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8 15:15:55
◎中國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曉文在研討會上指出,過去十年中,全球的氣候投融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6~7日,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中國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曉文在研討會上指出,過去十年中,全球的氣候投融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但氣候適應資金缺口問題不容忽視。
研討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周逸斐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戰略政策預算局局長鄭權表示,預計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1270億美元適應氣候變化,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950億美元。但2017年到2018年,用于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只有230億~460億美元,僅占最終氣候資金的4%到8%。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進一步解釋,氣候投融資雖然將減緩和適應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踐中存在重減緩輕適應的情況,使得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機制發展相對不平衡、相對緩慢。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未能得到充分保障,氣候資金缺少對適應項目的有力支持,嚴重影響了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開展。
蔣兆理認為,應該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更好地推動金融機構、企業等各類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大對降低脆弱性、提高韌性的氣候適應類項目的投資。
未來如何搞好氣候投融資?
“要建立一個氣候投融資的項目庫,便于金融機構辨識、投資。”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提出這一建議。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也表示,有些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發展比較好,一大原因就是建立了綠色項目庫。未來氣候投融資試點也可以借鑒這一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研討會現場獲悉,自去年開展第一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22年底,23個試點地區儲備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已經超過1500個,涉及資金約2萬億元。其中,11個地區的氣候投融資項目獲得了金融機構的支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91323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