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退市不等于一退了之 要將“虛減”資產納入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30 22:43:46

每經評論員 胥帥

隨著A股退市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財務類退市、交易類退市等常態化退市手段發揮作用。*ST藍光、*ST龐大、*ST宏圖、ST美置等公告,已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股,觸及交易類退市而停牌,交易所將于近日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注冊制時代,“多管齊下”的退市機制有助于A股“吐故納新”,通過優勝劣汰凈化市場環境,強化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不過,筆者認為,退市不等于上市公司可以“一走了之”,監管要特別警惕上市公司利用退市逃避責任或者套利。

以*ST龐大為例,其被投資者舉報“實控人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資產”。舉報人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關于公司向實控人黃繼宏控制的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采購整車及零部件的總額不超過10億元,涉嫌控股股東利益侵占。此外,其還舉報公司控股股東存在涉嫌逃避35億元重整業績補償義務的情形。另外一家公司是存在退市風險的某*ST公司,有投資者在論壇舉報公司信披違規,掏空上市公司資產。

面對行將退市的局面,一些公司不出年報、不履行關聯交易程序、不履約公告過的承諾,將“擺爛”態度進行到底。自己的“爛攤子”沒有收拾干凈,以為退市后就能“一了百了”。已有退市案例表明,某些企業在退市后甚至不進行年報編制。

但這些實控人要知道,公司仍然屬于公眾公司,仍然應履行證券法以及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上市公司需要盡到信息披露的必要義務,董監高仍有勤勉盡責的義務約束。即便退市后,股東仍享有公司法賦予的股東權利。根據公司法相關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

更何況若存在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和中介機構,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有各式各樣的市場法條規則約束,上市公司絕不能因退市而“擺爛”、“躺平”。

利用退市逃避責任的本質是通過資產占用、出售等方式減少上市公司資產,可被視作虛減“做空”。虛減“做空”和虛增“做多”上市公司業績的邏輯相似,變相侵蝕掉了多數股東的利益。

盡管一些公司因為面值退市,但這些公司的凈資產仍然大于零,旗下資產仍然有市場變現價值。逃避相應的關聯交易履行機制,被處置資產以低于評估價轉讓,屬于全體股東的資產將低價流失。

這類虛減“做空”資產的行為可能誘發道德風險。即一些企業明知“保殼”無望后,故意做空股價跌破面值線,再逃避監管違規處置資產。

筆者建議,首先不能放松對“擺爛”式退市企業的監管,要放在資本市場法規的框架下,在退市前安排一攬子善后處置方案。要防止利益方把資產“借船出海”、“低價賣子”等變相掏空上市公司資產行為,避免對股東造成“二次傷害”。同時要嚴格督促控股股東、重整投資人履行上市時的各類對賭承諾,不能因為退市而不了了之。

其次,可進一步細化完善面值退市的法規要求,可將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等綜合財務指標納入退市規則中。

最后,證券投資者保護體系和民事賠償機制需進一步健全,涉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退市,一定要切實維護受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退市 上市 每經熱評 每經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