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7 14:22:27
◎“我對新技術持積極態度,我幻想明年做一些跟技術有關的戲劇創作,通過技術改變我的美學。”近日,孟京輝在“斯芬克斯元宇宙戲劇節”論壇上表示。
◎在論壇上,次世文化創始人、CEO陳燕,英偉達中國區娛樂傳媒總監姜洪,rct AI聯合創始人、CTO張巖等人也探討了元宇宙與戲劇的未來。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楊夏
“修舊如舊”,隨著4K、AI技術的成熟,幾十年前的經典作品早就能以修復版的新面目回歸銀幕。但講究現場感的戲劇,又該如何與技術相結合?
被譽為歐洲四大名著的《浮士德》,在戲劇導演孟京輝的改編下,進入到元宇宙的世界中。做這樣一件創新,“反現場”的舉動自然招來了一些質疑。“我對新技術持積極態度,我幻想明年做一些跟技術有關的戲劇創作,通過技術改變我的美學。”近日,孟京輝在“斯芬克斯元宇宙戲劇節”論壇上表示。
雖然如今難以想象元宇宙與戲劇的多樣結合,但邁出第一步,至少可以讓道路和目標變得統一。在論壇上,次世文化創始人、CEO陳燕,英偉達中國區娛樂傳媒總監姜洪,rct AI聯合創始人、CTO張巖等人也探討了元宇宙與戲劇的未來。
活動現場合照。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元宇宙,是用科技手段構建一個新的虛擬空間,與現實進行鏈接。它基于現實提供沉浸式體驗,電影、音樂、游戲等文化內容創作,都已經被植入到元宇宙中。
那么,最注重線下互動體驗的戲劇,該如何虛擬化?
4月中旬,孟京輝導演話劇《浮士德》首演開場,關鍵詞之一就是“元宇宙”。每經記者發現,戲劇的售價為330元和570元兩檔。
在孟京輝的改編中,他選取了浮士德和瑪格麗特的一段故事詳細展開,從與魔鬼簽契約開始打開欲望之門開始,以不斷失去一切慨嘆萬物皆空結束。走進劇場,直入眼簾的是一塊閃爍著“Faust”字樣的多媒體屏幕,用戶需要戴上VR設備觀看,進入“元宇宙浮士德世界”。
《浮士德》還是斯芬克斯元宇宙戲劇節的開幕戲,借助了次世文化的虛擬人技術和大有空間的元宇宙開放平臺,將觀眾們帶入變幻的世界。
在論壇上,孟京輝直言,如何持續讓用戶對VR這樣的科技設備產生興趣并不容易。前些年,VR大火,各大商場遍布VR體驗區,看似戴上頭盔便能進入沉浸式場景。他有位60多歲的好友,買了VR設備,體驗幾次后就索然無味,好友認為在VR世界中,只有很少的內容來支撐他這年齡段的思考。“到底是什么樣的內容,才能讓VR世界里的東西,成為用戶真實需要的內容,可能一是需要技術,二是需要美學。”
在元宇宙戲劇節的策劃過程中,孟京輝找到60多位年輕導演、藝術家,但很多人在聽到元宇宙與戲劇結合的想法中,表示不感興趣。“他覺得這不是藝術的未來,戲劇要求‘現場’,我們的戲劇得是即興的、靈動的。“孟京輝表示,后來他說服導演們,現場的戲劇,也要制造出一種人在現場,但又有現場外的“虛擬”體驗,從古至今的戲劇創作莫不如是。
“我對新技術持積極態度,我希望明年做一些跟技術有關的戲劇創作,通過技術改變我的美學。”孟京輝透露,雖然如今難以想象元宇宙與戲劇的結合,但邁出第一步,至少可以讓道路和目標變得統一。
孟京輝。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元宇宙浪潮來襲,所有人都對科技充滿幻想,各大互聯網企業和創業者也入局,力爭在這場熱門賽道中爭取一席之地。其中誰能準確抓住用戶需求,誰就率先占了上風。
陳燕曾看過一份阿那亞戲劇節和烏鎮戲劇節的用戶畫像,其中披露了戲劇節用戶50%以上來自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他們的核心用戶年齡層大概在18歲~38歲,里面女性用戶占約60%,男性用戶占約40%。這部分人群中,有新中產標簽、文藝青年標簽、海外留學標簽,KOL標簽等。
陳燕發現,戲劇節的用戶人群與元宇宙的原生用戶人群高度相似。“我相信元宇宙存在的意義在于對現實世界中的人類精神層面做一份補充,它補充的量也許是10%、20%,也許只有1%、2%,但無論多少,都是人類需要的一劑新良藥。”
元宇宙和戲劇的受眾人群,首要的標準都是對精神世界有追求,所以元宇宙或者是科技,都應是現實世界的重要補充。“我從來沒有認為,元宇宙的技術會讓大家要做《黑客帝國》里那種,現實或虛擬非此即彼的‘紅、藍藥丸’選擇。它本身應該類似是個‘黃藥丸’的東西。”
如今,我們提到AI的進步過程,總繞不過一些負面,包括他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每一種技術的進步與推動,都可能帶來時代紅利,但也不免讓人感到警惕。
陳燕也回憶道,次世文化在做虛擬人時,全行業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也聽不懂“數字身份”這個詞,但到了某個時間點,投資人以及行業從業者突然涌來,哪怕聽不懂,也直接問陳燕“你要多少投資”?
“2021年初,我和張巖聊Metaverse時,‘元宇宙’在國內還未普及,但到了2021年二季度,這個詞匯大爆發,所有公司都在講這個概念。當時評判一個公司是否正經,就看他有沒有做元宇宙,如果他說做元宇宙,就是一個騙子公司。”陳燕稱,當下AIGC作為新技術分支,有望增添元宇宙內容生產力,可他通過與大量同行交流后發現,“學習語料庫”將要用光了。“所有的公司,再厲害都會達到那個頂,這個時間點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如果人類不再繼續產生有價值的內容,AI也不知道學什么了,到了那一天99%公司會變成炮灰。”
“我到現在都認為AI是工具,它可以為我們生成上百張海報,他可以幫我們做無數的創作,歸根結底,要不要用它們取決于一個人的審美。我認為把AI當做一個更有生產效益的工具會更好。”陳燕表示。
姜洪堅信,伴隨著AI大模型的發展,未來娛樂場景的成本會變得更低。“人類需要提升價值,我們得創造更多東西,要不然AI沒得吃。現在需要更多人利用AI觸發靈感,人類必須往前進。”陳燕回答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