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解讀一季度經濟 | 專訪屠新泉:全年外貿進出口大概率會實現兩位數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8 21:30:29

◎在全球經濟、地緣政治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202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大概率會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現階段我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主要外貿對象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變,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構性變化。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98877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484億元,增長8.4%;進口42393億元,增長0.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4090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7.9%,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5.3%,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

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37094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出口21552億元,增長23.4%;進口15542億元,增長6.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增長8.4%,保持了較快增長。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的情況下,實現這樣的增長非常不容易。

如何評價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表現?3月出口強勢反彈的因素有哪些?我國出口環境和結構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未來,外貿出口強勁反彈的勢頭是否會延續?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國主要外貿對象應向發展中國家轉變

NBD:對于一季度外貿表現,您如何評價? 

屠新泉:外貿尤其是出口的反彈確實比大家預想要快。首先,我認為還是與季節性因素有關。今年1月份,我國不少外貿企業仍然受疫情影響,發展受到遏制,2月份填補了一部分空缺,3月份存在補訂單現象,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出口增速。

另一方面,我國去年受到疫情擾動因素較大,外貿份額的下降與此有著直接關系。但今年這一因素逐漸減弱后,中國外貿的競爭優勢立馬得到體現,將流失的訂單奪了回來。

因為從總需求來看,全球市場并沒有好轉,世界主要經濟體進口沒有大幅增長,但我們的份額卻提高了,說明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別人的份額,也體現了我國外貿競爭力得到恢復,這才是我國外貿真正的實力。 

NBD:從出口情況來看,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表現都比較好。我國出口結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屠新泉: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少人對外貿持有相對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發達國家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過去我們一直依賴發達國家市場,但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們已經很難單一依賴發達國家市場提振貿易額。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出口到發達國家市場的產品大多數都不是高附加值產品,而是加工貿易、加工裝配等,這些都屬于低附加值。所以,從外貿轉型升級的角度看,我們出口發達國家的產品反而走的是低端路線。 

我們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研發的產品大多數是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并且對供應鏈的自主控制,以及消費渠道的自主控制力都比較強,這也是產業升級的重要體現。

在現階段我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主要外貿對象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變,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構性變化。

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37094億元,同比增長15.5%

新能源領域是我國外貿出口新增長點

NBD:一季度,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66.9%。為什么這些產品的出口增速那么高?

屠新泉:從目前來看,新能源產業是世界發展的潮流,也是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國家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早,政府扶持力度大,企業發展也比較好。中國在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市場份額很高,是非常具有全球競爭力的。

一季度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66.9%并不是偶然現象,從近幾年來看,這些領域的出口增速一直比較高。這也是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

NBD:3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3.4%,這種強勁的勢頭能否延續?您如何預判接下來的外貿走勢?

屠新泉:3月份出口的強勁反彈,有補訂單、補缺口的因素存在。4月份的出口增速可能沒有3月份那么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外貿已經走出低谷,保持正增長是沒有問題的。 

從全年來看也會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增長態勢。在全球經濟、地緣政治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202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大概率會實現兩位數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