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蓄勢向新聚能未來:交大安泰“知行天下”常州站主題論壇舉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4 19:26:27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Gpatkmdbtr1682330673978.thumb_head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技術創新和制度變革的推動下,智慧能源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4月22日,在以“探索綠色經濟新動能”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知行天下”常州站主題論壇上,交大安泰EMBA中心、交大安泰高管教育中心攜手常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圍繞綠色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智慧能源新應用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本次論壇由高管教育中心主任高晶鑫博士主持。

常州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何海平在論壇上談到,當前新能源賽道是全球超級藍海,市場不可估量,常州要鞏固先發優勢,保持競爭優勢,建成引領長三角,輻射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何海平表示,要與交大繼續深化合作,搭建交流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加強人才培養,充分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發揮“百千萬工程”的深遠影響。

“我們與常州有非常深的淵源,我們與常州的合作將深入助力區域經濟開拓,助力民營企業和校友企業的發展。最近,我們與幾家常州校友企業一起走進大理、洱海做了公益,讓常州企業的太陽能路燈產品照亮了西部山區。讓我們共同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為人類福祉,為經濟發展一起努力。”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副院長田新民在論壇上表示,交大安泰秉持“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以行業研究和科技金融為驅動,在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多地構建了國際化發展布局。

主題論壇環節,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副院長尹海濤以《儲能和新能電力系統中的能源》為題,分享了他對新能源行業的理解。他認為,我們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不僅僅是為了“雙碳”目標實現,更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包括氣候安全、能源安全等。“‘雙碳’不僅僅是一個環境領域的問題,更是實現中國能源轉型和產業轉型的抓手。我們必須從更高角度去理解它的意義。”他說道。

尹海濤還提到,智慧能源時代要使供給和需求解耦。為什么要解耦?他解釋道:“以前我們很容易做到能源需求和供給的平衡。在供給端,發多少電大概是能算出來的;需求端也是可預測的,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我們通過調度實現平衡。但未來的預測將會變得越來越難,很多風電、光伏等受不確定因素發電產生的電能增多,需求端的變化也在增多。”因此,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解耦必須靠儲能支撐,同時也要求整個系統變得越來越智能。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繼勝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氫能源的生產制造、未來變革等方面的觀點。“氫最主要來源于大自然的能源,也就是太陽能和風能這些可再生能源。我認為,目前成本較高制約了氫在整個終端設備上的應用和發展”,孫繼勝說,“氫的制造材料和使用都非常環保,最終到它壽命結束時,回收是物理的拆解和分解。所以氫燃料電池未來一定大有作為,它不僅僅是一種能源的經濟,也是未來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圓桌討論環節,尹海濤與孫繼勝,常州市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百千萬”工程項目百一(1)班學員、蘇文電能董事長施小波,EMBA2012春1班校友、東星智慧醫療董事長萬世平,EMBA2016秋2班校友、江蘇一號農場董事長姜方俊,萬幫數字高級副總裁江建清,圍繞能源系統轉型、智慧醫療的發展、傳統電能與新能源的發展等話題進行了討論交流。

聊到傳統電力系統和新型電力系統的轉化,施小波認為:“傳統的電力行業和新電力行業會交替發展,短期來看新能源挑戰非常大,但是長期來看是很有價值的,儲能也是。同時,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和傳統電力系統的發展是同步發展的,越是在傳統的新型電力領域里,越需要電力電子提供更安全的性能和更可靠的服務。”

“對于醫療器械的未來,我認為重點是支持國產替代。我們現在的診斷設備以及普通的治療設備,產品已經完全和國際是一個水平。”談及醫療器械的發展方向,萬世平如是說。

姜方俊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格外重視,他說:“我們在構建自己核心競爭力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提升智能化水平。AI技術提高了我們的交付效率和質量效率,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江建清認為,伴隨著制造體系的進一步成熟,我國汽車行業發展“未來可期”。“5年前很多車企沒有向市場推出新能源車,但現在已經準備推行的車型有將近20款。在電池、電機、電控“三電”方面,我們不比別人差。”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論壇現場,EMBA 2016級2班校友、江蘇一號農場董事長姜方俊為上海交通大學工程館基金捐贈20萬,他表示,感謝母校的培養,他在交大安泰留下了鮮明的學習印記,教授們的引導和同窗們的幫助,使得他在公司轉型的道路上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工程館承載了幾代交大人美好的校園回憶,工程館基金的成立將為工程館建設維護提供資金支持,為上海交通大學的“雙一流”建設助力。改造后的工程館將作為教學科研樓宇繼續使用,把它打造成一個聚焦人才培養,以教學交流和高端培訓為主要特色的教學研究基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 儲能 電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