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7 15:20:41
每經記者 李文朋 每經編輯 范文清
又一個造車新勢力或將倒閉。
日前,有消息稱,自游家的官方App及官網已宣布停止服務,其官方微博內容也被清零。這些跡象被外界推測為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的“造車夢”可能破碎。
在向自游家官方人員求證未果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了北京自游家NV零售中心的電話,但其號碼僅提供“售后”與“投訴”兩項智能語音服務,其中售后服務會自動撥停,投訴電話則一直無人接聽。而記者在走訪自游家在北京的4家線下門店時發現,已有兩家門店已處關閉狀態。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4日,自游家就被曝出即將倒閉,并正籌劃員工遣散工作的消息。彼時,傳聞稱多位來自常州生產基地的自游家員工已開始分批次辦離職手續,公司計劃全部清退。
但自游家的副總裁陸昊辰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自游家并不是要倒閉,也不是關閉所有店,只是精簡一些團隊,給老板一些時間去解決相關問題,爭取明年上半年把車交出來。”
去年12月7日,自游家NV因無法實現量產交付,進行了全額退款,并贈送用戶一張200元星巴克消費卡,及一輛自游家NV車模。
在《致NV用戶的一封信》中,自游家表示,期待能再次相遇。但如今看來,自家游此前的問題似乎并未解決,“與用戶再次相遇”的期待或將難以實現。
線下門店透露著“即將停運”的跡象
目前,線下門店似乎成了自游家品牌存在的唯一證明。在北京,自游家共有4家門店,分別位于鳳凰匯、凱德Mall、清河萬象匯,及北京世紀金源。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后發現,其都表現出了“或將停運”的狀態。
據記者了解,上述四家店目前已經關閉了兩家,分別是清河萬象匯及凱德Mall店。在清河萬象匯的一層廣場,曾是停放自游家展車的場地,如今卻成了商場前臺服務中心。據工作人員介紹:“自游家汽車從國慶開始,差不多擺了兩個月左右,一到活動商場就會招商,但這也是需要收費的。”
而凱德Mall店門口的Logo已經被拆除,店內Logo則用紅色的氣球掩蓋著,店內并沒有工作人員,只有一輛其他品牌的豪車。據商場工作人員介紹:“自游家很早就搬走了,運營了差不多兩個月左右。”
商場其他店鋪的熱鬧場景,讓自游家的門面顯得異常冷清。“平常很少看到他們人,感覺好幾個月沒見到了,現在應該是新的品牌車店了。”相鄰門店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自游家在京的另外兩家仍在營業的門店,也已經形同虛設。記者看到,自游家鳳凰匯門店門口放一輛白色汽車,店里燈火通明,但“空無一人”。
“平時人流量不多,這個商場其實也沒多少人,車子早就不賣了,現在沒辦法訂購,也沒有其他優惠。”鳳凰匯門店的銷售人員說。自游家北京世紀金源店也是同樣的冷清,店內的車子及相關的露營產品也都被貼上了“請勿觸碰”的字樣。“現在這里的產品不賣,沒有優惠,也沒法訂購。”世紀金源店的銷售人員說。
既然不賣車,為什么還要開著店呢?世紀金源店對面的店面負責人對記者說:“雖然商場平時流量跟今天一樣不大,但店鋪租了就還是要開的,不然會罰款。”
鳳凰匯中心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其實今年2月26日的時候,自游家的門店就已經出牌了(轉租招商),目前沒有搬走,可能是又續了一兩個月。”她告訴記者,鳳凰匯商場的“出牌”一般都是提前兩個月申請。這意味著,自去年年底,自游家品牌便有了關店的計劃。
未被解決的資質與債務問題
自游家“或將停運”的主要原因,與其一直不能量產有關,而這一問題的核心在于資質。
自游家是火星石科技與大乘汽車合作的品牌,作為自游家汽車的生產方,其本擁有涵蓋乘用車、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但據工信部2020發文規定,對停產24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需要經過工信部的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而對已經破產的企業,也可能會被撤銷其原有的資質。
而自2019年起,大乘汽車便不斷傳出停工停產消息,同時背負著巨額債務問題。自游家NV門店銷售人員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游家的造車資質一直都沒辦下來,主要與債務問題一直談不攏有關。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4月6日,大乘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法律訴訟達382件,歷史被執行人信息達265條,當前被執行總金額為22.29億元。
相關報道稱,火星石科技與大乘汽車曾多次就債務問題展開過談判,但多次協商后仍未解決。截至2023年4月6日,在最新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69批)中,也并未發現新增的自游家NV企業的生產資質。
同時,自游家老板李一男創立的小牛電動在2022年的經營中也出現了相應下滑。數據顯示,2022年小牛電動在中國的銷量為11.8萬輛,同比下降42.5%,其年度營收為31.69億元,也同比下降14.47%,虧損達0.49億元,流動負債為11.93億元,而2022年度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余額并未公布,上年數據為4.32億元。
自游家成立至今,僅在2021年獲得過5億美元的A輪融資,該筆融資不僅需要支撐車輛研發以及營銷成本,也要支付員工工資及相關賠償等,“錢”似乎成了自游家汽車前行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新能源賽道上,新品牌和新產品的切入機會似乎已變的渺茫,除生產資質外,有限的資金也難以支撐自游家的造車動作,這也是繼威馬、天際之后,又一家或將倒下的造車新勢力。
2023年被行業看作新能源賽道的變局之年,對造車新勢力而言,也將是不斷承壓的一年。
在前不久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閤先慶也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面臨著補貼支持政策退坡、國際產業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高企和芯片“卡脖子”等挑戰。現階段的多數新能源車企也仍然處于大幅虧損狀態,開年以來的“價格戰”,同樣宣告了行業淘汰賽的加速。
在這樣的情形下,自游家還能否與用戶再次相遇?業內在期待李一男造車的轉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