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3 20:35:26
◎孫宏斌坦言:“2021年四季度開始,行業持續發生變化,很多事情超出了預判,公司出現了流動性困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對此管理團隊已進行了深刻反思,總結經驗與教訓。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上過于樂觀和激進,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權過于下放等問題,導致安全墊不夠厚,沒能經受住這一輪考驗。”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孫宏斌等待這一刻已經377天了。
4月13日,時隔一年多,融創中國(01918.HK,股價2.04港元,市值116.06億港元)復牌,盤前跌去近6成,收盤價2.04元,跌幅超過5成。
融創的經歷十分具有代表性,從“除了我們以外,都有可能暴雷”到“沒能經受住這一輪考驗”,再到如今的復牌以及“爭取在2023年回歸良性”,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有艱難的路要走。
上市13年,融創的巔峰市值曾經超過2500億港元,股價曾超過48港元,這一天是2020年1月2日。
而3年之后,融創股價只有約2港元,市值剩下116億港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融創復牌對其來說有三個功能:股票有了流動性,可以抵押,出賣,獲取資金;債務重組之后,現金無需都優先還債,而是可以用于經營和生產,有利于企業復產復工;復牌后,企業信譽會得到提升,能夠作為正常的上市公司享受銀行信貸政策,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和擴大融資規模。
2022年3月28日晚,融創公告,預期無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2021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公司股票將于4月1日上午9時正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暫停買賣。
而就在2021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董事長孫宏斌曾豪言:“除了我們以外,都有可能暴雷”。
隨后的5月11日晚,融創公告,未能在30天寬限期內支付4筆美元債利息,合計未支付利息1.04億美元。同時,已委任華利安諾基(中國)有限公司為財務顧問,協助評估集團的資本結構及流動性狀況,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以解決當前階段性流動資金問題。
融創方面稱,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集團銷售持續下滑,且隨著部分房企陸續暴露流動性問題,融資難度亦不斷加大。在此情況下,集團積極采取了包括促進銷售回款、處置資產、股權融資及控股股東無息借款等措施,保證了集團流動性平穩。
不久前的融創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上,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行為,孫宏斌坦言:“2021年四季度開始,行業持續發生變化,很多事情超出了預判,公司出現了流動性困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對此管理團隊已進行了深刻反思,總結經驗與教訓。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上過于樂觀和激進,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權過于下放等問題,導致安全墊不夠厚,沒能經受住這一輪考驗。”
這377天中,不時有融創的消息傳出,但官宣流動性危機之后,孫宏斌還是選擇了低調“隱身”。
2022年11月底,泛海控股完成了一次股權變更,融創持股比例從100%下降至10.3220%;新增2名股東,分別為中信信托和蕪湖華融資本,兩家分別持股64.6780%和25%。泛海方面持有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和上海董家渡項目,融創2019年收購了全部股權。
這是融創出險后首個完成處置的重大項目。
2022年12月9日早間,融創發布債務重組重大進展公告,孫宏斌在公告中致歉:“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本集團面臨了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經營壓力,本人藉此機會代表董事會向各位股東、債權人、客戶、合作方等相關各方表達最誠摯的歉意”,并表示“將深刻反思過去發展中的不足和問題,吸取經驗教訓,堅決調整……爭取在2023年回歸良性、健康發展軌道”。
2022年12月30日,融創官微發布一則消息,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孫宏斌,與武漢城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應志剛進行座談,雙方就有關事項簽訂了合作協議。從融創方面發布的照片看,孫宏斌面容消瘦不少,頭發已顯發白。
此后,融創中國的重組進度條明顯拉快。
今年1月初,融創總計160億元的境內債券整體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將有效緩解融創未來3-4年的流動性壓力,進一步改善整體財務狀況。
3月28日,融創就90.48億美元境外債務與債權人小組(其債權占現有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超30%)達成協議。當時有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債務重組中,獲得債權人小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融創的債權人小組持債金額超過30%,近30億美元,無論是權重占比,還是債務規模,目前都是行業較高的,這意味著方案整體通過已有極大保障。
在今年3月底的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上,孫宏斌在開場白時就表示,我代表公司向各位投資人就債務逾期問題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表示誠摯的道歉,同時也非常感謝大家給予融創的耐心理解和信任。
孫宏斌稱,此次境外債務整體重組,是公司恢復經營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公司以可持續資本結構和支持經營恢復為核心目標,充分聽取了債權人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輪反復商討形成了這一切實可行的方案。目前,持有重組債務超過30%份額的債權人小組已簽署重組支持協議。
“當然,短期內公司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挑戰,銷售的恢復、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公司不斷地堅持和努力,更離不開合作伙伴和債權人的支持,所以也懇請大家繼續給予理解、耐心和支持,幫助我們一件一件事情處理、一個一個問題解決,最終徹底化解風險、保護好所有相關各方的長期利益。”
4月12日,融創相繼發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以及復牌消息。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融創資產總額約人民幣10902億元,2022年收入967.5億元,融創認為“開展的業務具有充足的營運水平并擁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
今年前3月,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額292.7億元,同比下降59.5%;合同銷售面積22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前路依舊充滿未知。
不過,孫宏斌已經明確表示,對于接下來的債務重組進展與公司逐步恢復運營非常有信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0098000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