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范圍內,中國貢獻排第一”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2 15:52:50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央視財經報道,北京時間5月2日10時30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報告指出,在當前全球金融環境收緊,通脹高企以及美歐銀行業危機拖累經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為亞太和全球經濟提供了巨大動力。中國和印度將推動2023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率達到4.6%,超過2022年的3.8%。
這一預測較2022年10月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0.3%。這也意味著亞太地區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高達70%左右,而在亞太范圍內,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排名第一。
另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1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為5.2%,將產生積極外溢效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433124479
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8%,較此前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今年將增長3.9%,2024年將增長4.2%;發達經濟體經濟今年將增長1.3%,2024年將增長1.4%。
報告預計,2023年約90%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將放緩,預計2023年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增速為1.3%,2024年為1.4%。另外,隨著經濟急劇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預計將上升。報告還指出,最近發生的美歐銀行業危機顯示出美國和其他地區銀行系統超預期的脆弱性,而這種脆弱性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進一步沖擊。
世界銀行行長:今年全球經濟整體疲軟,但中國將是例外
另據央廣網,當地時間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23年春季會議在華盛頓召開。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當天表示,今年全球經濟整體疲軟,但中國將是例外,預計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超過5%。
馬爾帕斯10日表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有助于改善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中國民間投資強勁,貨幣政策具有逆周期調節空間,且政府一直在鼓勵服務業尤其是醫療保健和旅游業的增長。
3月底,世行發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至5.1%,大幅高于該行1月份預測的4.3%。
馬爾帕斯表示,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從2022年的4.1%放緩至3.1%左右。他表示,世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1%降至2%,預計美國經濟增速從2022年的2.1%放緩至1.2%。
馬爾帕斯指出,油價上漲、歐美銀行業動蕩和通貨膨脹等仍將對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下行壓力。
IMF: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對全球經濟有重要影響
另據上觀新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6日表示,由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美歐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等原因,預計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徘徊在3%左右,這將是近30年來較慢的增速。奧爾基耶娃同時警告說,各國合作應對挑戰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天,格奧爾基耶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一場活動上說,未來五年,全球經濟預計將以3%左右的速度增長,這低于2022年3.4%的增速,也低于過去二十年的平均水平(3.8%)。
格奧爾基耶娃說:“從當前和中期角度來看,經濟增速仍處于歷史低位,能否實現強勁復蘇仍不明朗。”
格奧爾基耶娃說,在過去30年里,各國發展享受著“和平紅利”。但眼下,發生貿易和金融摩擦的風險正在加劇。
在美國國內層面,格奧爾基耶娃還注意到,美國政府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而這將損害美國經濟。
視覺中國-VCG211316808072
鑒于美元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主要地位,美聯儲激進加息也抬升了貧困國家的借貸成本,可謂雪上加霜,因為這些國家本就面臨著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帶來的沖擊,包括出口需求減少、貧困和饑餓等。
格奧爾基耶娃還注意到,世界兩大經濟體——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對全球經濟的重要影響。據報道,她重申了1月時發出的警告——國際貿易碎片化或使全球生產總值減少7%,約合7萬億美元。這里的碎片化指的是對移民、資本流動和國際合作等施加限制,從而導致世界經濟分裂成相互競爭的貿易集團。
輿論注意到,數十年來,全球化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幫助數億人擺脫貧困方面功不可沒。但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抬頭。與此同時,美國在大國競爭背景下頻頻挑起對華貿易爭端,炒作“脫鉤”論調,導致雙邊關系緊張。例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華發起貿易戰,涉及數千億美元關稅。在現任總統拜登任內,美方將矛頭指向中國科技企業,例如限制對華半導體出口。在供應鏈方面,美方還提出了“友岸外包”等概念。
格奧爾基耶娃敦促各國在加強供應鏈方面采取務實態度。她說:“我們處在一個更容易受到沖擊的世界……避免走上世界經濟碎片化的道路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央廣網、央視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