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四川省省長黃強:挺過“最難”一年 今年很有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3 18:54:56

既要跑出加速度,又要確保高質量,這是四川對自己的期許,也是經濟大省的責任。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四川天府新區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2年,西部經濟大省四川經歷了一段艱難歲月。高溫、疫情、限電、地震等超預期極端情況,讓不少人為之捏把汗。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也坦言,過去一年,是他進入四川工作以來最有挑戰性的一年。

黃強表示,去年上半年經濟持續下滑,“當時很著急”,通過全省人民的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決戰四季度、大干100天,硬是把經濟拉了起來,經濟運行走出一條“堅強曲線”,媒體評價“最難經濟大省經受住了最嚴峻考驗”。

2023年全力拼經濟,經濟大省當然要勇挑大梁。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此前確定了今年GDP增長6%左右的目標,比全國高一個百分點,同時,今后五年高質量發展要明顯“進位”,到2027年經濟總量超過8萬億元。

既要跑出加速度,又要確保高質量,這是四川對自己的期許,也是經濟大省的責任。昨晚(4月22日),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播出了特別策劃的“經濟大省新擔當”系列首期節目,聚焦“天府之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黃強在節目中還表示,今年一季度四川各項支撐指標表現都不錯,“我感覺市場信心完全恢復了”。

他不忘強調,“去年這么困難我們都挺過來了”,今年機遇這么好,國家有很多政策,“我們對今年很有信心。”

“高質量發展沒有捷徑,唯有實干”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黃強表示,高質量發展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我們把今后幾年的重大項目做了一些梳理和規劃”,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

4月12日, 第10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開幕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四川來說,重大項目“管當前、利長遠”,是推動經濟重啟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公開報道顯示,1月3日上午,2023年首個工作日,四川即集中開工了一批重大項目,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現代產業、城市更新等領域,總投資超7400億元。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指出,高質量發展等于一個質量系數乘以一個發展速度,若速度為零,其他都將等于零,“沒有發展就沒有高質量”。在他看來,四川目前還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中期,應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同時,他建議,四川一方面要打造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態,另一方面則要打造科學研究、技術發明的“原始森林”,培育更多“從0到1”的創新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創新”不但在此次節目中被高頻提及,更成為這個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關鍵一環。

黃強表示,中央要求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四川要發揮軍民協調創新的優勢,多解決一些“卡脖子”技術、多鍛造一些“國之重器”,為國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據悉,除天上“飛”的殲20、地上“跑”的川藏鐵路等外界熟知的“四川造”外,四川還在稻城建設了世界最高海拔的宇宙線觀測站,在涼山錦屏山區2400米以下的隧道里建設了世界最深的暗物質實驗室,加速推進深空、深地探秘進程。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對此,有評論稱“四川的崇山峻嶺中都飄蕩著科學的味道”,而由此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這些科研力量如何把地方產業帶向更高層次?

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吳群剛在節目中表示,接下來將一手抓現有優勢資源,下大功夫讓這些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避免“墻內開花墻外香”,同時,積極培育和塑造新的競爭優勢,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攻克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卡脖子”問題。

黃強則強調,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四川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對教育投入的增長不能低于GDP增幅”,早日成為“教育強省”。

在他看來,“科技決定明天,教育決定未來”,四川的科技和教育實力都屬于國家第一方陣,但它們對經濟的貢獻潛力還很大,“我們想把它們很好地結合起來,讓四川雄厚的科教實力變成經濟的最大拉動力”。

“企業看重優惠政策,更看重穩定的預期”

長遠看,教育、科技、人才,將為經濟大省積蓄綿長動力。著眼當前,實體經濟之于地方發展,更是繞不開的澎湃動能。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今年7月,成都大運會開幕式將在這里舉行 圖片來源:新華社

黃強表示,實體經濟,特別是裝備制造,是工業的根基。三線建設時期,四川積累了工業的基礎,也是四川工業的家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四川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大省,現在41個工業門類都有,體量也比較大,像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等,在全國舉足輕重。

為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川明確提出要辦好“三件大事”:一是優勢產業提質倍增,二是成鏈集群,第三是產業備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0年至今,“制造強省”已連續四次寫入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四川今后五年的一大重點任務,即是推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等六大優勢產業營業收入翻番,打造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前,四川已有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成(都)德(陽)市高端能源裝備集群、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入選工信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國家隊”數量居西部第一。

對于“產業備份”,黃強解釋說,四川釩鈦儲量位居世界前茅,鉀、稀土儲量分列全國第一、第二,四川作為國家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也在積極打造國家的產業備份基地,這對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非常重要。

在四川的邏輯中,未來五年“工業化率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必須加速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

攀鋼釩軌梁廠鋼軌生產線 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要完成上述“進化”,西部經濟大省顯然還需要更多充滿生命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做支撐。為此,四川把著眼點放到了營商環境上。

“對我們西部地區、內陸地區來說,更應該抓開放,更應該抓營商環境。”黃強在節目中強調,“企業看重優惠政策,更看重穩定的預期、公平的機會、誠信的政府和法律的保護。我們想持續打造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營商環境。”

在他眼中,四川的吸引力其實是非常“市場化”的。除了省會成都的魅力,還有另外兩大優勢——首先,成渝地區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較大的市場優勢,四川戶籍人口9100萬,全國第四,可以輻射西部近4億人口的市場。其次,四川作為水電第一大省,清潔能源優勢突出,生產的綠電,未來可以幫助企業出口產品免征碳稅。

“守住安全底線、生態紅線和耕地紅線”

“綠色是四川最鮮明的底色。”在黃強看來,四川正是因為有了綠水青山,才成為第一水電大省。當被問到將如何向世界推介四川時,他也從非常“原生態”的角度選了三個詞,“屏障”“秘境”和“寶庫”。

白鶴灘水電站 圖片來源:新華社

所謂屏障,意指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的生態屏障,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所謂秘境,指代的是當地不勝枚舉的自然文化遺產、5A級、4A級景區及新開發景區;寶庫則是說,四川不僅是中國的三大林區、五大牧區之一,也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森林面積達到3.8億畝,全國第一。

黃強特地在節目中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運會開幕當天,三星堆博物館的新館將正式對外開放,“比老館要大5倍,比前年開始發掘的6個坑出的文物更多、更大、更美。”

眼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進入第四年,對于“成渝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兄弟組合”這個熱議話題,黃強的態度是,成和渝如果單獨算,可能都算不上國家的一個極,但合起來就可以作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

“所以中央一直非常重視成渝地區的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寫入了二十大報告。”他說。

相較于“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這樣宏大的長期戰略目標,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亦非易事。用黃強的話說,“這個題目很大,也是我們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情”。

據悉,四川是13個產糧大省之一,菜籽油產量、大豆產量分列全國第一和第三,生豬出欄量居全國第一,四川守好“糧食安全”,無疑具有全局意義。

2022年9月,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鎮新華村,村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 圖片來源:新華社

黃強表示,四川將全力保護好現有耕地,“因為耕地是糧食的命根子”,同時,積極推動兩大水利工程,以解決四川“工程性缺水”“季節性缺水”等突出矛盾。

其中,通過“引大濟岷”,把大渡河的水引到成都平原,可以使3600萬人和800萬畝土地受益,也使都江堰這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注:都江堰的水來自岷江)。

另一個則是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

黃強解釋說,安寧河流域包括攀枝花地區和涼山地區,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種什么長什么,而且品質非常好,像全國人民都喜歡的攀枝花芒果、會理石榴等等”,但它現在工程性缺水比較嚴重,常常是“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

為此,四川準備啟動18個大中水庫,建成以后將使450萬畝土地受益,進而打造“天府第二糧倉”。

節目最后,黃強還隔著屏幕和其他兄弟省份分享了心得,“我最想說的還是要牢牢地守住安全底線、生態紅線和耕地紅線。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如果安全的基礎不牢,發展的大廈會地動山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觀動態 成渝雙城經濟圈 四川省 宏觀動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