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6年725項創新案例,陜西自貿區耕好開放“試驗田”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4 16:42:28

每經記者 賀娟娟    西安    每經編輯 張靜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日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開幕式上,國家高層再次釋放開放合作的信號。

適逢自貿區建設走過10年歷程,作為新時代下中國全面開放的示范工程,秉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探索創新路徑,自貿區建設歷經了再擴容、再升級和再深化,構筑起了諸多制度創新、經濟引領的排頭兵高地。

作為中國第三批自貿區成員之一的陜西自貿區,自2017年掛牌至今亦走過了6個春秋,交出的成績單也頗為亮眼,投資改革、貿易監管、人文交流、產業發展、金融創新、通道建設等多領域形成了725項創新案例,3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8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諸多亮眼數字之外,這塊改革開放試驗田,還在探索區域協同發展、“共建共用”合作新模式上,不斷豐富著朋友圈的廣度和深度,另外在“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三個自貿建設上不斷發力,強化著自身特色優勢,為推進高質量發展苦練“內功”。

探索協同聯動

自貿區是新一輪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新高地。

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一花獨放,到如今擴容至21個、形成覆蓋東西南北的格局,在開放水平、改革創新、產業格局等多方面,累積了系列成就。尤其是各有側重的定位,讓這些排頭兵的成效多點開花,有效助推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具體到陜西自貿區,在打造制度創新試驗田、促進自貿區之間高質量聯動發展上,如今有著更深入地理解和踐行。

近日,在西安舉辦的第二屆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大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陜西自貿區的名片再次被擦亮。

據悉,該聯盟由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開封片區、洛陽片區,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楊凌示范區片區,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蚌埠片區及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阿拉山口口岸等單位2021年10月聯合發起設立。

依托新亞歐國際陸海聯運通道建設,聯動創新、聯動改革、聯動開放,聯盟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東西雙向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聯盟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逐步形成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在此次大會上,聯盟秘書處、連云港市副市長高圣華介紹:“聯盟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共建共用’的合作新模式,共同致力于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成為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開放新軸線。各成員單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近300項創新成果

自貿區片區之間抱團協同發展,陜西自貿區由“單兵作戰”向“兵團作戰”,展現出了更為開放的姿態。

“這種開放制度其實是服務于經貿活動的,新亞陸海聯運通道也是陜西一直在努力推動的。”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亞歐大陸橋基礎上,進一步把它升級為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就需要通關的一體化,那么大通道沿線的區域,特別是商貿流動的中心樞紐,除了硬件上連通之外,還應該在軟件上,也就是這種制度規管方面也能夠連通化,這樣這條通道的便利化程度才能夠得到系統性的提升。”

多維創新發展

陜西自貿區能夠在新亞歐陸海運通道自貿區聯盟中占據重要話語權,離不開自身的“內功”苦修。

就在上述論壇召開的第二天,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自貿區六年建設情況。

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副主任翟北秦在會上介紹:“6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在投資改革、貿易監管、人文交流、產業發展、金融創新、通道建設等多領域形成了725項創新案例,‘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等33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政務服務跨區通辦’等8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和經驗,是自貿區的使命。上述諸多成效,也是陜西自貿區給過往6年發展所做的一個總結。

具體來看,這些經驗創新涵蓋了幾個重要的層面,如制度上的創新、營商環境方面的優化、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三個自貿”建設特色化發展水平的提升。

在制度創新方面,舉例而言,圍繞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實施了艙單歸并、貨站前移等20多項創新舉措,圍繞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實施了航權開放、直提直裝等10余項創新舉措,圍繞共建“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實施了近30項創新舉措。

營商環境的優化就更多了。當下一個共識是,無論是參與的主體企業,還是提供“保姆”式服務的政府,雙方對效率的追求是共通的。對標營商環境“尖子生”,打造“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企業獲得感最強”營商環境,已然在城市之間形成了競爭格局。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入推進法治自貿建設+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這是陜西自貿區推出的一套“組合拳”。

市場主體的數量和增量,是衡量自貿區發展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截至2022年底,陜西自貿區新設市場主體15.2萬家,其中新設企業9.67萬家、外資企業934家,年均新設企業數占全省同期新設企業的7.6%。

聚焦“三個自貿”

經過6年的踔厲前行,陜西自貿區的發展也站在了如何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的節點,“內外兼修”的路徑仍將繼續。

首先是“內修”方面。受益于“一帶一路”、秦創原、自貿區以及楊凌國際農業科技創新港等諸多平臺及資源稟賦,陜西自貿區在“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三個方面,形成了自身諸多特色化優勢,成為西安乃至陜西的一張新名片。

據翟北秦介紹,聚焦“三個自貿”建設,不斷提升特色化發展水平,是接下來重中之重的一項工作:“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將聚焦‘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建設,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相關領域集成改革創新,推進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穩外資穩外貿支撐作用,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

其次是“外修”上,在上述提及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大會上,記者獲悉,陜西自貿區西安片區未來將持續加快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建設,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穩外資、穩外貿支撐作用,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自貿區在陜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除此之外,陜西自貿區的“朋友圈”仍在擴容。過去6年間,深化與絲路沿線聯動協同發展,加入黃河流域自貿區聯盟,與青島、煙臺、濟南等沿黃流域9省(區)25個經濟功能區協作;與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開展跨區域合作,探索為兩地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搭建京陜“雙區聯動”的“科技金融超市”……

對此,馬莉莉指出:“自貿區聯盟這種開放政策、開放環境、規管制度的一體化聯動性,一定程度上必不可少的。我們需要去開拓一些內陸的流通樞紐,讓這些流通的大動脈跟海洋運輸能夠聯動起來,對于拉動我們內陸腹地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解決沿海內陸不平衡,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出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陜西省 一帶一路 營商環境 貿易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