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數字經濟下文化產業發展機遇

2023-05-09 16:00:05

作者:段鋼(德同資本高級副總裁)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ChatGPT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動力強勁,文化消費新場景層出不窮,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數字文化產業正在逐漸成為中國乃至全球 " 后國際金融危機 " 時代經濟復蘇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背景和機遇

數字經濟發展,源于科技的創新。從科技本身來說,大致是從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新IT(Intelligent Technology);從空間來說,大致是現實世界到融合世界再到數智世界;從典型產品與應用形態來說,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電腦(信息化)、互聯網(網絡化)、智能產品(智能化)。現在的手機就是對電腦的加強,區塊鏈就是對互聯網的強化,而元宇宙、ChatGPT就是新一代的智能產品。

數字經濟是一種將數字信息、大數據信息視為關鍵性的生產要素,將現代通信技術做為主要生產、傳播方式,將互聯網以及依托其發展的數字化網絡平臺視為主要承載主體的新經濟形態,是現代化通信技術和數字化信息結合的產物。

隨著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2018年,包括美國、英國、中國等在內的47個國家,數字經濟總體經濟體量超過30萬億美元,占當年各國GDP總和的40.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434926136

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的平均名義增長速度約為 5%,超過同時期全球GDP 的增長速度約3個百分點。不少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09年,英國發布《數字英國》;2010年,德國發布《數字德國》(2014年,意大利頒布《意大利數字戰略日程表2014—2020》;2015 年,法國發布《數字法國計劃》。

2016年,中國在G20 峰會上提出基于“數字經濟” 的合作倡議,同年10月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強調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2021年發布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數字經濟視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中被單獨列為一章進行論述。

2018年,中國以4.73萬億美元的巨大數字經濟體量,成為僅次于美國(12.34萬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

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為35.8萬億元,占GDP的36.2%,增速為15%,遠超其他國家。

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領先的一線城市數字經濟平均規模達1.4 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2%,新一線城市的數字經濟平均規模為3718億元,占比達到46%。其中,上海數字經濟規模體量最大,達20590億元,北京數字經濟規模體量僅次于上海,為19468億元。

文化產業指從事文化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2018年以前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速,到2019年增長率下降至7.3%,但依舊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已經從2014年的2.4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4萬億元,增幅接近一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2.9%。

中國文化及相關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未來發展方向。其基本原則包括把文化產業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把推動文化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結合、把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當前,中國的文化產業正處于良好的發展時期,尤其是數字化、科技化領域的不斷發展,使文化產業以其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創新性為激活社會發展活力、解決區域差異、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

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10月18日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集體學習。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全面布局和統籌。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組建國家數據局,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數字經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利好條件。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包含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將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并呈現L型增長趨勢,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急需尋求新動力。而數字化是近年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要有新動力,數字經濟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一系列支持。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如云演藝、云展覽和沈浸式業態等。爭取2025年,培育20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各具特色、活力強勁的中小微企業,打造5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集群,建設200個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數字文化產業項目。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順應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趨勢,將優質內容、基礎設施和先進技術、人才等匯集到互聯網主陣地,將重點集中在移動端,并引進5G、大數據、AI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

數字經濟對文化產業的影響日益顯著。根據《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2019)》,2018年,數字技術應用廣泛的新聞信息服務類、內容創作生產類、文化傳播渠道類文化產業的利潤總額分別為2045億元、1988億元和518億元,網絡視聽行業的市場規模達2016億元,網絡游戲業務收入1948億元,數字出版業收入8330億元。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互聯網在線經營數字經濟發展方式成為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文化產業復蘇的重要手段。

數字經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文化產業的數字化通過數字技術改造了傳統文化產業的整個產業和產業鏈,反映了數字技術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乘數和疊加的影響。在傳統文化產業中,傳統的產品最重要的的功能輸出單向的信息。在數字經濟下 的文化產業,信息價值下降,體驗價值上升。這是整個行業最重要的趨勢。它將體現在如下方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487967333

第一,智能化是數字經濟下文化產業發生的最重要的改變。智能化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和服務的一種趨勢。在數字經濟文化產業中,智能化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用戶體驗,有助于推動產業發展。

第二,交互感是指在數字經濟文化產業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通過數字技術進行互動交流的感受和體驗。人類獲取信息的 83%來自視覺,人類認知記憶的 70%來自于交互。人與內容的跨屏交互,將取代傳統的單向內容呈現,使交互感成為文化數字化場景的重要特征。ChatGPT 的問世,進一步強化了交互感的價值。

第三,沉浸式是文化產業融合方向。在信息獲取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正在通過 5G+8K、XR、AI、元宇宙等技術,推動尋求構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感切換、無縫銜接的沉浸式物聯網融合體驗。而將技術和體驗的結合,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將用戶帶入虛擬世界,讓用戶如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是沉浸式的特點。將沉浸式體驗應用于數字經濟文化產業中,可以大大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吸引力和價值。

第四,精準性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對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消費等各個環節進行數據分析和精準管理,從而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和更好的經濟效益。科技手段的發展,使文化產品的消費者,也就是過去的觀眾,可以很方便的對文化產品,實施放大、駐留、回放等過去無法實現的手段來欣賞作品,形成新的消費習慣。2022年的足球世界杯和2023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電子裁判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擴展了精準性的應用場景。

數字經濟下的文化產業行業優化最具潛力

數字經濟時代,文化產業的產業鏈不再只是傳統的邏輯關系和價值交換,參與生產、消費等環節的群體角色也在不斷變化中,各生產要素也在融合、創新的大趨勢下開始發揮更大的價值,通過不同生產要素的共享、集聚、耦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創造新的行業和新的商業模式。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包括培育壯大線上演播、數字創意、數字藝術、數字娛樂、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強化科技在演藝、娛樂等傳統文化行業的應用”。

同時發展規劃提出“提升文化和旅游發展的科技支撐水平,加強文化和旅游裝備行業研究”,表明數字化升級成為推動文化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從近十年國家發布的相關支持政策來看,文化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線始終伴隨著科技的革新與進步,業已成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伴隨著新一輪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以數據驅動、人機協同、共創分享為特征的數字文化裝備制造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責編 李澤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