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特估”開啟新一輪攻勢,現在想入局,鎖定1倍以下PB穩贏?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5 17:37:41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5月,“中特估”行情從火爆到中場休憩,市場消息中PB這個指標頻繁閃現。而今天中特估開啟了新一輪攻勢。

“之前這一波是炒0.5倍到1倍PB,這個沒有問題。1倍到2倍,大家就不知道后面有沒有人接了,所以你看到現在回調了。”一公募基金經理向每經記者坦言。

而這樣的觀點,并不局限于公募基金范圍。稍有留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提起本輪“中特估”大漲的背后邏輯時,多種機構似乎達成了共識,1倍PB以下的“中特估”安全性則是被反復提及。

PB被頻繁提及

估值低、現金流充沛、分紅收益率高的等字眼,頻繁出現近期的市場消息中。與此同時,PB、破凈等指標也時常出鏡。

“PB=P/B”,即市凈率,是用公司的總市值除以公司的凈資產。凈資產簡單的理解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得出凈資產。市凈率的應用其實更適合于價值投資的分類。當公司破凈,即小于1時,很大程度是有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運營管理的問題,但并不代表這其中沒有機會,存在撿便宜貨的可能性。

問題隨之而來:為何本輪“中特估”行情提到的是PB,而不是投資界的頭號網紅PE?

“有些企業它可能短期效益不好,所以用PE市盈率指標,并不便宜。比如,有些國有企業可能隨著大家預期,它會因效益越來越好,但現在效益可能還沒貢獻出來。PB運營商原來效益并不好,大家就是期望這些題材,當然這些都是一個預期未來效益好,所以你要炒市盈率是不好定價的。”某券商資管人士向記者表示。

滬上某公募基金投研人士指出:“某些國企本身的盈利狀況是不值那么多錢的,所以才會折價,如果用PE就會出現失真。”

1倍PB以下“中特估”的吸引力

2023年伊始,新能源進入疲勞狀態,科技股和消費股一度成為市場資金追逐的焦點。AI概念的引爆,資金從模型、算力、數據等等細分行業逐漸被市場挖掘。市場也出現了“不買人工智能,就是等死,追買人工智能,可能是找死。橫豎都是死,不如搏一把再死”的基金經理獨白。

相反,談到“中特估”,基金公司的內部會議上,投研還在為這一輪中字頭的主題能不能持續,空間有多高而爭吵。

“主要是之前那一波是炒0.5倍到1倍PB。這波都炒完了,已經到1倍以上了。1倍到2倍,他們就不知道到底后面有沒有人接?0.5倍到1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生命力是很強。”前述公募基金經理坦言。

“1倍PB以下的‘中特估’是安全的。你看到近幾天‘中特估’類的個股又開始回調了,還是炒作,沒有持續性。”滬上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指出。

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認為:“目前確實沒有太多的熱點,經濟恢復的相對比較溫和,就去炒‘中特估’了。我覺得講不太出來邏輯。”

事實上,市場上有消息稱:公司增發,還有可轉債下修都不能低于凈資產(即:1倍PB以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中特估”的融資。

不過,某資深投行人士則是向記者表示:“這種說法不完全靠譜,可以做配股,配股沒限制,大多數破凈公司都配股。總體還沒到融資難的地步,但如果破凈比較多,也確實有些尷尬。”

PB或成買賣重要指標之一

“中特估1倍以下買進、1倍以上建議賣出。”瀏覽不少論壇,有投資者會發現這樣的投資建議并不少見——PB似乎正成為投資者買賣“中特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認為,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中特估”板塊中,股票年初至今漲幅與PB呈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即在“中特估”板塊內部,低估值的標的有超額收益率;另外,對于股息率的定價,在5月開始,銀行和券商板塊開始上漲,“中特估”對于股息率的定價有效性逐步提升。

林榮雄指出,觀察當前“中特估”最具代表性的行業PB估值,除銀行(0.58)外,多數已經修復至1倍以上,建筑PB為1.04、石油石化1.17、交運1.52、公用電力1.82。對應當前最新股息率來看,大多數央企指數股息率回落至5%以下,銀行股息率5.1%、石油石化4.2%、建筑僅1.8%,目前僅余留少量高股息在周期領域。顯然,基于估值論的角度對“中特估”后續行情判斷是偏謹慎的。

除此之外,某公募基金港股投研人士則表示:“相對于A股而言,類似的港股是有的,還是破凈的。比如,港股中石油PB就只有0.6倍。”

不過,也有投資人士并不完全贊同。北京某券商資管人士則是認為:“業績看不到明顯改善,經濟溫和復蘇,市場更多認定‘中特估’是估值修復,其空間有限,進而PB成為了判斷這個空間的指標。PB這個就是比較概念性的東西可以跟大家看看而已,有道理但也不能把它作為一個硬的標準。”

前述公募港股投研人士則是指出:“分紅便宜、ROE好,經營狀況未來有改善,就這三點就可以了。”

在不少機構投資人士看來,“中特估”想要獲得市場的持續認可,最終都將回到公司的業績。

不過,在某已布局“中特估”的基金經理看來,或許其中潛藏的機遇可劃分為三種:一是,產業價值的重估(科技安全),代表科技成長風格特征。二是,價值回歸市場慣性思維,對應傳統低價值風格。三是,長期低估,無非是夕陽行業,市場飽和無空間,傳統央國企機制落后,效率低下等。

“不同風格特征的‘中特估’對應不同的PB值。1倍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同一行業不同公司也存在巨大差異。”該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

公募布局主陣地在ETF

5月8日,銀行、券商、保險等“中特估”概念股全面爆發。有趣的是,當晚公募基金披露的凈值顯示,當日凈值漲幅最高的匯添富中證能源ETF,漲幅也僅為4.59%。由此可以看出,公募基金在“中特估”布局方面并沒有選擇重兵布局。

國金證券此前研究顯示,近十年來,公募權益基金配置中央國企比例持續下滑,配置地方國企比例較穩定。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權益基金配置中央國企比例為10.65%,低配12.70%;配置地方國企比例為20.58%,低配1.36%。

在前述券商分析人士看來,公募基金不會單獨就只炒中字頭,肯定要疊加一些東西。比如,產業風口、國企改革等。公募基金喜歡那種滲透率剛提升,屬于新方向、新產業,趨勢剛剛起步的品種,另外一種就是消費醫藥。

對于“中特估”而言,有富國基金經理王樂樂認為,央企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我們常聽說的大基建、銀行、公用事業;一類是擁有創新屬性的公司,比如通信、電力設備、新能源、計算機等。這兩類的投資邏輯稍有不同,在經濟不那么好的時候,市場更愿意擁抱前者這些“更安全”的資產,但隨著經濟的回升,與宏觀經濟聯動更強的后者則會表現更佳,后勁更足。如果要在“中特估”概念里面找標的,就要找能充分發揮政策優勢的企業,能做創新的央企能更容易走出來,利潤的釋放空間也會更大。所以,更看重的是能成長的央企,通過創新來達成業績的提升,沒有盈利和效率改善的企業,也不會有趨勢性的機會。

而對于公募基金而言,事實上,ETF是其布局“中特估”的最理想工具。

從近期發售產品來看,5月12日,央企主題ETF——華泰柏瑞央企紅利ETF結募,累計有效認購總額超過20億元,觸發比例配售。此外,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和招商基金三家機構申報的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也于5月15日開始發售。從申報的情況來看,或許還會有約20只類似的產品陸續落地。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80907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5月,“中特估”行情從火爆到中場休憩,市場消息中PB這個指標頻繁閃現。而今天中特估開啟了新一輪攻勢。 “之前這一波是炒0.5倍到1倍PB,這個沒有問題。1倍到2倍,大家就不知道后面有沒有人接了,所以你看到現在回調了。”一公募基金經理向每經記者坦言。 而這樣的觀點,并不局限于公募基金范圍。稍有留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提起本輪“中特估”大漲的背后邏輯時,多種機構似乎達成了共識,1倍PB以下的“中特估”安全性則是被反復提及。 PB被頻繁提及 估值低、現金流充沛、分紅收益率高的等字眼,頻繁出現近期的市場消息中。與此同時,PB、破凈等指標也時常出鏡。 “PB=P/B”,即市凈率,是用公司的總市值除以公司的凈資產。凈資產簡單的理解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得出凈資產。市凈率的應用其實更適合于價值投資的分類。當公司破凈,即小于1時,很大程度是有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運營管理的問題,但并不代表這其中沒有機會,存在撿便宜貨的可能性。 問題隨之而來:為何本輪“中特估”行情提到的是PB,而不是投資界的頭號網紅PE? “有些企業它可能短期效益不好,所以用PE市盈率指標,并不便宜。比如,有些國有企業可能隨著大家預期,它會因效益越來越好,但現在效益可能還沒貢獻出來。PB運營商原來效益并不好,大家就是期望這些題材,當然這些都是一個預期未來效益好,所以你要炒市盈率是不好定價的。”某券商資管人士向記者表示。 滬上某公募基金投研人士指出:“某些國企本身的盈利狀況是不值那么多錢的,所以才會折價,如果用PE就會出現失真。” 1倍PB以下“中特估”的吸引力 2023年伊始,新能源進入疲勞狀態,科技股和消費股一度成為市場資金追逐的焦點。AI概念的引爆,資金從模型、算力、數據等等細分行業逐漸被市場挖掘。市場也出現了“不買人工智能,就是等死,追買人工智能,可能是找死。橫豎都是死,不如搏一把再死”的基金經理獨白。 相反,談到“中特估”,基金公司的內部會議上,投研還在為這一輪中字頭的主題能不能持續,空間有多高而爭吵。 “主要是之前那一波是炒0.5倍到1倍PB。這波都炒完了,已經到1倍以上了。1倍到2倍,他們就不知道到底后面有沒有人接?0.5倍到1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生命力是很強。”前述公募基金經理坦言。 “1倍PB以下的‘中特估’是安全的。你看到近幾天‘中特估’類的個股又開始回調了,還是炒作,沒有持續性。”滬上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指出。 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認為:“目前確實沒有太多的熱點,經濟恢復的相對比較溫和,就去炒‘中特估’了。我覺得講不太出來邏輯。” 事實上,市場上有消息稱:公司增發,還有可轉債下修都不能低于凈資產(即:1倍PB以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中特估”的融資。 不過,某資深投行人士則是向記者表示:“這種說法不完全靠譜,可以做配股,配股沒限制,大多數破凈公司都配股。總體還沒到融資難的地步,但如果破凈比較多,也確實有些尷尬。” PB或成買賣重要指標之一 “中特估1倍以下買進、1倍以上建議賣出。”瀏覽不少論壇,有投資者會發現這樣的投資建議并不少見——PB似乎正成為投資者買賣“中特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認為,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中特估”板塊中,股票年初至今漲幅與PB呈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即在“中特估”板塊內部,低估值的標的有超額收益率;另外,對于股息率的定價,在5月開始,銀行和券商板塊開始上漲,“中特估”對于股息率的定價有效性逐步提升。 林榮雄指出,觀察當前“中特估”最具代表性的行業PB估值,除銀行(0.58)外,多數已經修復至1倍以上,建筑PB為1.04、石油石化1.17、交運1.52、公用電力1.82。對應當前最新股息率來看,大多數央企指數股息率回落至5%以下,銀行股息率5.1%、石油石化4.2%、建筑僅1.8%,目前僅余留少量高股息在周期領域。顯然,基于估值論的角度對“中特估”后續行情判斷是偏謹慎的。 除此之外,某公募基金港股投研人士則表示:“相對于A股而言,類似的港股是有的,還是破凈的。比如,港股中石油PB就只有0.6倍。” 不過,也有投資人士并不完全贊同。北京某券商資管人士則是認為:“業績看不到明顯改善,經濟溫和復蘇,市場更多認定‘中特估’是估值修復,其空間有限,進而PB成為了判斷這個空間的指標。PB這個就是比較概念性的東西可以跟大家看看而已,有道理但也不能把它作為一個硬的標準。” 前述公募港股投研人士則是指出:“分紅便宜、ROE好,經營狀況未來有改善,就這三點就可以了。” 在不少機構投資人士看來,“中特估”想要獲得市場的持續認可,最終都將回到公司的業績。 不過,在某已布局“中特估”的基金經理看來,或許其中潛藏的機遇可劃分為三種:一是,產業價值的重估(科技安全),代表科技成長風格特征。二是,價值回歸市場慣性思維,對應傳統低價值風格。三是,長期低估,無非是夕陽行業,市場飽和無空間,傳統央國企機制落后,效率低下等。 “不同風格特征的‘中特估’對應不同的PB值。1倍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同一行業不同公司也存在巨大差異。”該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 公募布局主陣地在ETF 5月8日,銀行、券商、保險等“中特估”概念股全面爆發。有趣的是,當晚公募基金披露的凈值顯示,當日凈值漲幅最高的匯添富中證能源ETF,漲幅也僅為4.59%。由此可以看出,公募基金在“中特估”布局方面并沒有選擇重兵布局。 國金證券此前研究顯示,近十年來,公募權益基金配置中央國企比例持續下滑,配置地方國企比例較穩定。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權益基金配置中央國企比例為10.65%,低配12.70%;配置地方國企比例為20.58%,低配1.36%。 在前述券商分析人士看來,公募基金不會單獨就只炒中字頭,肯定要疊加一些東西。比如,產業風口、國企改革等。公募基金喜歡那種滲透率剛提升,屬于新方向、新產業,趨勢剛剛起步的品種,另外一種就是消費醫藥。 對于“中特估”而言,有富國基金經理王樂樂認為,央企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我們常聽說的大基建、銀行、公用事業;一類是擁有創新屬性的公司,比如通信、電力設備、新能源、計算機等。這兩類的投資邏輯稍有不同,在經濟不那么好的時候,市場更愿意擁抱前者這些“更安全”的資產,但隨著經濟的回升,與宏觀經濟聯動更強的后者則會表現更佳,后勁更足。如果要在“中特估”概念里面找標的,就要找能充分發揮政策優勢的企業,能做創新的央企能更容易走出來,利潤的釋放空間也會更大。所以,更看重的是能成長的央企,通過創新來達成業績的提升,沒有盈利和效率改善的企業,也不會有趨勢性的機會。 而對于公募基金而言,事實上,ETF是其布局“中特估”的最理想工具。 從近期發售產品來看,5月12日,央企主題ETF——華泰柏瑞央企紅利ETF結募,累計有效認購總額超過20億元,觸發比例配售。此外,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和招商基金三家機構申報的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也于5月15日開始發售。從申報的情況來看,或許還會有約20只類似的產品陸續落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