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7 22:16:43
◎在魯邦通創始人、董事長陶洋看來,雖然數字化、物聯網等已喊了多年,但目前很多工業設備仍處于信息化的孤島。同時,很多中小制造企業雖有了數字化轉型意識,但也囿于人才、資金等短板而未能施行。
◎陶洋表示,魯邦通對深耕的行業有三個標準:一是行業有比較明顯的聯網和上云的痛點;二是行業有一定的市場容量,甚至最好能和衣食住行有一定的關聯性;三是競爭對手對相關領域涉足不深,魯邦通的核心能力可以在行業里解決具體問題,逐步培育出核心競爭力。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創業之前,陶洋在一家通信公司負責海外銷售工作。
那是2010年前后,國內的機器人應用雖沒有如今廣泛,但已顯現出趨勢。在德國、日本等一些國家,自動售賣機、飲料瓶回收機等智能設備在街頭已隨處可見。
那時,也是物聯網在我國蓬勃發展的起步時期,首先是物聯網被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發布,提出要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廣泛應用等。
輾轉多地出差的陶洋看到了更多的機器人應用案例,他想,既然為人提供通信的賽道上已是大廠林立,不如另尋機會,于是他一頭扎進了機器通信的賽道,開始研究M2M(Machine-to-Machine,機器互聯)。2010年5月,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邦通)創立。
經過十余年發展,到2021年,魯邦通入選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2022年成為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并在新三板掛牌。今年3月,魯邦通(873791,NQ)發布2022年年報,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73億元,凈利潤3413.04萬元。
近日,作為魯邦通創始人、董事長,陶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在他看來,雖然數字化、物聯網等已喊了多年,但目前很多工業設備仍處于信息化的孤島。同時,很多中小制造企業雖有了數字化轉型意識,但也囿于人才、資金等短板而未能施行,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也是魯邦通當下的目標。
魯邦通創始人、董事長陶洋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從2022年年報看,魯邦通將主營業務收入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電梯物聯網產品,工業無線通信產品,云、行業解決方案及其他,其中,電梯物聯網產品去年收入1.27億元,收入占比為46.61%;工業無線通信產品收入1.3億元,收入占比47.54%。年度前五大客戶中,前三名均是電梯企業,收入占比超過40%,可見電梯行業對其業績影響的舉足輕重。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但初創期的魯邦通只做硬件設備(如工業無線通信網關等),后來跨越至云平臺、邊緣計算等軟件領域,并逐漸發展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行業上,縱向深耕電梯行業的同時,橫向發展出為工業、環保、醫療、機器人等行業設備提供服務。
“當時是想,有這么多的機器應用,(機器)通信會不會是一個可能的方向?結果,研究后就跳‘坑’里去了。”回憶起創業契機,陶洋打趣道。
“早期的物聯網主要聚焦連接與遠程監測,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上云,我們也加速將技術能力從連接逐步延伸到云端應用和傳感與控制,推動物聯網技術和場景融合。”陶洋認為,設備物聯是基礎抓手,但也要對市場需求作出快速反應,“要走在市場的前端,保持和客戶共創,既能解決客戶的需求,也能提升我們的技術能力和對行業的理解”。
至于聚焦行業,陶洋認為,一方面,企業想發展,一定要拓展不同的業務曲線,尋找第二業績增長點;另外,“技術最終要跟場景和行業緊密結合,才能夠擦出更多的火花”。
以電梯為例,據陶洋介紹,公司在2013年便開始思考和分析,“到2015年,我們很幸運,全球頭部前三的電梯制造企業需要找對應的物聯網供應商,我們經歷非常激烈的競爭后,從數十家廠家里脫穎而出”。
據他介紹,當時的頭部電梯企業已完成服務型制造的轉型,收入構成中50%來自銷售新電梯,50%來自對應的維保服務和更新改造服務,“這部分服務收入怎么實現降本增效?數字化是唯一出路。”魯邦通在搭建電梯物聯網所需的物聯網數據通信、語音等技能上均有積累,也有了進入該領域的抓手。
魯邦通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既然技術要與行業相結合,選擇什么行業就成為必答題。陶洋表示,魯邦通對深耕的行業有三個標準:一是行業有比較明顯的聯網和上云的痛點;二是行業有一定的市場容量,甚至最好能和衣食住行有一定的關聯性;三是競爭對手對相關領域涉足不深,魯邦通的核心能力可以在行業里解決具體問題,逐步培育出核心競爭力。
結合上述三個標準,電梯行業剛好匹配,因此成為魯邦通聚焦的領域。
2015年前后,電梯安全事故多次登上熱搜,如何做到有效監管和高質量維保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公眾關注,電梯物聯網產品的開發運用,恰好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監管和維保難題。
陶洋介紹,在此背景下,魯邦通構建了一整套的電梯行業“連接器”(軟硬協同的操作系統LiftOS),“這個操作系統廣泛連接了政府、電梯企業、維保企業、物業企業、乘坐電梯的人和機器人、保險公司,并圍繞場景和角色提供了十幾個數字化應用,既有面向政府的監管系統,又有面向電梯廠商、維保企業、物業等的不同系統”。
實際上,房地產投資過去多年的穩定增速為電梯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應用市場。華菱精工(SH603356,股價12.52元,市值17億元)2022年年報披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用電梯保有量超過900萬臺,龐大的電梯保有量也催生出電梯監測、維保等需求。
魯邦通工廠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另一方面,不僅特種設備企業,包括美的集團(SZ000333,股價57.26元,市值4021億元)、中國中車(SH601766,股價6.84元,市值1963億元)、碧桂園(HK02007,股價2.02港元,市值558.28億港元)等制造業和房地產領域的新軍也先后闖入電梯行業,行業競爭趨向白熱化,數字化、智能化逐漸成為電梯產品及服務的創新方向。
例如,奧的斯機電2019年推出了OTIS CONNECT物聯網解決方案,美的樓宇科技2022年發布智慧電梯管理平臺等,在廣日股份(SH600894,股價7.07元,市值60.80億元)、康力電梯(SZ002367,股價8.28元,市值66.08億元)等電梯上市企業公告中,“物聯網”“數字化”被反復提及。
如今,談起電梯行業的數字化,魯邦通不僅涉及電梯的前裝(電梯物聯網),更提供后裝(維保數字化、監管救援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實現數據打通和信息交互,進行電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回過頭看,獲得與頭部企業合作的機會,為魯邦通積累了深刻的行業洞察,產品也積累了全球不同國家認證、物聯網安全、源代碼安全等能力,“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點,其實構成了魯邦通產品和服務的‘護城河’。”陶洋說道。
“通過深耕電梯行業,我們對行業數字化積累了一定的洞察,當我們把這里面的行業特性抽象出來,加上我們積累的傳感與控制、邊緣計算、5G通信、工業低碼、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能,應用在其他行業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陶洋分析稱,由此,魯邦通提出賦能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升級。
不過,全鏈條的數字化,不僅要解決設備聯網的問題,還要貫通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企業內部價值鏈。陶洋坦承,魯邦通不是一個大而全的數字化賦能平臺,“我們只聚焦一段,目前主要是圍繞裝備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展開”,換句話說,魯邦通所提出的數字化,主要聚焦裝備的后服務市場(又稱“后市場服務”)。
所謂后市場服務,即裝備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涉及多種類型的服務需求,比如安裝、調試、巡檢、維護、維修等常規性售后服務,以及能夠為使用企業帶來更高營業利潤的預測性維護服務、設備升級改造服務等。
陶洋認為,后市場服務,尤其是目前很多工業裝備仍處于信息化孤島狀態,存在相當的數字化空間,后市場服務大有可為。
一方面,“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其實很多企業原有業務增量已經很難再漲。做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就是在原有銷售產品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化跟互聯網的技術,延展出一塊智能化的服務,能夠把這塊服務作為產品銷售出去,左手賣產品,右手賣服務”。
另一方面,陶洋介紹,信息化孤島狀態下,工業裝備在現場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信息難以實時感知,與現場溝通效率落后,設備運維過程不透明,運維進度狀態難以實時獲取,運維歷史記錄難以追溯查詢,嚴重影響設備運維的效率。此外,備品備件以及相關耗材信息匱乏、原廠副廠料件混用等,也嚴重影響運維效果。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不僅是后服務市場,全面擁抱數字化的浪潮正席卷各行各業,然而,相比于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囿于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限制,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中指出,2021年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的企業占比為79%,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占比只有9%。雖同比增長了6個百分點,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于初探階段,數字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但至少在數字化轉型的意識上,中小制造企業已在覺醒,陶洋表示,公司在業務拓張的過程中發現,與過去相比,經過近三年市場轉變以及政策推動,如今更多的中小企業有了數字化轉型的意識,“只是確實不知道該怎么做,這就需要服務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