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江西為什么慢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8 20:42:21

抓住關鍵變量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楊歡

Ixgtfircsv1682683434432.thumb_head

圖片來源:南昌市政府官網

截至目前,31個省份的一季度經濟數據已經全部出爐。

看各省份經濟增速,吉林與西藏并列居首,西部多省份比如寧夏、甘肅、內蒙古等的增速也表現靠前。目前有8個省份的一季度增速低于全國水平,江西排在倒數第一,讓人意外。

去年一季度,江西GDP增速6.9%,排名全國第二;從去年全年來看,更是以4.7%的增速與福建并列第一,GDP總量邁上新的萬億臺階(3.2萬億)。

眼見突破“環江西經濟圈”已見起色,怎料今年一季度其經濟增速跌至墊底,同比增長1.2%。相比去年一季度,GDP總量只增長了0.2億,也就是2000萬。

是什么原因讓江西增長的勢頭減弱?從分項數據看,GDP增速下滑主要受工業影響。官方對此給出了解釋:“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及需求不足導致部分行業不景氣影響,工業增速出現回落。”

“高光”黯淡

回顧2022年,江西曾一路都是“高光時刻”。

去年一季度,GDP增速6.9%,只比排第一的新疆少0.1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二;二季度,GDP增速4.9%,比寧夏和山西弱一點兒,排名第三;三季度,GDP增速5%,排在山西和福建之后,也是第三;一整年下來,“小透明”成為了增速優等生,全年增速達到4.7%,領跑全國。

或許正因為這樣,給今年鑄就了“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底子。

進入2023年,突飛猛進的江西,一季度GDP增速突然斷崖式地停了下來:根據江西省統計局發布的全省2023年一季度數據,地區生產總值為73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

這一增速,在目前公布數據的30個省市自治區中,位列倒數第一,比全國4.5%還低3.3個百分點。

同時,對比去年同期,江西一季度GDP總量只增長了2000萬,幾乎為原地踏步。相比之下,隔壁的湖北增長了1000多億,“老對手”陜西也增加了400億。

截至目前,江西下轄11個城市,只有贛州公布了一季度的數據,同比增速3.5%,總額增長35億。所以是省內哪些城市拉低平均水平,還不甚明了。

圖片來源:南昌市政府官網

從產業數據找原因,江西去年為什么快,今年為什么慢下來,其實都與工業息息相關。去年一季度整體增速領跑時,江西省統計局的分析是,“第二產業支撐有力,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彼時,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7%,拉動GDP增長3.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6.0%,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

到了今年,整體1.2%的低增速,細分到具體的產業:一產增加值增長3.0%;二產增加值下降2.4%;三產增加值增長4.0%。

將唯一下滑的二產數據,繼續細分:其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規上工業表現下滑更厲害,增加值同比下降了2.8%。所以,工業尤其是規上工業,成了“拖后腿”的直接原因。

根據官方今年的說法,38個大類行業中,24個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面超過60%。

從十大重點行業看,呈現五增五減態勢,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居前三位,分別增長15.4%、10.1%、6.5%;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居后三位,分別下降9.6%、9.7%、17.7%。

“需求不足”

針對工業增速出現回落,江西省統計局在“基數高”的理由之外,還給出了“需求不足”的原因。

江西的工業可以歸納為兩類。一是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包括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二是得益于本土豐富的礦產資源,坐擁銅、鎢、鈾、鉭、重稀土、金和銀礦等,礦產資源有“七朵金花”之稱,為當地工業發展奠定了“壓艙石”的地位。

2019年江西提出有兩個產業未來五年要挺進“萬億級”,其一是電子信息產業,另一個則是有色金屬產業。2021年,作為有色金屬大省,江西的有色金屬產業營業收入率先突破萬億級;隨后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也突破萬億元,達1.03萬億元。兩大支柱產業已雙雙實現目標。

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進入2023年,以上兩大支柱產業,乃至工業,都面臨不太穩定的外部形勢,受影響的也不只江西一個。

3月20日,浙江日報刊發《都這么拼了,為什么還是0%——前兩個月浙江規上工業觀察》一文中亦提到,今年1-2月浙江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

火力全開,卻錄得0%的結果,浙江一方面肯定了與去年高增長總量持平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提到了“需求不足”的因素——

從外需來看,全球范圍內需求收縮,浙江省內企業缺乏訂單的壓力陡升。從內需來看,國內商品消費也是復蘇乏力,連曾經一騎絕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也明顯放緩。

從全國來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2月經濟數據中提到,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同比下降1.3%,利潤同比下降22.9%。

其中,與國內國際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東部大省,站在了“需求不足”沖擊的最前沿,江蘇省1-2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滑25.8%,浙江省1-2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滑48%。

具體到電子信息行業,與整體走勢類似。全國數據顯示,今年1-2月,規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6%,營收同比下降6.5%,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則達到了77.1%。1-2月,全國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也呈現下降態勢,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8.4%。

由此,從企業端來看,全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規模,同比都出現了小幅收縮。市場信息還顯示,一些電子零部件的分銷商反映,因為外部庫存較高等原因,今年Q1業內的外貿訂單與2022年Q1相比有較大幅度減少。

再看有色金屬行業。這是一個與下游需求密切掛鉤的產業,更重要的是,江西的有色金屬產業還主要集中在資源開采、冶煉及初級加工等中低端。

再加上我國雖然是消費大國,卻沒有有色金屬資源的定價權。這就導致,礦產資源的市場價格一旦大起大落,國內相關產業就難以表現出抵御風險的能力。

說到今年以來有色金屬的漲跌,最為突出的就是價格猶如“過山車”的鋰礦。

2022年,是鋰價的高峰。國內碳酸鋰價格從2021年底的27萬元一路升至2022年的近60萬元。

當時還有新能源整車企業家吐槽:新能源產業的上中下游都是在給鋰礦“打工”。沒想到今年碳酸鋰價格“腰斬”,從去年11月算起,5個月時間下跌了近七成。

再加上今年2月宜春還整頓了當地的采礦亂象。多方因素疊加,對江西那些集中于資源端的企業而言,業績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從大省到強省

那江西這次工業增速下滑,就沒有自身的原因嗎?

總結過去十年,江西實現了從農業大省到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跨越,2021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進入全國工業“萬億俱樂部”,躋身我國新興工業大省的行列。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但也正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與發達省份相比,江西的工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都處于偏低水平。

依舊以有色金屬行業為例。一篇發表于今年1月的《江西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文章,在分析了江西的產業發展現狀后認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后勁難繼,技術層面欠缺創新力,產業向綠色環保經濟發展步履維艱,產業結構調整任重而道遠”。

比如,文章中提到,江西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以中小企業居多,領軍、龍頭企業十分稀缺,整個產業也不重視基礎研究。

這其實是江西整個行業的“通病”。有數據顯示,2020年,江西有色金屬規上企業657家,雖然數量較多,但戶均規模小,高附加值產品占比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比較嚴重。

而一些聚焦資源開發的大型工業企業又不是本土培育起來的,開采后輸送到外面加工,與當地產業的關聯度并不高。同時,外來企業的“忠誠度”也不高,江西只是企業們在全國乃至全球布局的“資源寶地”之一。

資源型企業和傳統產業占比較高,高端制造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又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與其他省份拼搶產業鏈上的頭部企業和重點項目?江西有力的武器就是礦產資源,“把好資源給好東家、用好資源換好產業”是最根本的招商邏輯。

擁有亞洲最大鋰云母礦儲量的宜春,專門組建了國有獨資公司——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將礦權牢牢集中在政府手中。這種方式,一方面是從源頭上統籌礦產的勘查開采,避免由市場主導出現竭澤而漁的現象,另一方面也能順勢掌握礦權、掌握分配資源的主動權。

但是,靠資源分配,怎么獲得更多的企業和項目青睞呢?宜春的方法是挖掘增量、做大蛋糕。“十三五”期間,宜春累計投入地質勘查資金上億元,繼續探查新的礦產地。換言之,這用的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邏輯,以可預見的資源增量,給企業傳遞扎根當地、搶先布局的理由。

工業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型工業大省要向新興工業強省邁進,諸如以上提到的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以及沒有提到的綠色化、品牌化、開放化,都是江西整個工業發展要一一完成的“必答題”,如此才能形成經濟規模和增速有質有量的提升。

江西提出,到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左右,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1.3萬億元。江西省統計局也說,當地工業經濟的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希望如其所愿,失速是暫時的,在發展中解決當前的問題、向高質量邁進,重回增長區間就是可期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