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追熱點的瑞聯新材:路過新冠藥、舊愛鋰電池,和新歡光刻膠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8 20:38:19

光刻膠、液晶材料、膜材料、鋰電池、新冠藥物、高分子材料...

這些看起來關聯性不強的業務或許需要一家龐大的公司才能裝得下,但是在這家陜股“小而美”上市公司年報里,你可以悉數找到。

縱觀瑞聯新材2020上市后歷程,陜股中要說哪家公司業務最能追蹤“熱點概念”,它當之無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憑借自稱的“柔性產業鏈”,近兩年的業務可以說是“花樣不少”,但很難再見到后文。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生 夏子博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光刻膠、液晶材料、膜材料、鋰電池、新冠藥物、高分子材料...

這些看起來關聯性不強的業務或許需要一家龐大的公司才能裝得下,但是在這家陜股“小而美”上市公司年報里,你可以悉數找到。

縱觀瑞聯新材2020上市后歷程,陜股中要說哪家公司業務最能追蹤“熱點概念”,它當之無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憑借自稱的“柔性產業鏈”,近兩年的業務可以說是“花樣不少”,但很難再見到后文。

2022年,公司探索新業務的步伐仍在繼續。

最近,公司宣布要做光刻膠,對去年年報中要大力發展的鋰電池業務則是只字不提,希望公司這一次找對了新的業務方向。

主營業績增長放緩

瑞聯新材年報一上來就是主營業務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每經記者注意到,公司之前已保持6年高增長,2015年以來公司復合增長率高達34.8%。

而根據2022年年報,瑞聯新材業績開始放緩,未實現持續的高增長態勢。營業收入為14.80億元,同比下降3%;實現凈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3%,扣非后凈利潤為2.25億元,同比增長5%。

年報表示,去年下游終端消費電子需求不佳導致上游面板價格下跌,公司顯示材料方面LCD板塊受影響較大,OLED板塊營收占比則進一步提高,呈現此消彼長趨勢。

由于產業鏈整體的傳遞時滯性,反映在業績上則呈現先揚后抑態勢。

具體來看,公司營業收入在2022年上半年仍保持增長態勢,一、二季度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8.00%、24.52%,三、四季度營收轉下跌,同比下降34.59%、25.72%。

公司的另一主營業務醫藥CDMO收入則大幅下滑。

根據年報,由于客戶銷售策略調整開始優先消化庫存,下調了采購預期,公司醫藥 CDMO 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82億元,同比下降35.21%。

公司之前透露,一方面是主要客戶調整了銷售策略,導致公司訂單增長不及預期;另一個產品終端藥物也已經通過認證,但由于這個客戶的合作推廣商出了一些問題,因此銷售進度會推遲,對應的中間體銷售也未達到預期。

根據債券證券募集說明書,公司醫藥中間體 CMO/CDMO 業務的收入主要來源于 PA0045, 該產品報告期內的銷售金額分別為 14,421.06 萬元、17,123.80 萬元、20,191.75 萬 元和 9,035.49 萬元,在醫藥中間體中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92.30%、69.20%、71.75% 和 74.87%,發行人的醫藥中間體業務存在單一產品占比較高的風險。

股價方面,記者注意到,瑞聯新材于2020年9月2日以發行價113.72元/股登科創板,是陜西第4家登科創板的企業。 

圖片來源:瑞聯新材官網

但是在其他一同上市的企業忙著上漲的時候,其在登后短短4個交易日便破發18%,給股民上了一堂“買到也不一定賺到”的課。

時至今日,其股價更是與發行價相去甚遠,為55.65元/股,跌去超過一半。、

不過,公司在分紅這一塊兒可以說是誠意滿滿。根據證券時報,公司上市以來年年分紅,平均分紅率高達56.23%。本年度公司直接現金分紅的金額占2022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47.59%。

新冠藥短暫了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時主打的是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業務:顯材料和醫藥中間體CMO/CMDO,在當時著實吸引了一波眼球。

根據公告,公司之所以能從顯材料拓展至醫藥中間體行業,依靠的是合成、純化工藝的共通性和20 年的研發經驗,其本質上都屬于有機材料。

所謂CMO,即“醫藥合同生產”,是指接受制藥公司的委托,提供“醫藥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制劑”等的定制生產等服務,簡單點講就是醫藥外包服務。

根據年報,相較行業龍頭,目前公司的醫藥中間體業務規模較小,醫藥研發水平和醫藥管線數量仍有較大差距。

除發展中間藥外,公司還將原料藥視為長期發展戰略,根據公告,公司擬投資4.2億元建設瑞聯制藥原料藥項目,努力建設“中間體+原料藥”一體化。

但是,公司的醫藥中間體在主營業務中占比自2020年開始已連續兩年下降。2020-2022年占比分別為23.58%、18.45%、12.32%。實際上,公司醫藥業務的“高光時刻”開始于“新冠”,也結束于“新冠”。

2021年下半年,公司披露稱供應給輝瑞公司的某醫藥中間體產品對應終端藥物適應癥為COVID-19 項目,之后股價隨漲停,并且這一概念為公司持續帶來熱度。

但在2021年12月,公司在回復投資者問題時“改口”稱:公司目前未直接給輝瑞供應中間體,之前提到的中間體是一個通用中間體,目前在給國內某知名醫藥公司供應,他們的下游客戶不清楚。

之后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放開,公司始終保持著含糊其詞的“話術”,對具體藥物研發情況缺乏正面回答。


圖片來源:瑞聯新材官網

終于在2023年1月,投資者們似乎失去了耐心,要求公司正面回答有無接到過新冠藥中間體的訂單。公司則表示暫未接到相關產品的量產訂單。

結合之前公司回答稱無新冠藥中間體專線,幾乎可以宣告“新冠藥物中間體”這一產品已然“破產”,公司在2022年的醫藥管線中也將新冠藥物中間體徹底剔除。

記者注意到,公司因“話術”被要求正面回復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公司沖刺科創板上市時,由于其對交易所問詢函內容“未予明確回復”,就曾被上交所要求其“正面、具體回答”。

另外,其還被上交所針對“公司是國內OLED材料的領軍企業”這一表述要求公司明確自身產品所處細分領域,客觀準確地披露行業地位,避免夸大描述。隨后瑞聯新材在第二輪回復中修改為:“是國內OLED前端材料領域的主要企業之一”。

從鋰電池到光刻膠

實際上,盡管公司兩大主營業務常年占營業收入95%以上,但公司的“花活兒”一個都沒落下。

2021年,新能源概念大熱。

公司隨即在2021年年報中將鋰電池列為第三大業務,視為公司發展方向。

?年報中顯示,公司已投資建設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生產 VC 和 FEC 材料,預計 2022 年投產后將會貢獻電子化學品板塊50%的收入。

但是,2022年報中僅提及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動化生產項目已交付,尚未對該項目貢獻收入內容有所提及。

不僅如此,公司似乎短短一年便拋棄了鋰電池這個短暫的“舊愛”,在2022年報中對鋰電池只字不提,轉而擁抱2022年大熱的半導體概念下的光刻膠業務,以半導體光刻膠單體和顯示用高端光刻膠為主要方向。

圖片來源:VCG111325267638

年報表示,公司從2015年開始研發半導體光刻膠單體和膜材料中間體等光刻膠材料,以高端光刻膠材料為重點方向,主要面向日本和歐美市場,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光刻膠單體、TFT平坦層光刻膠、膜材料中間體和聚酰亞胺單體。

這里簡單梳理一下公司的光刻膠業務。首先,公司所涉及的光刻膠業務無論是單體或是中間體,都為生產光刻膠成品產品所需的材料,目前銷售收入整體規模較小。

根據公司之前問答,公司光刻膠單體已經研發出多個產品,部分產品已經規模化銷售,還有些已經做出中試批次,發給客戶等待驗證。

而光刻膠成品按應用領域分類又分為PCB 光刻膠、顯示面板光刻膠、半導體光刻膠及其他光刻膠。

公司年報中表示,其業務主要集中于顯示用高端光刻膠,該光刻膠是公司LCD、OLED液晶業務的關鍵上游材料。

至此,我們可以串聯起公司光刻膠產業,其本次布局意在打通LED、OLED液晶業務與上游的顯示用光刻膠及光刻膠材料之間的產業壁壘,借此提高競爭力。

但是,公司的光刻膠布局似乎和鋰電池一樣,有點“虛”。

日前,公司在回復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公司產線是柔性產線,目前沒有專線用于生產光刻膠產品,現有顯示材料的產線進行調整后可以用于生產相關產品。

記者注意到,類似的表述在新冠藥物中間體、光刻膠業務初期規劃中都出現過。公司復在投資者問答時曾解釋,公司部分特定產品是專線生產,多數產線是柔性產線,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在OLED、液晶、醫藥中間體等產品間切換。

可以說,公司53億的市值能夠頗為“靈活”地囊括如此多的業務,所依靠的就是公司所說的“柔性產業鏈”。但是,可以想象,不斷轉換業務必然會帶來產線調整成本走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頻繁的業務轉變似乎不僅僅這么簡單。2021年9月,此時公司上市已有1年,實控人之外的股東的禁期屆滿。

而恰逢此時,公司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劉曉春與2名投資者私下交流時稱,公司在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方面有意向,且在光刻膠領域和彤程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彤程新材”)有合作意向。

這一消息導致公司股價在之后幾天大幅上漲,但隨后幾天下跌不止。之后,股東減持公告稱有三個股東啟動減持計劃,并且這幾位股東減持的價格區間最低是85元,僅在股價暴漲的幾天出現過,其余時間均未超過85元。

圖片來源:瑞聯新材公告截圖

最后,上交所僅對劉曉春個人予以監管警示結局,事情也告一落。

就上述問題,記者致電瑞聯新材證券部,對方表示短期內不方便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