻并非如此。

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告訴記者:“市場的不配合只是其中一方面,還應該包括基金投顧本身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該財富管理人士看來,其實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跟代銷業務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整體上看,投顧業務對客戶的利益沖突是比較少的,但對券商而言,投顧業務和代銷業務相比,它的創收就會低很多,在市場比較差的環境下,分公司肯定優先會選擇高創收的業務,其實投顧業務就受到了擠出。

就大環境而言,投顧業務的整個投資端是有限制的,比如周轉率等。盡管很多時候希望能夠幫客戶獲得收益,而不是追求α,但是反過來說,過去中國市場權益的β和債券的β都不行,最后造成客戶對于投顧的體驗感也都不好。特別是去年整個全量都是下跌,然后說投顧還收錢,客戶就比較難接受。

該財富管理人士進一步指出,在于公募基金投顧本身,它的一些產品設計層面會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說不能做封閉期,然后它投向也有壓力,不能投有封閉期的產品,然后包括一些Reits、存單,這些收益率階段比較高的,也都投不了。從這個角度而言,自然也會有壓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0547686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行業動態 證券 基金投資 公募基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