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3 16:10:48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同比增長4.5%。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4月20日表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此前,在4月18日舉行的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東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負責人楊博光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分析時也表示,消費者物價指數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當前數據不應以“通縮”二字“蓋棺定論”。
“內部結構需求完善的信號已經在慢慢出現,但是大幅提升的臨界點還沒有出現。”他強調。
政策面為生產端提供友好流動性環境
對于當下一些對通縮或將到來的擔憂,楊博光認為,消費者物價指數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較大,應把當前現象看作為產業結構性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種階段性的表現。
楊博光表示,從三月的數據來看,一些資產端的回報、負債端的成本等都屬于靜態平衡的狀態。此外,在經濟結構上,服務業作為拉動經濟的一部分動力,其變化適度傳導到了居民收入端。“在這種情況下,利率中樞慢慢下移,在一些供給收縮的領域,可以把它演化成一種結構性的通脹。”楊博光說道。
產業轉型升級、高資金投入的資本密集型行業等都需要低融資成本作為支持。楊博光指出,央行正扮演這樣一個“助推者”的角色。
“我們可以從上季度央行降準和近期部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等措施上看到,政策面在為整個生產端提供更友好的流動性環境。”他說。
楊博光分析認為,從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細分項的降價幅度來看,采掘大于原材料又大于加工,這意味著上游采掘的供應瓶頸已經消退。“同時,中下游原材料以及加工成本的壓力也有所緩解。”
再進一步比較,消費者物價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差距在縮小,正在向正向的力量發展。“尤其在上游,適度的下滑反而有利于傳導到中下游盈利的改善,最終也會體現在消費端實際購買力的改善上。”
提振投資和消費是首要目標
“當就業、穩定的有效需求以及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慢慢提升,在財富效應以及潛在通脹發生之后,大家會更愿意從銀行取錢來買東西。”楊博光提醒,提振消費和投資都是首要目標,促消費、穩增長以及穩就業三者之間會產生良性互動,并將帶動整個企業利潤的上升、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內循環的提升,整個力量就會慢慢符合市場預期。
據他分析,從消費端來看,一、二月的零售數據顯示,餐飲的同比增速高于商品的部分。同時,居民出行的范圍擴大、線下消費場景修復,服務經濟斜率整體大于商品經濟,換句話講,就是物價存在于服務項目之上。
正是在這些情況疊加之下,從庫存周期的角度來考量,新訂單以及生產指數已經開始慢慢回到擴張區間。對于產成品的庫存收縮,事實上已經到了被動去庫的階段。“所以說,供、需、庫存這三者之間都會慢慢平衡。這對于消費需求的修復是一個關鍵。消費需求的提升會慢慢帶動商品需求有更多上行空間。”
從投資角度來講,楊博光提到,二月的數據顯示,基建投資仍然維持比較高的增速。各地基建項目加速落地、專項債的提前發行,以及地方財政的收入端的補充都是幫助提升投資需求的重要方向。“這也會推動相關產業鏈的需求擴張,水泥、建材等價格都會有所提升。而聯動則帶動了企業去庫存以及投資的貸款需求增加,對于企業端的貸款會形成好的發展格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