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四方面提高創新研發水平 助力中國制造再創輝煌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9 22:41:19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日前,第二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在深圳召開,活動主題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會上發布了《工業基礎指數(2022)》和《中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指數(2022)》。數據顯示,我國十大領域工業基礎指數為31.68,提升幅度為近年之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的提升速度最快。

會上發布的諸多數據說明,中國制造的規模和質量正在顯著提升。在規模方面,202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連續13年居于首位。

可以看到,中國制造已經通過規模效應實現產業集聚,供應鏈較高的完整度和高效率表現讓中國工業制造能力全球領先。在質量方面,近幾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高端產業發展最快,這些產業的出色表現說明中國制造已經實現了產業升級,中國制造的發展重點正在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變,產業升級獲得了巨大成就。

在重慶市永川區新領先(重慶)生物醫藥一體化研發服務基地,新領先重慶研究院的研發人員在液相區對樣本進行色譜分析 新華社圖

中國制造發展的必然選擇

此次峰會著重強調了主題“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什么要提高?因為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一些現實問題。

從內部看,提高韌性和安全水平是中國制造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提高,中國制造面臨勞動力成本提高的困境,原來勞動力密集的模式已經不能保障中國制造供應鏈的穩定。

再者,如今制造業是多環節、多節點的產業鏈形態,任何一個節點上出現技術問題和供給不足都會導致整條產業鏈癱瘓,比如前些年汽車芯片短缺就影響到汽車整條產業鏈的運行。

所以,提高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這既是為了中國制造企業提升競爭力,以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保持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也是為了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保持中國制造運行穩定。

從外部看,提高韌性和安全水平是中國制造突圍的關鍵選擇。

當前我國遭遇外部摩擦,有大國對我國搞技術封鎖,這影響了中國制造業產業的穩定運行以及我國產業鏈的穩定性和供應鏈的安全性。

所以,提高韌性和安全水平是為了打破外部技術壁壘。這里的安全水平,既包括數據、技術上的安全,同時也包括通過技術自主研發實現技術自主掌控,通過自主化來保障中國制造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形成激勵創新環境生態

那么,如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筆者認為,關鍵還是要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中國制造要具備技術自主能力和技術研發快速響應能力,不僅僅要有和國外一樣的技術,更要根據技術、環境和需求的變化及時作出研發響應。

在提高創新研發水平方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需要完善科研應用基礎設施。比如國家通過向企業開放科研院校所擁有的專利和科研設施的方式,來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完善職務發明的分配規則,激勵人才創新創造,也激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投資來實現發展。

其二,需要營造企業爭相技術創新的氛圍。核心要點就是保護知識產權,提高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讓創新的人有錢賺,以此來激勵創新的產生。

其三、需要政府和國企引導企業創新。在基礎研發領域,基礎科研投入大見效慢,私營企業難以承擔,政府和國企應該主動承擔產業鏈技術攻關的重任,攻堅克難,通過新型舉國體制來推進這些領域的突破,為中國科技發展打好基礎。而在應用領域,可以通過技術方向引導的方式,推動技術向民企流轉,以民企來主導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民企來響應市場和用戶的潛在需求。

其四,要著力加強產業鏈、創新鏈的全球合作。科技研發不能被孤立,要融入到全球創新競爭當中,中國制造既要適應全球技術競爭,也要通過全球技術合作來突破制造業的技術瓶頸。觀點碰撞,技術交流和交易,都是新技術產生的必要條件。

綜上,中國制造正在從量變轉向質變,當前質變的體現在于,中國制造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正在不斷增強。未來,中國制造保持全球優勢,實現更強韌性和更高水平,則需要在創新層面不斷加碼。

要實現創新式發展,則必然需要形成激勵創新的環境生態。中國已經著手改善創新生態,筆者相信,未來中國制造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是一國繁榮的基礎,中國制造的長期穩定和繁榮,也將為我國經濟長期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制造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