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催收巨頭永雄集團宣布今起停業,官網已無法訪問,曾赴紐交所上市未果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5 14:59:2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永雄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已經找不到凌晨發布的“告全體員工書”,永雄集團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可以關注公司后續發的相關新聞”。

◎目前永雄集團官網已無法訪問,顯示“拒絕了連接請求”。

每經記者 趙景致  宋欽章    每經編輯 陳旭    

5月25日凌晨,國內催收行業負有盛名的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雄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突然發布“告全體員工書”,宣布從今日起停業。

近日,永雄集團多地分公司數名工作人員被警方帶走調查,引起社會關注。永雄集團在“告全體員工書”中亦承認了這一消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永雄集團官網已無法訪問,顯示“拒絕了連接請求”。此外,公眾號上“告全體員工書”也已經不見,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可以關注公司后續發的相關新聞”。

集團員工人數降至2000人

永雄集團公眾號在凌晨發布的“告全體員工書”中稱,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執法,相繼介入集團衛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團懷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陽分公司調查,共將179名員工強制帶往安徽,并分別采取監視居住、取保候審、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員工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批捕。

永雄集團表示,集團員工從此前的1.7萬人,降至疫情結束后的7000人,經此事件后又降至2000人。

據紅星新聞的報道,永雄集團突然停業或與分公司被警方調查有關。安徽省公安廳相關部門回復稱:“該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永雄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已經找不到上述“告全體員工書”,永雄集團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可以關注公司后續發的相關新聞”。此外,目前永雄集團官網已無法訪問,顯示“拒絕了連接請求”。

從企查查工商信息來看,永雄集團在過去多年里注銷了大量機構,目前存續分支機構16家,已注銷24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曾赴紐交所上市未果 去年營收超8億元

資料顯示,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集團總部位于湖南長沙,分支機構遍布全國20多座城市,在信用卡、消費金融等個人信貸不良資產管理、科技研發等多領域發展。管理團隊方面,公司創始人為譚曼,目前為公司總裁,董事長為周小芳。

永雄集團曾籌劃上市。早在2015年,永雄集團曾計劃登陸新三板,后無果而終。此外永雄集團還曾兩度傳出要赴美上市。

2019年10月,永雄集團曾向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IPO上市,其定位為消費者債務催收商業服務提供商,預估每股ADS的首次公開發行價格將在7.75美元至9.75美元之間,代碼為“YXR”,募資不超過2億美元。不過,在2019年11月,永雄集團臨時改變上市計劃,申請撤回IPO。

當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永雄集團的營收分別為4.36億、5.95億、7.58億和5.15億元人民幣。至2019年9月30日,永雄集團在催的逾期貸款總額為446億元,信用卡催收占總營收比重超過70%。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9月,永雄集團發生股權變更,新增5名股東,引入一名境外公司股東EP NEXT CHINA FUND I,LLC,持股1.28%,這引發了外界對永雄集團再次赴境外上市的猜測。

在今年1月份公司2022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永雄集團創始人、總裁譚曼表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超8億元,2023年擬實現人員規模穩定1萬人以上、年營收10億元以上等年度任務目標。此外,譚曼提到,擬分“兩步走”實現永雄戰略轉型升級,并再次談到了上市融資。

譚曼表示,第一個階段,從2023年到2027年,培育扶持優秀催收企業,實現戰略轉型升級成功。第二個階段,從2028年到2032年,持續優化完善戰略體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即通過上市融資開設地方AMC,批量收購和處置個人不良貸款,增加對培育扶持的催收企業的業務支持,徹底實現從乙方向甲方身份的轉變,進而形成一條完整的培育扶持催收企業的產業鏈閉環,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服務合作客戶。

監管方面,央行等部門曾多次發文嚴厲打擊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強調不管是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消費金融、小額貸款等新興非銀機構,都必須規范催收方式。

5月1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京召開“催收國家標準研制與催收業務規范健康發展”工作會,介紹了《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催收標準)的研制工作,與會人員對催收標準逐條進行了討論,就制度管理、人員管理、外包管理、個人信息安全、投訴處理等催收標準的核心內容基本達成共識。與會人員還緊緊圍繞促進催收業務的規范健康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催收業內:催得緊踩紅線,催得松難盈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催收推動了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國內市場已冒出大大小小至少3000家催收公司,更出現了永雄集團這樣的“催收巨頭”。不過催收行業也面臨著對規范性日益緊迫的要求。

西南區某催收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目前催收行業整體處于焦慮狀態。“催收手段合規的公司,可能催收成功率低,盈利難;相對不太合規的公司,催收成功率相對更高,盈利好看一點,但可能觸碰紅線。”

一名華南某催收公司的前員工告訴記者,從2018年前后監管機構加大對催收行業的管控力度之后,這個行業正在慢慢走向合規,而另一方面,行業的利潤空間也受到影響,“我去年底離職的時候,公司利潤至少縮水了40%~50%”。

針對人工智能對催收行業的滲透,他表示AI催收主要是一個提醒功能,比如提醒客戶逾期了多少天等之類的,就目前而言,AI催收并不如人工催收靈活,“畢竟催收需要與對方溝通,了解逾期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之后才能做出具體的還款安排。這本質上是一個談判過程,離不開人的參與。”

針對永雄集團本次停業的傳聞,該催收公司前員工表示,永雄集團算是行業的龍頭之一,它的相關動向及矛盾處理也代表了催收行業的風向標,業內比較關注。

“催收行業雖然嚴格來說不能算社會的剛需,但行業牽涉面太廣了。比如銀行系金融系統,它們不愿意安排自己的員工去處理逾期回款這一塊業務,就交給外包公司。對從業者來講,催收行業也一直是一種尷尬的存在,一方面沒有明文禁止,另一面又有各種展業限制。”該前員工說。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催收行業面臨著兩大主要挑戰:

一是監管環境方面,從近兩年監管動作來看,催收行業的監管日漸趨嚴,而傳統催收行業的人工介入程度比較大,難以形成全面的事中監測,即便制定相應的催收標準,如何保障執行也面臨困難;對于催收人員而言,以催回款項作為唯一績效的衡量標準,也可能促使他們采取較為激進的催收措施。

二是在科技環境方面,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正逐步進入催收行業,對傳統催收業態產生巨大影響。例如,一些AI公司可以根據金融機構的催收需求來部署催收機器人,針對不同類型的逾期客戶分別建立相應的催收措施,這一方式更有助于被監測和標準化,相對傳統催收來說更透明、更易復盤,也受到了一些機構的青睞。

蘇筱芮表示,一方面,建議催收行業積極擁抱數字科技,通過技術手段去實現催收流程合規化,比如記錄和監測員工的催收行為,在合規方面打造一套透明化的記錄體系;另一方面,可以參照支付領域的收單機構外包管理當中的備案制,定期對機構進行評級并對外公布,從而對催收行業形成合規支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催收行業 金融 上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