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長沙“中年危機”了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0 22:23:46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大幅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2022年,其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企業總產值1990億元,而2021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00億元。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長沙發布

近日,第三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舉行,讓外界再次將目光聚焦這座“工程機械之都”。不過眼下,長沙正面臨不小的煩惱。

時間回到2019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鏈總產值首破2000億元,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躋身全球機械制造商50強。在四大龍頭帶動下,長沙經濟增長迅速,成為“中部第二城”的有力競爭者。

走過高光時刻,格局悄然生變——2022年,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兩大工程機械巨頭營收分別為808.22億元、416.31億元,均大幅下滑。與之相比,徐工機械增長迅速,營收達到938.17億元,在2017年超越中聯重科后,又完成對三一重工的反超……

一退一進之間,長沙的“危機”暴露無遺。以至于有媒體直言,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正在步入“中年危機”。

拋開這樣的標簽,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大幅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2022年,其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企業總產值1990億元,而2021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00億元。

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一長沙的重要支柱產業,又該如何擺脫“發展焦慮”?

巨頭“滑落”

工程機械看似有些陌生,但其實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壓路機等主要產品,都讓人耳熟能詳。在這些領域,徐工機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長期排名前三。其中,徐州的徐工機械、長沙的中聯重科起重機械均占據較大份額,常常被拿來比較。

近日舉行的第三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有意思的是,2021年,在英國工程機械信息供應商KHL、《中國工程機械》雜志分別發布的兩份全球起重機械制造商排行榜中,徐工機械和中聯重科分別位居第一。盡管可能有統計標準的不同,但也一度引發二者誰是“工程機械之王”的爭論。

對于徐州而言,徐工機械是無可爭議的代表;而中聯重科、三一重工,誰能代表長沙一直都有爭論。2012年,因為國際化需要和規避惡性競爭等原因,三一重工“出走”北京。盡管長沙仍然是其重點投資基地,但是中聯重科似乎更加“正統”。

這也是中聯重科常常被拿來與徐工機械對比的重要因素。2023年初,《流浪地球2》火遍全國,劇中“鋼鐵螳螂”——多地形智能應急救援平臺等“未來產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原型正是來自徐工機械。

相比之下,中聯重科似乎顯得“低調”許多。從營收規模來看,中聯重科一度長期領先徐工機械,但在2017年被超越之后,差距越來越大。如果說之前尚有凈利優勢,但2022年,中聯重科凈利潤急劇縮水62%,僅達到23.85億元,同期徐工機械為42.95億元,實現“全面壓制”。

中聯重科凈利斷崖式下降,主要是因其兩大拳頭產品——起重機械和混凝土機械均下滑48%左右所致。中聯重科稱,“受基建和房地產領域項目開工率下降影響,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收縮,銷售下滑。”與之相比,徐工機械國際化收入和新興產品收入支撐有力,下滑幅度遠小于中聯重科。

頭部企業的困境,僅是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危機的“冰山一角”。在其“四大巨頭”中,除了主要發力隧道掘進機等產品的鐵建重工勉強維持增長外,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的日子也不好過。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總營收分別為808.22億元、73.02億元,分別下降24.37%、35.99%;凈利潤分別為44.05億元、-11.38億元,分別下降64.26%、463%。

從宏觀形勢看,2022年工程機械行業處于下行調整期,疊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疫情以及工程開工率不足等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整體營收從9000余億元下降至8500億元。

不過,大趨勢之下的個體差異,尤其值得關注。比如,2022年世界工程機械50強中,三一重工、鐵建重工維持不變,但是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分別下降1位和2位。與此同時,廣西的柳工機械、山東的山推股份排名卻不斷上升。

圖片來源:36氪湖南

這些都是長沙工程機械巨頭們必須直面的競爭。

雙城之爭

“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體發展較好,但是2019年左右算是一個高點,2020年以來逐漸走下坡路。”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對城叔分析,長沙工程機械總體發展態勢較好,但是近兩年有所放緩。

他認為,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整體市場份額所有下降,是長沙工程機械巨頭產值下降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沒有持續的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創新,就無法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不論三一重工,還是中聯重科,他們在這方面起步較早,但是近年來可能走得慢了一些”。

龍頭企業角逐背后,是兩座城市圍繞“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爭奪。

圖片來源:長沙發布

徐州是老牌工程機械重鎮,徐工機械從1957年就開始涉足工程機械產業,與之相比,長沙只能算是“后起之秀”。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聯合會將“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金字招牌授予徐州,使其在第一回合的競爭中搶先一步。

盡管如此,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和山河智能等多龍頭帶動下,2021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突破2800億元,約占全國1/3。此時,徐州工程機械產業規上產值僅1618億元,約占全國市場的1/5。

去年底,長沙和徐州同時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長沙工程機械集群、徐州工程機械集群),二者的競逐也隨之來到新的階段。根據規劃,2025年徐州工程機械產業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而長沙2023年和2025年工程機械產業產值規模要分別達到3500億元、5000億元。

而截至2022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為1990億元,不及2019年的水平。徐州并未公布最新數據,但根據徐州經開區表態來看, “2022年全區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097.7億元,其中工程機械產業實現產值占比超半”。徐州經開區聚集了徐州約75%的工程機械產業產值,由此估算,基本可以排除大幅下滑的擔憂。

這也與龍頭企業的表現基本一致。倘若將時間線拉長,可以發現,長沙工程機械巨頭的業績下滑并非偶然。

以中聯重科為例,2020年凈利潤達到高點(73.55億元),其后降幅不斷擴大,去年凈利潤僅為23.85億元。進一步看,長沙四大龍頭企業2020年凈利潤達到高峰——253.61億元,但其后不斷下滑,2022年合計凈利潤僅74.64億元,相比高峰時期縮水七成;

與之相比,徐工機械2021年凈利潤達到高峰(56.47億元),2022年縮水23.94%至42.95億元,盡管同樣受到下行周期的影響,但其“抗跌”能力顯然更勝一籌。

如何突圍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兩座城市工程機械集群發展態勢的直觀體現。

長沙并非沒有意識到自身的短板。長沙市統計局此前在《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鏈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中直言,長沙還存在“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相關研發需要加強、高端專業人才緊缺”等劣勢。

比如,雖然主機廠競爭力強,但配套能力落后,本地配套多為基礎性、輔助性配套廠,技術基礎較薄弱,生產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低,核心零部件與核心技術配套廠少,周邊上游供應商主要以外協為主,規模以上供應商不多。

相比之下,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積淀更久,產業生態和創新活躍度更強。以徐工機械為龍頭,帶動徐州1000多家產業鏈、供應鏈中小企業形成極具競爭力的“供應鏈融通模式”。

反觀長沙,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龍頭企業此前競爭傳聞不斷。秦尊文指出,對長沙來說,龍頭企業集聚一處,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打造“共同體”,甚至形成一致對外的產業聯盟,減少乃至消除“內耗”,是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抱團形成合力,長沙還大有文章可做”。

圖片來源:長沙發布

除此之外,創新也是跨越行業周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趨勢不斷增強的今天。

根據《長沙市“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2025年,長沙將建設成為全球工程機械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合作交流目的地,推動工程機械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挺進。

抱團協作,事關供應鏈可靠性;產業創新,則關系鏈價值鏈位勢躍升。

對于眼下的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發展而言,這兩點都還需要久久為功。由此帶來的新一輪發展動能,也將成為長沙能否真正拿下“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關鍵所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觀動態 宏觀動態 機械 工程機械 長沙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