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0 19:34:46
每經記者 李星 每經編輯 孫磊
4月10日,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58.7萬輛,同比增長0.3%,環比增長14.3%,這是本世紀以來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最弱的3月環比增速。
圖片來源:乘聯會
對于3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偏弱的原因,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消費不旺和市場價格混亂帶來的觀望氣氛加重等綜合因素導致。
此外,今年1~3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量僅為426.1萬輛,同比下降13.4%。如果按照每年第一季度銷量占全年銷量的20%左右計算,今年全年國內乘用車零售銷量或達不到2000萬輛。
對此,崔東樹表示,2023年,國內乘用車市將會在第三、第四季度得到較快增長,呈現前低后高的發展走勢,預計全年仍能保持同比0%~2%的正增長。
“車市‘價格戰’是促銷潮并非降價潮”
雖然3月國內整體乘用車市表現偏弱,但豪華車市卻表現突出。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國內豪華車零售量達到27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35%。“這主要得益于2022年受芯片供給影響的豪車缺貨問題已逐步得到改善,豪華車市場呈現出逐漸走強的態勢。”崔東樹表示。
相對于豪華車市的高增長,自主品牌增速卻明顯放緩。3月,自主品牌零售77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9%;國內零售份額為48.8%,較2月降低了2.2個百分點。
3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出現了明顯下滑。數據顯示,3月國內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54萬輛,同比下降9%。其中,3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1.9%,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6%,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
從國內乘用車周度走勢看,3月前兩周銷量嚴重偏低,進入下旬后市場才逐步回暖。“這主要是3月初車市興起的‘價格戰’導致部分消費者采取觀望態度,直到后期才逐步得到恢復。”崔東樹表示。
3月初,湖北省政企聯合打響“第一槍”的國內車市“價格戰”,范圍持續擴大。截至3月中下旬,已有超過40家車企加入到了車市本輪“價格戰”之中,方式也各異。“3月,國內車市興起的規模性汽車降價,并非降價潮,而是促銷潮。”崔東樹強調稱,今年的“價格戰”只是促銷規模很大,尤其是過度促銷宣傳,帶來的后果是購買信心低迷,銷量偏低。
崔東樹分析稱,3月,國內車市出現大量車企的促銷信息,宣傳力度很大,但實際并未出現官方的降價行動,而是限時、限地區、限車型的促銷熱潮。車企促銷的核心因素是國六老款車型的促銷清庫。由于出現由局部強力促銷帶來的大面積觀望,因此部分廠商不得不用更大力度的促銷宣傳,化解價格顧慮,實現持續銷售。
乘聯會方面表示,在市場逐步認清3月車市促銷潮只是常規促銷、政策小范圍加碼后,燃油車市場的消費觀望情緒會自然褪去。車市促銷潮結束,加上上海車展的舉行,國內車市將在4月得到明顯增長。
崔東樹稱,上海車展必將成為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強大平臺和助燃劑,車展訂單表現也將成為行情轉暖的重要風向標。
出口成車市最大亮點 新能源車占比達24%
“3月國內乘用車市場表現偏弱,主要體現在傳統乘用車上,新能源乘用車依然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崔東樹表示。
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為54.3萬輛,同比增長21.9%,環比增長23.6%,零售滲透率為34.2%,較去年同期28.1%的滲透率提升6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乘聯會
批發銷量方面,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61.7萬輛,同比增長35.2%,環比增長24.5%,廠商批發滲透率達31%,較2022年3月25.1%的滲透率提升了6個百分點。其中,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6.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7%。
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回升到11家。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排名前五的車企分別為比亞迪(約20.61萬輛)、特斯拉中國(約8.89萬輛)、廣汽埃安(約4萬輛)、長安汽車(3.35萬輛)、上汽乘用車(3.12萬輛)。
此外,3月,國內汽車出口依然保持了高增長態勢,成為當月國內乘用車市最大亮點。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國內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29萬輛,同比增長172%,環比增長15%。其中,3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出口7萬輛,占出口總量的24%。
而隨著出口運力的提升,3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25.4萬輛,同比增長166%,環比增長31%;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4.8萬輛,同比增長200%。
今年汽車總體出口延續去年四季度強勢增長特征。乘聯會數據顯示,1~3月,國內乘用車出口78萬輛,同比增長90%。
崔東樹認為,伴隨著中國新能源車規模優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隨著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我國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向好,前景可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