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深圳創新模式無法復制但可以學習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08 23:07:40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現在討論各種有關創新的話題,一旦涉及具體城市,人們大多會提到深圳。從結果導向的角度看,深圳的創新實力確實強大。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40%,遠高于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中,深圳的創新模式相對最優,這似無可爭議。進一步討論下去,又總會問一個問題,深圳的創新模式可以復制嗎?換一個更加實際的問法,其他地方可以向深圳的創新模式學些什么?

討論深圳的創新模式,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它的歷史和亞文化。在深圳經濟特區40多年的發展中,特區和移民是其創新模式的兩個必要條件。1980年建立特區,使深圳有了一個特殊的體制,更接近市場經濟的體制,這是創新模式不可多得的條件。在當時的深圳,人才來自移民。按照現在劃分勞動和人力資本(人才)的常用標準——平均受教育年限,深圳移民中有相當一部分,平均受教育年限是高于全社會均值的。不過,如果不建立特區,人才沒有理由到這個地方來。所以,這兩個必要條件有排序關系。還有兩個充分條件——區位與亞文化(即務實低調的廣府文化,限于篇幅,本文暫不述及深圳的亞文化)。它們和兩個必要條件一起,共同形成影響并決定深圳創新發展的基礎性條件。這些條件交織作用,產生“化學反應”,才有了今天深圳的創新模式和現代化產業體系。

不同于當時的其他三個特區,深圳是在幾近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建立特區的。同時,其區位條件獨特,對面的香港帶來了較多的發展機會。這在特區建立之初是十分難得的條件。較高的自由度、較低的進入門檻,在較短時間內吸引了一批市場主體。他們在幾近“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大多先通過香港做轉口貿易,賺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們中的那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尤其是那些既受過良好教育,又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開始創辦實業。在進入規模化生產以后,技術研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顯現出來。同樣是具有企業家精神那些人,開始關注并從事技術研發。華為、邁瑞等一批現今的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大抵就是這么走過來的。貿易—工業—技術,簡稱“貿工技”,是早年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走過的道路、形成的模式,在深圳并無特別地又一次重現。但是,這種模式在21世紀初顯露窘境,貿工技模式難以支撐深圳向更高水平發展。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撰文《深圳,你被誰拋棄》。其實,一個城市和一個成年人一樣,沒有誰能夠拋棄你,一旦被拋棄了,那一定是被你自己拋棄了。

深圳不僅沒有被拋棄,而且早于其他城市,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因此,如果要說深圳有什么特別之處的話,那是發生在本世紀進入創新驅動發展階段以后的事情。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深圳,正處于這個階段的“黃金時期”,它形成了頗具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模式。通過最近一個時期在深圳的調研和思考,筆者將深圳創新模式的優勢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并且出現了更多的從生產型、服務型企業轉型而來的科技型企業;第二,科技型企業的創新鏈延伸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整合了創新鏈全流程;第三,科技型企業打通并銜接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得以較好較快發展。

上述優勢表明,深圳在全國率先完成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基本完成傳統企業和產業向現代企業和產業的轉型,生成了一批科技型企業,它們中的佼佼者成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頭部企業或行業領袖。這些科技型企業基本完成生產鏈主導向創新鏈主導的轉型,創新鏈的構建及其全流程整合,塑造了企業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在深圳,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的打通,使產品和服務升級常態化,科技創新和產品制造、服務提供的效率都得以大幅度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直接惠及了這座城市的居民。近年來,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均顯著快于GDP增速,就是一個有力證明。

現在可以回答本文提出的問題。深圳的創新模式不可以復制,因為發展歷史和亞文化是不可以復制的。這也恰恰是深圳創新模式比較獨特的原因。但是,深圳的創新模式可以學習、借鑒。因為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可以學習借鑒的;一心一意服務于市場主體、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管理體制和政府治理是可以學習借鑒的;政府和社會營造初創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成長的創新及產業生態的做法是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倡導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城市發展氛圍是可以學習借鑒的。

最近一個時期,來深圳調研的社會團隊特別多。在比亞迪,他們告訴筆者,這里是深圳網紅打卡地。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到人們學習深圳創新模式的極大熱情。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